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將立足“進入”而未“融入”的問題,聚焦“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的課程化實踐與班本化活動,積極探索將富有時代特征的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建設特色的途徑與模式,構建中學生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班會序列,為學校、教師提供方法上的指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凝聚思想方向、提升精神素質、建設社會良序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列入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目標中,還要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
當前,中學生對自我身份確認的需求強烈,特別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明確的思想方向以及由正面生活經驗構成的正能量。然而,2020年至今,筆者對教師、學生、家長等群體進行了訪談調研,結果顯示:從內容上看,學校由于對價值觀的內涵理解不足,出現了“避繁就簡”現象,傾向于開展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內容,對“社會層面”的內容有所忽略。從實施載體上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存在結構性缺失。其中,學校最重視活動育人,文化、實踐和課程育人也比較受重視,但在協同育人和管理育人上涉及較少。從成效上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效度有待提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有待加強。從主題班會課程的實施上看,價值觀序列主題班會尚未形成邏輯縝密的課程思維,缺乏統一的課程目標和課程體系。因此,學校價值觀教育需要建構更為科學、全面的教育體系,多維度、全方位地進行推進。
一、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的基本路徑
學校深入研究主題班會序列化模式與策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形成了主題班會課例資源庫,為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和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基礎。
(一)主題班會序列化模式與策略研究
學校圍繞一條主線(中國公民教育)、一個目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個指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主題班會序列化模式與策略研究。學校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確立價值教育目標、構建邏輯結構、選擇教育方法、尋找教育資源、形成課堂文化幾個方面著手,進行主題班會序列化設計,探索實施路徑(見圖1)。
(二)形成課例資源庫
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12個價值觀具化為和中學生密切相關的20個易于學校落實、學生內化的班會課主題,即“自強、友善、知禮、節儉、主動、專注、明辨、合作、誠信、有序、規則、公平、愛國、擔當、勇敢、奉獻、敬畏、包容、和諧、感恩”。在此基礎上,學校整合家校社的教育資源,從公民素養、科學底蘊、社會規范、責任擔當、人文感悟等方面開發實施主題班會課程群,形成縱向覆蓋初中三年,橫向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要素的序列化主題班會課,進而形成課例資源庫。
(三)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
在研究中,基于主題班會序列化“頂層設計聚焦價值教育主題,內容編排關注公民教育場景,素材選擇回歸學生生活實踐”的設計思路,學校對價值觀進行內涵剖析、辨識植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顯于行,以達到促進班級長效發展、學生全面成長的目的。
二、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的基本模式
學校價值觀主題班會序列化設計從明確課程定位、梳理核心主題、構建設計要素以及實施路徑出發,全方位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
(一)明確課程定位
學校梳理了德育課程構架,遵循“知情意行”的規律,對班會課程、晨會課程和活動課程進行統整開發。價值觀融入的主題班會課程作為班會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德育課程構架中顯得尤為突出(見圖2)。
學校以2020年浙江省教研重點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的實踐研究”(Z2020025)研究以及“價值觀教育基地”的活動開展為契機,以省市區三級名班主任工作室為依托,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實現價值觀教育主題班會課的有序、常態、序列開展。
(二)梳理核心主題
1.符合師生共同訴求的序列化內容
學校對不同年段、不同年齡層的班主任進行問卷調查,以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結合班級管理中學生存在的成長性問題,讓班主任對不同價值點的具體問題和現實事例進行闡述。綜合班主任的具體描述,學校歸納整合不同價值點的育人訴求,形成了師生共需的序列化主題內容,同時也為班會課的案例素材提供了豐富的實際情境。
2.貼近學生生活場景的序列化設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條目高度概括、切口宏大、概念多元,不同視角、不同人群、不同階段對此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因此,學校將宏大的核心價值觀內容具象化,形成一些易于學校落實、學生內化的主題。這有利于學生更具體地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導向,把握要義,使得價值觀教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三)構建設計要素
學校以學生成長問題為導向,構建價值觀序列主題班會課的設計要素。
1.確立設計策略——“321”理念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學校建立了序列主題班會的“321”設計策略,強調從易入手、從小做起,以“小、近、實、新、活”為主題班會核心理念。所謂“3”,就是設計班會課時要立足于“近小”、來源于“生活”、著眼于“內化”的三點定位;“2”指的是對主題班會生活化、價值化的雙面拓展;“1”指的是通過序列化主題班會課程目標的實現,達成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的目標。
