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現代人群壓力的增加和不可控因素的激增,各類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創傷應激障礙等已在醫療系統和社會范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慢病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慢病管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慢病管理通常以持續的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在“互聯網+醫療”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慢病管理醫藥服務亟需實現轉型。特色慢病互聯網信息互通診療平臺能夠創新結合疾病的特點與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做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全流程跟蹤治療。通過醫患兩端通信,為慢病患者提供定期復查和購藥等基礎服務,真正為患者服務。本文從優勢、服務、成效等方面探討了互聯網信息互通診療平臺在慢病患者診療中的管理與應用,希望對提高患者就醫的效率和生活質量、推進大健康行業發展、打造全新醫藥互通體系方面提供助力。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平臺;數字醫療;慢病管理;信息化
一、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在健康方面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醫藥領域也緊跟時代腳步,依托互聯網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互聯網+醫藥”服務模式即是探索成果之一[1]。2021年底,國家藥監局聯合多部門共同發布了《“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2],文件承接《關于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3],清晰指出信息化已成為新時代醫藥服務的重點發展方向。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建成“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藥服務體系,建立慢性病互聯網診療、藥品精準應用與智能配送等新模式。
據統計,我國慢性疾病患者已超過4億人,包括各年齡段人群。在醫療供需矛盾不斷突出的背景下,互聯網醫藥服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優勢模式。因此,醫療領域從業人員要依托互聯網為患者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服務,以互聯互通為核心給患者帶來福音。
二、互聯網背景下慢病診療與藥物信息化服務的優勢
(一)推動醫藥領域互聯網服務的背景
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針對此趨勢,目前,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已積極開展問題防治和研究,通過建立診療規范、加大干預力度,促進各階段的人群健康,以響應健康中國行動[4]。
在此背景下,互聯網信息化醫療與用藥作為智慧醫療生態的新興探索與實踐[5],迎來了發展機遇。在物聯網時代,醫藥領域因其復雜和專業程度,促使醫療領域開始了新的革命,從人工向人工智能轉型發展。由此可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正在開辟一條新的智能化道路。
(二)慢性疾病診療與藥物信息化服務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疾病的治療藥物是最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一類應用藥物。慢性病以其診斷手段的獨特性而易于突破傳統診斷過程的時空限制,其依賴于醫患雙方的溝通交流與指標診斷,為通信-診療為核心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服務提供了可能[6]。同時,慢性疾病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優勢促使慢性疾病藥物的互聯網服務借助信息化手段、發揮醫藥學思維、依托個性化平臺建立起了在線診斷、分級干預管理、處方開具與審核、藥物調劑與配送、藥物咨詢、用藥教育等一系列智能藥學服務。采用全方位的管理手段,為慢病患者提供連續性的醫療與健康服務,建立一體化的慢病管理數字體系。
慢性疾病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具體表現在患者常常需要日常干預與病狀交流,需要頻繁去醫院診斷與復診、用藥依從性差[7]。
如果將互聯網通信診療平臺融入慢病管理,將大力節省病人就診時間,提高醫療機構的診療效率。互聯網服務能夠實現患者足不出戶即可通過線上問診形式,實現處方調整、用藥咨詢等。在特殊情況下,如腫瘤此類慢性疾病對認知和行為的逐步影響會使患者需要一定的監護與陪同,同時,患者無法對自己的癥狀進行正確判斷,網上智能平臺可以添加患者的監護人,通過與監護人的及時溝通實現遠程慢病管理。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療程較長的慢病管理,智能平臺可以保存患者的用藥情況,根據病程選擇調整用藥或維持原有方案,實現科學的慢病管理。
與線下看診用藥相比,智能平臺線上慢病管理以全閉環、多維度展現了許多優勢。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表明,互聯網慢病信息管理有助于減緩病程、預防并發癥、降低患者致死率與致殘率。
三、互聯網背景下慢性疾病的醫藥服務模式
慢性疾病藥物的互聯網管理服務具有方便快捷、足不出戶的特點,可為廣大患者群體提供快速、專業和個性化的服務。
(一)慢性疾病互聯網信息化管理服務模式
慢性疾病的互聯網醫藥服務以分級干預管理為前提,在線診斷后根據慢性疾病的管理治療進行分級管理。根據臨床指標設置不同的管理級別,通過分布式計算、數據可視化、多維報表等方式將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并施以針對性的干預。針對嚴重等級較高的疾病患者,時刻關注患者狀態并加強危險性評估,同時與患者家屬保持密切聯系。針對其余患者,對其進行日常化關注,并為其制定個體化管理建議。
(二)慢性疾病互聯網藥學多維度服務模式
互聯網藥學服務以藥品為中心,對患者開展精準智能的現代化服務,在此服務模式下,慢性疾病患者可享受線上問診、網上處方開具與審核、藥物調劑與配送到家等一系列精細化智能化的服務。此過程極大加速了醫療服務的便捷化,有助于推動全民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建構。處方審核是藥師的主要工作,同時,也是保障患者用藥水平的關鍵環節。電子處方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處方內容,處方審核無誤并復核通過后,藥師根據處方調配貼標簽,互聯網平臺及時通知患者端核對購藥訂單并線上支付藥品費用,互聯網平臺也可以將患者購藥信息同步至監護人端。線上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可按時提醒患者用藥,并提示每次的用藥量,避免患者漏服或多服;患者的就診、用藥信息將全部按照由遠及近的時間記錄,方便后續用藥計劃的調整和復診提醒[8]。
