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目的:對急性創傷患者采取急診分級護理模式,探究該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此次研究以本院所收治的240例急性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節點為2020年8月—2021年9月。根據不同時間段醫院針對急性創傷患者的護理方法不同,劃分為實施前和實施后。實施前時間節點為2020年8月—2021年2月,圍繞120例急性創傷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實施后時間節點為2021年3月—2021年9月,轉變護理方法,圍繞120例急性創傷患者實施急診分級護理。比較實施前后患者死亡率、醫療糾紛發生率以及患者家屬滿意度。結果:實施后的患者死亡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均較實施前顯著更低(P<0.05);實施后患者家屬滿意度指標各項評分均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急診分級護理根據急性創傷患者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落實不同級別的護理方式,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和醫療糾紛發生率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患者家屬對該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更高,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創傷患者;急診分級護理;醫療糾紛發生率
Effect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grad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LI Na
Health Center of Shahe Town, Linz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Linze, Gansu 734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mergency graded nursing mod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Methods: In this study, 240 acute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time node of cases was selected from August 2020 to September 2021.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f acute trauma patients in hospital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pre-implementatio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ime node was August 2020 to February 2021. Routine nursing was taken around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ime node was March 2021 to September 2021, and the nursing method was changed to implement emergency graded nursing around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The mortality rat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mplementation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scores of family satisfaction index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grading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acute trauma patients to implement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 mortality and medical dispute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e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on this nursing method is higher,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cute trauma patients; Emergency graded nursing;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交通運輸業和建筑行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因交通事故、高處跌落導致急性創傷的患者數量卻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患者往往具有多發性創傷,病情危急,對生命安全產生極大威脅[1]。同時對急性創傷患者的急診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規護理方法中雖能夠保證患者入院后及時進入急診接受治療,但護理方法具備普遍性,沒能根據不同病情落實針對性分級護理,加大患者病情進展風險,一旦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將增加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概率[2]。應當及時探尋適合急性創傷患者的急診護理方法,為患者拯救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急診分級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表現,將其劃分為不同程度等級,分等級實施相應護理措施的一種護理方法,其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3]。本文在2020年8月—2021年9月期間選取本院240例急性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意在探尋急診分級護理模式在急性創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詳細見下文報道。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20年8月—2021年9月,研究對象為期間本院急診接治的240例急性創傷患者。根據不同時間節點本院急性創傷患者所采取的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施前的常規護理組(120例)和實施后的急診分級護理組(120例)。常規護理組,男85例,女35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7.85±1.64)歲,致傷原因分析:其中因交通事故致傷65例,高出跌落致傷35例,刀傷致傷20例;急診分級護理組,男87例,女33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7.97±1.54)歲,致傷原因分析:其中因交通事故致傷70例,高出跌落致傷33例,刀傷致傷17例。比較實施前后患者基本資料,P>0.05,統計學無差異,可參與對比研究?;颊呒覍賹Ρ敬窝芯恐榍彝鈪⑴c。