2.明晰開發要求——“345”原則
學校通過整理典型的班會課例,梳理共性特點,形成了主題班會的“345”開發要求,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的開發和實施。“3”指的是主題班會設計的“三要思路”,即頂層設計要聚焦價值教育主題、內容編排要關注公民教育場景、素材選擇要回歸學生生活實踐;“4”指的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四可體驗”,即讓學生經歷“可觀”“可感”“可鑒”“可學”的體驗過程;“5”指的是主題班會的“五微要求”,即聚焦“微問題”、觀察“微現象”、搭建“微平臺”、研發“微課程”、實現“微體驗”。這些切口小、落點低的主題內容有助于真正實現研究真問題、使用真情境、推進真運用的課程實效。
3.形成課程模式——三類實踐課型
學校通過主題研討、觀課評課、調研反饋等手段,形成了三類班會形式的實施策略。
一是“案例情境式”。學校將“情境法”與“對話式”班會設計有機結合,探索高效的“案例分析法”和“課堂對話法”。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找尋案例背后的價值生長點,并運用到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與改進上。
二是“問題探究式”。學校整合學生發展和班級管理的實際需求,整理真實問題和現實困難,挖掘共性問題,通過辯論、觀點分享、問題鏈、小組探究、研究報告等形式開展班會課,幫助學生實現價值澄清和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是“項目實踐式”。學校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活動體驗”和“項目化學習”的階段成果展示與“實踐式”班會深入整合,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踐型班會活動。
(四)建立實施路徑
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實施途徑上,學校應拓展主題班會的“觀測場景”,關注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
1.實現教育全時域的主題班會價值聯動
主題班會課的作用不能僅局限于一堂課,更應體現為長期引領和深度調控。主題班會的“前延”和“后續”是拓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紐帶。“前延”指的是召開主題班會的緣由和出發點,即主題班會要與學生成長緊密聯系,要有一定的班級生活背景,具有指導、引領性質;“后續”是指主題班會召開后,學校要持續關注學生的行為變化和價值觀的內化程度,并及時進行監控、反饋和引導。
2.創設“三層關系鏈”的班會課程評價標準
價值觀主題班會的評價是從人與自我自然、人與他人社會、人與國家世界的三維視角評價學生對價值指向行為正當原則的認知。如“人與自我自然”維度主要評價學生的心理品質、自我認識、行為習慣等內容,其最終價值指向是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3.建立主題班會的“集評研談”督導管理模式
學校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建立了主題班會的“集評研談”督導管理模式,使價值觀序列主題班會更好地在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價值引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課前,學校通過問卷收集、案例征集等形式尋求來自學生的真實共性的問題,并分析成因,再進行集體聽課、評課和研課;在課中,學校重點關注是否建立了有利于讓學生加深對價值觀的理解和做出價值觀澄清的通道;在課后,學校通過感受記錄、行為跟蹤以及個體關注等方式,觀察學生是否形成價值觀的決策。
四、成效與價值
通過兩年多的深度實踐,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定位課程
首先,核心價值觀與主題班會序列化的定位逐漸清晰。全校形成了濃厚的價值觀教育氛圍;主題班會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載體;價值觀序列主題班會課程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中的定位清晰、明確,起到了課程引領的作用。其次,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課程的意識不斷加強。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地得到實踐和貫徹。班主任不僅在主題班會上融入核心價值觀,還在晨會及活動課程等方面有意識地去落實價值觀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落地。
(二)提煉成果
學校對價值觀主題班會開設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新的探索。
1.成果聚焦點
學校厘清了核心價值觀中“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三層關系,提煉了價值觀教育主題班會設計的基本策略和要求,形成“案例式”“問題式”“項目式”的班會操作范式,并從師生共需的角度打磨課例和主題方向,延展課程時空界限,形成了“大班會”課程觀。
2.成果創新點
價值觀教育主題班會以更多元的呈現方式,關注課前課后的聯動影響,真正實現了全程育人;通過扎實、有效、常態的載體,對其他類型的價值觀教育方式產生了示范引領效應,并實現了跨學科、跨領域、跨平臺的遷移轉化,從而推進價值觀教育的融合滲透,形成了濃厚的價值觀教育氛圍。
3.成果生長點
一是延展“主題班會”的時空界限,實現了主題班會“課前”“課后”的價值聯動,使主題班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更深遠的影響;二是在日常的主題班會課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理解價值觀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以達到更好的實施效果;三是不斷完善課程的呈現方式,實現了價值觀主題班會的“更新迭代”。
當前,中學價值觀教育還局限于外顯形式上“進入”班級,而未能在內容上真正地“融入”管理。在后續的研究中,學校將立足“進入”而未“融入”的問題,聚焦“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的課程化實踐與班本化活動,積極探索將富有時代特征的核心價值觀融入主題班會序列化建設特色的途徑與模式,構建中學生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班會序列,為學校、教師提供方法上的指導。
【王倩,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德育副校長,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喬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