藥品配送方面,平臺實行全過程監控管理,患者端可實時查看藥品配送進度和在線查詢等服務[9]。
慢性疾病藥學服務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服務模式如圖1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服務除了能夠在診療過程中為患者帶來福音,還能為患者提供日常用藥咨詢和用藥教育。線上平臺咨詢可以充分保護患者隱私,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病恥感與心理壓力,使患者能敞開心扉與醫生交流,從而有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互聯網平臺通過向患者端推送藥物的用法和時間、藥品知識的科普視頻或文章、心理調整與健康宣教等內容,對患者實施必要的用藥教育和指導。
四、互聯網醫藥服務模式下的慢病管理成效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普及,互聯網醫藥服務也走上了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互聯網診療與處方開具,拉近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治療的準確性,打通了互聯網診療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患者滿意度[10]。與此同時,“存健康”“昭陽醫生”等[11]網絡醫療平臺和醫療軟件的上線,使得“互聯網+慢性疾病醫藥服務”打通了“醫院—患者—家庭協同”的循環式管理(圖2),打造了特色互聯網互通數字診療平臺[12]。特色互聯網信息化診療平臺是現代醫院管理信息化(HIS)、臨床管理信息化(CIS)、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GMIS)三階段后的第四個醫療信息化階段,是以疾病類型為重點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大量的國內外研究已經證實了慢性疾病的高發率,而且許多患者因未能及時和規范治療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整個社會存在巨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互聯網醫藥服務能夠在線上細化分工,以網絡全覆蓋式的方法為潛在患者提供在線診斷與咨詢,提高依從性,提供防治一體化的服務[13]。通過數據中心對接醫院的診療系統、智能監測終端等,實現各個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一方面以慢病患者的診療和日常管理為重點,另一方面實現慢病管理業務與其他系統的數據共享,提升慢病管理業務的連貫性。
同時,飛速發展的智能物流已成為智能藥物配送的強勁基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融合,為建立多元協同的醫藥供應鏈體系奠定了基礎。此外,“兩票制”政策的實施成為醫藥供應鏈扁平化的推動引擎,渠道重心下移已成為行業改革重點[14]。
未來,隨著國際與國內醫藥產業合作的逐步深入、“互聯網+健康”體系的不斷完善、供應鏈服務的持續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特色慢性疾病數字診療平臺的藥品流通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結束語
慢性疾病醫患互通數字診療平臺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大健康”意義,其應用范疇更加強調全局性和全療程性。此平臺由醫院-藥師-患者-家庭四方協同構建,實現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線上醫藥服務。基于慢性疾病管理的特殊性需求,實現多層級聯動,有效減少患者的時間與體力消耗。這對慢性疾病管理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未來,醫藥行業應當繼續緊跟互聯網的發展步伐,實現醫藥服務的提質增效,切實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顯著提升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通過不斷推進互聯網慢病管理的科學性與便捷性,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推動大健康慢病管理數字體系的建設和全民健康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顧悅 無錫太湖學院健康與護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胡揚,陳浩,張謙,等.北京協和醫院互聯網藥學服務創新模式探索實踐[J].中國藥事,2023,37(06):714-718.
[2] “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N].中國醫藥報,2021,12,31(002).
[3] 張宏亮,黃振光.互聯網加藥學服務的研究狀況[J].海峽藥學,2020,32(11):123-125.
[4] 姜海燕.中國精神健康政策的范式轉換:從安全管理走向健康服務[J].河北學刊,2022,42(01):191-198.
[5] 吳奎.“互聯網+大數據”為醫保慢病管理帶來機遇[J].中國社會保障,2016,23(7):84-85.
[6] 儲恒.淺談互聯網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J]. 數字通信世界,2019(12):180.
[7] 王宏杰,朱陵群,王智民,等.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依從性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16):129-132.
[8] 李瑞娟,陳維紅,王斌,等.基于“互聯網+手機應用程序”藥學咨詢平臺的建立與實施[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01):145-146.
[9] 胡晨吉,王世燕,金朝輝,等.醫院“互聯網+”門診藥學服務模式實踐與效果[J].中國藥業,2021,30(09):18-22.
[10] 柳昭羽,王雪,劉海民,等.北京協和醫院互聯網診療服務實踐探索[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30(05):76-80.
[11] 趙安琪.存健康:量身定制會員管理解決方案[J].中國藥店,2017,(07):58-59.
[12] 單麗瑤,陳冰君,郭云貴.人工智能賦能互聯網醫療高質量發展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3,36(12):21-23+28.
[13] 張世翔,王欣國,黃天翔等.超大城市視角下國內互聯網醫院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中的應用[J].秘書, 2024,(01):88-95.
[14] 李陽,劉昕迪.“兩票制”下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儲運,2023,(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