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堅定“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立場,為新時代我國義務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作業的作用及目的
作業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環節。高質量的作業不僅注重鞏固課堂知識和技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注重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數學之美。高質量的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反之則會使學生產生怕學、厭學,甚至反感的情緒。因此,作業設計應從育人的根本立場出發,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把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理念融入作業之中。
二、作業設計的新路徑探索
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能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作業,學生才愛做、樂做。因此,教師應設計有意義的、充滿挑戰的作業,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驗、計算等方法解決問題。
(一)設計富有趣味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且富有個性的過程。設計作業時,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1】在教學一年級“10以內的減法”后,設計以下游戲作業:請同學們課前準備好0、1、2、3、4、5、6、7、8、9、10共11張數字卡片,以供課堂學習使用。
游戲類型:
(1)比大小游戲
玩法:兩人在不提前看卡片的情況下任意抽取一張數字卡片,比較大小,數字大的獲勝。
設計目的:復習10以內的數字,將它們進行大小比較。
(2)湊數游戲
玩法:兩人用數字卡片拼湊出5、6、7、8、9、10。
設計目的:復習10以內數字的加法及數的合成。
(3)找數游戲
玩法:找出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
設計目的: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
例如,一位同學問,哪兩個數相減等于5?另一個同學找出相應的兩張卡片,還可以延伸至3個數的加減。
設計意圖:作業的形式與內容是影響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上述案例把枯燥的數字和單一的計算轉化成有趣的卡牌游戲,使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設計具有生活場景的作業,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可利用能體現數學學科內容的資源和素材,突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不僅能夠融入現實情景中,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2】學習了“認識負數”后,教師布置以下作業:尋找生活中的負數,并合理解釋負數的作用。
學生1:我發現天氣預報中用負數來表示低于0℃的氣溫,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初步知道了我國的氣候特點。
學生2:我家的冰箱上顯示冷凍區為-18℃,我吃了一根自己制作的冰棒,體會了-18℃的感覺。
學生3:這是我媽媽減肥一個月的體重記錄表(如表1所示)。我的理解是她將減肥前一天的體重作為0,以此為基數,分別用正數、負數來表示體重的增減變化,簡潔明了。
學生4:我發現手機微信支付賬單中,支出的數用“-”表示,收入的數用“+”表示。
學生5:我發現地下一層用“-1”表示,地下二層用“-2”表示,電梯從-2層到第4層實際需要上升5層。
學生6:我校六年級開展乒乓球團體比賽,我發現贏了一局記“+1”,輸了一局記“-1”,最后總分最多的為團體冠軍。
學生7:我在食品包裝袋上發現,食品的凈質量是80±5g,我理解是該食品標準質量為80g,其中可以有上下5克的浮動,質量在(80-5)g到(80+5)g之間。
學生8:我發現一種藥品的說明書上標明的保存溫度是(10±2)℃,我理解是該藥品最好保存在(10-2)℃到(10+2)℃之間。
設計意圖:案例2的作業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負數、理解負數,從而探索負數的意義和價值,構建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助于學生觀察世界、思考世界、表達世界。
(三)設計分層次作業,實現差異化發展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會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日常教學中,作業設計應體現層次性,與所學知識點相對應,由易到難。但分層次作業并不是要求學生只完成其中某一層次的內容,而是將所有作業進行排列,組合搭配為多種類型供學生自主選擇。
【案例3】“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時的作業設計可分為以下4個層次。
(1)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
(2)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并畫出相應的高。
(3)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4)數一數下圖有多少個平行四邊形。
【案例4】在學習“小數乘法分配律”后,可以設計以下作業:
(四)設計探究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著關鍵作用。
【案例5】馬上過春節了,小明和媽媽來到超市,發現超市商品有“買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兩種促銷活動。媽媽問小明:
(1)在什么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是一樣的?
(2)在什么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相差不多?
(3)在什么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相差很多?
設計意圖:案例5中問題的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探究不同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差異,不僅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積極地進行思考、探索和合作交流,又使數學活動更加有趣且富有挑戰性。
(五)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數學開放題可分成條件開放題、策略開放題、結論開放題和綜合開放題。教師只要選取四類型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進行開放設計,就可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開放題。
【案例6】用兩個不同的三角板(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一個三個角分別為30 、60 、90 的直角三角板)可以拼出多少個不同的角?
【案例7】用兩個不同的三角板(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一個三個角分別為30 、60 、90 的直角三角板)可以畫出多少個不同的角?
設計意圖:這兩個案例不是讓學生直接拼接出指定角的度數,而是更具開放性,引導學生通過發散思維進行數據組合。案例6與案例7的一字之差,不僅對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發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賦予了學生足夠的想象和發揮空間。學生需要通過畫圖、連線、比對、查重等方式解決以上兩個開放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脫離動手操作,通過想象、推理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培養了自身的發散性思維。
除上述作業外,小學數學作業還可以設計出很多不同的類型,如自主性作業、合作性作業、延展性作業、跨學科類綜合性作業等。各類型作業雖然與學段相對應,但它們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聯系的。教師只有精心設計作業,才能使課內外融為一個整體,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