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講做創”教學模式作為互動式教學理念和創新教學實踐改革的產物,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對中職網絡技術課程“學講做創”教學模式的實踐案例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該教學模式在中職網絡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改革中來,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操作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碰撞思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真正將課程知識“學進去、講出來、會操作、創意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整體的計劃性和針對性,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進一步豐富中職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術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網絡技術;教學模式;學講做創;互動式;自主學習
一、引言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數字化時代,網絡技術不僅是信息傳遞的橋梁,更是推動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師在中職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網絡技術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為教學的關鍵問題之一。在互動式教學理念下,將“學講做創”教學模式融入中職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將教與學相互統一、相互影響,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該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式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創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為學生今后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講做創”教學模式概述
“學講做創”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它改變了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學案”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該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多種互動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實現“學進去、講出來、會操作、創意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頻繁,課堂氛圍充滿活力,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實現雙向轉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學:學進去
圍繞教學目標和具體教學要求,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在自主學、合作學的學習過程中將知識“學”進去,逐步理解理論概念和知識重點,建立起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為后續環節奠定基礎。
(二)講:講出來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拓展思維。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員之間一起討論典型案例、探討疑難問題,互相答疑解惑,將復雜的知識用簡潔的語言“講”出來,實現知識的總結和復盤,有效檢驗前一階段學習的成效。
(三)做:會操作
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在“做”的過程中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科學驗證,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1]。在實踐環節中,學生可以參與各種實踐項目、課程設計、實驗操作等。通過自身實踐,深刻把握知識的應用和實踐的重要性。
(四)創:創意做
探尋“創”意亮點,開展“創”新實踐。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團隊合作、創新設計等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解決方案,并將其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中職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中職學校針對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仍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不佳,進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中職網絡技術課程的特點要求該課程教學模式需要作出改革。這不僅影響著課程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也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未來職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調研分析,當前中職網絡技術課程具有以下四個特點。首先,課程知識更新快、技術范圍廣。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變化,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調整,以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網絡技術領域涉及的知識點繁多,包括網絡基礎、網絡安全、網絡管理、網絡應用等多個方面,因此教學內容相對復雜,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設計課程結構。
其次,課程強調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2]。作為一門應用型技術課程,網絡技術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需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課程設置中通常包括項目設計和實踐環節,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網絡技術的操作技能,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課程注重行業認證和實踐應用。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許多中職學校會將網絡技術課程與行業認證考試(如CCNA、CCNP等)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獲取專業證書的機會。同時,課程設置也會充分考慮行業需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成為行業中的實用型人才。
最后,課程還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網絡技術領域發展迅速,新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涌現,因此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不斷更新和創新。
基于此,教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和創新意識,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融入“學講做創”教學模式,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適應今后的行業發展趨勢。
四、中職網絡技術課程“學講做創”教學模式的實踐及探索
以中職網絡技術課程中“網絡的基本組成”部分內容為例,在“學講做創”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參與該課程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共同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更加平等、互動的關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起扎實的基礎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一)通過任務單導學,讓學生自主先學
課前,教師根據“網絡的基本組成”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本部分內容教學目標主要是構建學生對網絡基礎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夠認識網絡的基本構成要素、理解網絡的工作原理,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網絡搭建和故障排除。教學目標具體為:首先,理解網絡的基本組成,包括網絡硬件設備、網絡協議和網絡服務等要素;其次,掌握網絡的工作原理,包括數據傳輸、路由選擇和數據包轉發等;最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網絡搭建和故障排除。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特點設計相應的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首先,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分類,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分類和基本特點;其次,網絡的基本組成,包括網絡的硬件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網卡等)、網絡協議(如TCP/IP協議、UDP協議等)和網絡服務(如Web服務、FTP服務等);第三,網絡的工作原理,了解數據傳輸的過程、路由選擇的原理和數據包轉發的機制;最后,網絡搭建和故障排除,通過分析課本中的典型案例,了解如何搭建簡單的局域網和廣域網,并學習如何排除網絡故障。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學生根據制定的任務單先行自學,總結已經初步掌握的知識點和未掌握的難點,為下一階段“講”做好充分準備。
(二)借鑒費曼學習法,讓學生講出來
首先,全體師生展開討論。由學生提出前一階段自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則根據這些問題結合教學重點,以合作者的身份,通過講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對網絡的整體認識。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實例,介紹網絡的基本概念和組成要素,重點圍繞網絡硬件設備、網絡協議和網絡服務等,通過示范操作,向學生展示網絡設備的連接和配置方法,幫助他們理解網絡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3];其次,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網絡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網絡問題和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本質并提出解決辦法;最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根據個人理解用簡潔的語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與其他組員共同探討問題,實現知識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強化學生對網絡技術知識的理解。
(三)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做學合一
在項目實踐中學生如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這對他們的學習和職業發展都至關重要。因此,學生在“學”和“講”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進行做中學、學中做,最終實現“做學合一”。首先,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搭建網絡實驗環境。通過了解網絡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選擇合適的網絡設備和軟件工具,搭建仿真的網絡環境,模擬真實的網絡場景[4];其次,學生可以配置網絡設備,實施網絡連接與通信。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配置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等網絡設備,設置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等網絡參數,實現設備之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最后,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的網絡管理和維護。在實踐操作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監控網絡流量、診斷網絡故障、優化網絡性能等管理工作,保證網絡的穩定運行和安全性。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網絡基本組成的理解,掌握網絡設備和協議的配置與調試技能,實現操作能力的提升。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為將來步入職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創新實踐,知識與能力雙提升
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同樣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創新能力,尤其在探索網絡的基本組成方面。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項目實踐探索新的網絡設備和技術。在搭建網絡實驗環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使用不同型號的路由器、交換機或其他網絡設備,了解其特點和功能,探索其在網絡搭建和管理中的應用。這種嘗試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網絡設備,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新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項目實踐嘗試解決實際網絡問題。在實際網絡環境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網絡故障和挑戰,如網絡拓撲設計不合理、數據傳輸速率過慢、安全漏洞等。學生可以利用項目實踐的機會,嘗試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提高網絡的性能和安全性。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項目實踐開展網絡應用的創新研究。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還涉及各種網絡應用的開發和創新。學生可以結合興趣和專業知識,開發網絡應用或解決特定領域的網絡問題,如智能家居系統、物聯網應用等,從而發揮創新能力,為網絡技術應用做出貢獻[5]。這些創新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和視野,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
五、中職網絡技術課程“學講做創”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效
通過中職網絡技術課程“學講做創”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互動,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實踐操作等方式,深入探討網絡的基本組成,積極提出問題、分享經驗,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質”的提升。通過“學講做創”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學生對網絡的基本組成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能夠清晰地描述網絡的硬件設備、協議和服務等要素,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網絡搭建和故障排除。在實踐操作中,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學生對網絡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通過創新實踐,學生還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六、結束語
通過中職網絡技術課程中“網絡的基本組成”部分內容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到“學講做創”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成效顯著。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網絡基礎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能。通過項目實踐,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能力,進而創新探索,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學講做創”教學模式在中職網絡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廣。
作者單位:錢秋榮 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莊永峰.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周刊,2023,(30):40-42.
[2]黃濤.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應用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3.
[3]黃樹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風,2021,(30):77-79.
[4]徐琰.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行動導向法的應用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08):92-93.
[5]林峰.費曼學習法應用于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的教學技巧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