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簡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涉案企業合規工作,源自對民營企業的依法平等保護。涉案企業合規工作,要求檢察機關落實好“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同時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積極整改,堵漏建制,幫助涉罪企業重回法治經營的軌道,以達到“保企業、穩就業、護民生”的目的。見微知著。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檢察院為縮影:從2020年3月成為全國首批六家試點單位之一,“摸著石頭過河”起草各項配套制度;到全國首創“簡式合規”“范式合規”模式;再到為全市率先建立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2023年以第一名成績入選全市各區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可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已然形成“腰鼓百面春雷發”之勢。當下改革步入深水期,如何以涉案企業合規工作推動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合規制度,筆者認為,重點應圍繞合規“五個維度”建設,持續發力并主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進程中。
涉案企業合規工作到底如何開展?大型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合規工作是否應秉持同一模式?我們認為,涉案企業合規模式的影響因素,既要考慮企業規模的大小,也要考慮涉案刑事風險的難易程度,同時兼顧合規整改的經濟成本。根據企業性質、經營規模、合規標準要求等,可設置繁簡程度不同的合規程序,即“簡式合規”和“范式合規”,以“全模式”促進企業合規的精準適用。前者是指,對小微企業,探索簡化版的合規程序,針對企業經營管理漏洞制發檢察建議,提出合規整改要求,根據企業整改落實情況作出相應處理。后者是指,對經營規模較大、合規要求較高的企業,嚴格按照有關部門制定的標準化實施樣板,開展企業社會調查,由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制定執行合規計劃,實行第三方監管并經公開聽證后作出處理。通過“因企制宜”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合規成本。
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要在檢察機關主導下持續健全完善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不能僅限于檢察環節、檢察工作,不能停留在審查起訴環節”。當下檢察機關涉案企業合規工作必須以審查起訴階段為基點,分別向前、向后延伸,以“全流程”延展企業合規工作的長度。探索“全流程”合規工作應重點關注以下問題:一是,為保障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的充分運用,用好本地資源優勢,發揮公、檢、法最大合力,自上而下將公安、法院納入本地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對日常管理、監督工作等進行統籌協調,確保第三方機制在同一框架下依法、有序、規范運行。二是,應當發揮好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作用,通過與公安建立涉企犯罪案件銜接機制,及時介入偵查、引導偵查,依職權主動排摸企業合規案件線索,盡早啟動合規程序,減少企業因訴訟周期過長帶來的壓力。三是,加強與法院的配合協作,做好審前與審判階段涉案企業合規案件的銜接,共同探索做好涉案企業合規“下半篇”文章。重點針對合規成果互認、量刑建議出具、合規整改未結束案件的銜接、新啟動合規案件的辦理以及其他相關領域合規問題進行研商,達成共識。
涉案企業合規工作濫觴于刑事檢察,但從檢察內部一體化的角度考慮,“四大檢察”需要融合發展,除刑事合規以外,還涉及公益訴訟檢察、行政檢察等領域,相應的合規激勵措施也不應僅局限于不批捕、不起訴和量刑從寬等刑事手段。當下檢察機關應挖掘新的合規業務增長點,以檢察“全職能”能動履職拓寬企業合規寬度。重點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重點關注公益訴訟領域的合規工作。從民事公益訴訟角度而言,如果企業的不法行為、犯罪行為侵害了公共利益,包括污染環境、危害食藥品安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同時,可以督促企業開展合規建設,并將整改情況作為減、緩、免公益訴訟賠償的依據,甚至也可以終結公益訴訟。從行政公益訴訟角度而言,檢察機關在發現涉及企業不法行為的監督線索后,可以先行要求企業展開合規整改,同時將線索移送行政主管部門,推動行政部門將合規整改情況作為處罰參考依據,效果較好的可以達成“行政和解”。
二是,重點關注行政檢察領域的合規工作。對于行政非訴執行案件,企業往往因巨額罰款導致經營困難,無力繳納;檢察機關可以依托行政檢察監督職責,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等方式,聯合主管行政部門督促企業開展合規建設,將其作為行政處罰是否暫緩、是否分期履行的依據,實現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三是,民事檢察領域開展企業合規工作。主要是指,在對申請監督的申請人和被申請人調查的基礎上,如果認為關聯企業存在嚴重管理漏洞、安全風險等,可以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的方式,幫助企業從源頭上杜絕糾紛爭議再次發生。當然這與檢察機關社會綜合治理檢察建議并不能相區分,該種合規模式也并不具有激勵性。
探索涉案企業合規,異地合規問題不容忽視。對此,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尚未有明確意見的情況下,程序如何啟動、責任如何分配、監督如何落實等都需要進一步思考,以“全地域”探索企業合規廣度。當前,根據《滬蘇浙皖檢察機關關于依法全面履行檢察職能為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及《長三角區域檢察協作工作辦法》等規定,應發揮區域一體化優勢開展合規,如:在金山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李某重大責任事故案中,金山區人民檢察院作為辦案機關向企業所在地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檢察院制發異地協作函,同時向涉案單位發出檢察建議書,由當地第三方機制管委會組建第三方組織開展企業合規考察。辦案期間雙方互通信息,及時掌握企業合規進展,惠山區人民檢察院對企業實地考察,確保企業合規整改真實有效。異地企業合規,難點在于人員整合、信息壁壘。檢察機關一方面應通過區域協作方式,達成合作共識,實現資源共享,實現辦案地資源和所屬地資源的有效融通;另一方面考慮實踐中各地做法不統一,應盡快出臺相關辦案規范性文件,從制度層面予以保障。
根據企業性質、經營規模、合規標準要求等,可設置繁簡程度不同的合規程序。
根據最高檢“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要求,檢察機關既要抓末端“治已病”,也要抓前端“治未病”。如何實現企業合規效果的最大化?檢察辦案中,要以案件為抓手,聚焦市場交易、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勞動用工、財務稅收、知識產權、網絡安全、信息保護等重點領域,分別從“類案”和“行業”兩個維度,推進溯源治理。以金山區人民檢察院為例,打擊涉糧領域職務犯罪的同時,為保障糧食安全,積極聯合區經委、區國資委、區市監局、區商業集團聯合發布《金山區糧食購銷企業合規標準指引(試行)》,守牢群眾的糧袋子。同時,結合區域化工生產型企業集中的特點,聯合上海企業合規檢察研究基地、上海市健康安全環境研究會、區法院、區應急管理局共同發布《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合規指引(試行)》,推動?;菲髽I安全生產溯源治理。另外,金山區人民檢察院從“類案維度”出發,針對辦理的涉稅類合規案件占比較高,且辦案實踐中缺乏統一的稅務專項合規評估審查標準,導致存在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裁量標準不一的現象,制定了《涉案企業稅務合規評估和審查工作指引》,統一合規評估審查裁量尺度,發布全市首例地方標準領域的合規文件,有效解決了合規驗收標準不明、裁量尺度不一等問題。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