1.2 方法
實施前采取急診常規護理,對患者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落實遵醫用藥等常規護理對策。
實施后采取急診分級護理。首先根據患者病情將其分為重型患者、中型患者和輕型患者,并分別落實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重型患者:病情危重且進展快,伴有重度功能障礙,存在生命危險可能。中型患者:生命體征相對重型患者更加平穩,沒有嚴重的合并傷。輕型患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且無明顯活動性出血,病情相對較輕。對重型患者實施一級護理:(1)第一時間為其建立兩個以上靜脈通道并盡早補充體液,同時留置靜脈血為后續血液檢驗及輸血工作做好準備。(2)針對顱腦重度損傷且持續昏迷患者,及時對其進行吸痰等呼吸道清理工作,行氣管插管、留置尿管,保證呼吸道暢通,嚴密監測生命體征。(3)針對明顯開放性骨折或嚴重挫傷致大出血患者,為其建立深靜脈通道后,實施擴容抗休克處理,做好骨折部位的保護,在血管損傷的肢體側放置止血帶,嚴密監測其血流動力學指標。(4)針對脊柱或脊髓損傷嚴重患者,科學搬運并采取軸線翻身,以免在轉動脊椎后加強損傷情況,若患者疼痛劇烈,則遵醫囑予以藥物鎮痛。(5)根據醫師開具的檢查單,經120緊急通道協同落實相關檢查,對于病情緊急患者直接進入手術室,通知相關科室人員對患者實施搶救。對中型患者實施二級護理:(1)對患者進行包扎處理止血,同時詢問其病史,對受傷肢體做好固定并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2)依據醫師所開具的檢查單,經120急救通道落實相關檢查內容。(3)確定病情后,根據病情特點在急診科進行處理或進入相關科室入院治療。對輕型患者實施三級護理:(1)輕型患者病情輕微且生命體征平穩,因此詢問其病史后指導其按序就診。(2)醫師開具檢查單后,陪同其一同進行相關檢查。(3)根據檢查結果確定急診處理或住院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比實施前后患者死亡率、醫療糾紛發生率以及患者家屬滿意度。(1)記錄實施前后患者死亡率和醫療糾紛事件發生概率。(2)患者家屬滿意度由醫院自擬滿意度評分量表進行評估,量表內容包括主動服務、護理禮儀、病情分析、護理專業四方面,每項0~25分,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比實施前與實施后的死亡率和醫療糾紛發生率
實施后的死亡率和醫療糾紛發生率均較實施前明顯更低(P<0.05),見表1。
2.2 研究對比實施前與實施后的患者家屬滿意度
實施后患者家屬滿意度各項評分較實施前均有所提高,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現如今,隨著建筑工程項目數量及車流量的增加,因施工安全事故或交通事故致傷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且這一部分急性創傷患者往往病情危急,進展迅速,對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同時也加大了急診護理的工作強度[4]。在常規護理模式下,能夠保證患者及時接受急診救治,但在護理工作中未根據患者病情嚴重進行劃分,在急診救護過程中,不區分輕重緩急。特別是多處創傷性患者而言,其病情復雜且危急,一旦錯過最佳救護時機,隨時存在生命威脅[5-6]。因此針對急性創傷患者應當及時探尋最佳的護理方法,為及時接受規范化治療、挽救患者生命創造有利條件。
本文研究中,實施前針對急性創傷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實施后采取急診分級護理。比較患者死亡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實施后均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比較患者家屬滿意度情況,各項指標評分實施后均高于實施前(P<0.05)。進一步證實了急診分級護理在急性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可能為:急診分級護理對護理工作進行標準化分級,根據不同病情表現患者提供差異化護理服務。首先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客觀評價,有效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所有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將患者死亡風險降至最低[7]。例如對重度患者實施一級護理,為其開通一切救治的綠色通道,確保能夠及時接收到規范化治療,降低生命危險。對中度患者實施二級護理,及時對傷情進行急診處理并詢問病史,落實相關檢查項目,為后續的治療做好保障。輕度患者的病情相對輕微,對其實施三級護理,確保沒有病情加重風險的前提下,指導其按序就診[8]。通過急診分級護理的落實,使不同病情的患者能夠接受最優的護理服務,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急性創傷患者實施急診分級護理,使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能夠及時接受到針對性護理服務,為疾病治療及生命搶救做好準備,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醫療糾紛發生率,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邵黎黎.基于創傷評估的分級護理在急診創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2): 60-62.
[2] 江婷.急診分級護理在急性創傷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1):3069-3070.
[3] 楊志芹,范玉梅,陳楚云.急診非創傷性胸痛患者分級分診標準的應用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4):460-463.
[4] 黃麗華,劉鎮,袁嘉文.針對性護理在急性非創傷性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8):64-65,75.
[5] 李玲,倪兆霞,尹露.急診分級護理對急性創傷病人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 5(47):181.
[6] 郭繼萍.急性創傷患者應用急診分級護理的價值評估[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2):1716-1717.
[7] 蒯瑞娟,張寧,苗苑,等.風險管理在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診分級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4):157-159.
[8] 李夏婧.急診分級護理對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10):1645-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