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和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弘揚“文化潤疆、教育先行”的理念,2021年湖北省啟動深化鄂博百校結對工作。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與新疆博樂市第一小學結為了姊妹校。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始創于1905年,其前身是兩湖總師范學堂附屬兩等小學,位于清代張之洞先生創辦的“兩湖書院”和原“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舊址之上。惲代英、徐向前、陳毅、沈雁冰、趙一曼、臧克家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愛國主義作家曾在此工作、學習和生活。學校將“實驗”作為立校之本,不斷弘揚大氣優雅、探索超越的“實驗精神”和敢于實驗、敢為人先的“實驗文化”,以“順應兒童天性、尊重兒童個性、發展兒童社會性”的三性教育為基本教育立場,倡導“睡得好、玩得好、學得好”的“新三好教育”。
新疆博樂市第一小學始建于1951年,地處祖國西北部邊境。學校緊緊圍繞“培育愛國、擔當、明理、友善、自信、創新、樂學的七彩兒童”育人目標,胸懷“讓每個孩子都出彩、讓每位教師都幸福、讓每位家長都滿意”的辦學愿景,傾力打造七彩校園文化。學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師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同時,學校注重發展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觀念、健全人格等基本素養,以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三年來,武昌實驗小學和博樂市第一小學在鄂疆結對共建的過程中,始終銘記文化潤疆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大力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教學水平,聚焦師生人員的交往與文化的交流融合,加強結對雙方校本課程化建設,共同將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有機融合。雙方擬訂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力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課堂、融課程,在“拔節孕穗期”鑄牢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一、欲教予交,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從交往開始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文化潤疆”;2021年7月,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提出“加大交往交流交融”;同年8月,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特別強調,各民族命運始終同中華民族整體命運緊密相連。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特別是民族發展史,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博樂市第一小學和武昌實驗小學響應中央號召,積極對接、相互結成姊妹校,樹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想信念,開啟了從交往開始的發展共同體和成長伙伴體的教育共建歷程。
(一)鄂疆兩校組成發展共同體
鄂疆兩校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秉持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即弘揚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武昌實驗小學地處湖北武昌紅色革命舊址,有著百年紅色基因,其古色古香的百年學堂是學生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樂市第一小學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德育示范校,將紅色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七彩德育的龍頭和重心。武昌實驗小學的中華書法特色教育和戲曲教育已形成品牌,而博樂市第一小學則多年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文化經典書籍誦讀,其師生具有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兩校攜手跨越時空,整合祖國中部城市到西部邊境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全面交往、深度交融,共建共筑“五個認同”教育理念,鑄牢兩地師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鄂疆師生組成成長伙伴體
由于兩校在教育價值追求上同頻共振,因此,雙方在結對共建的途徑上很快形成共識。經過慎重挑選,雙方確定了結對班級,并精心匹配好兩地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交往意愿,“一對一”結成對子。博樂市第一小學303、404、503、507班的215名學生和武昌實驗小學301、401、501、502班的165名學生結成了好朋友,8位班主任也結對成了好朋友。學生之間互相贈送了交友卡和交友手冊,班級之間則開辟了友誼墻,用以記錄學生之間美好的友誼。
兩校精心設計線上線下結對交往活動,廣泛開展了同寫一封信、同上一堂課、同過一個節、同唱一首歌、同游家鄉景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兩地學生逐漸成為寫過信、見過面、說過話、聊過天、旅過行的好朋友。在學校開展活動之余,不少結對伙伴還自主通過視頻等方式開展交往活動,逐步帶動了鄂疆兩地家庭之間的交往和交流。
二、寓交于教,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課程化
為避免交往交流交融活動難以持久,以及在形式上出現為活動而活動的現象,兩校提出了將交往交流交融活動課程化的設想,深入推動了語文、思政、班會、勞動、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的整合,共同擬訂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該方案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了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作為實施對象;課程內容編寫由淺入深、螺旋上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步教學;最后,兩地學生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逐步深化認知,發展政治認同素養。
(一)同上一節班會課
2021年11月,通過網絡視頻連線,博樂市第一小學303、503、507班的學生和武昌實驗小學301班、501和502班的學生開展了“你是我的好朋友”班會課。雖然遠隔千里,但從那一刻起,博樂市第一小學和武昌實驗小學的學生成了好朋友,彼此相互交流、共同成長。
(二)同上一節語文課
博樂市第一小學和武昌實驗小學的語文教師結合課程教學,開展了多次“手拉手,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書信活動,鼓勵鄂疆結對學生每學期從友誼、家庭、家鄉、祖國、理想等關鍵詞中選擇不同主題開展交流溝通。通過這樣的書信往來,同學們不斷加深交往,既完成了語文習作訓練,提升了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相互了解了鄂疆兩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加深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兩校的學生用優美的文筆和真摯的感情,向千里之外的好朋友介紹家鄉的美食和美景、邀請互相做客、訴說心中的理想。每當收到遠方的來信,學生們都難掩心中的激動。一封封沉甸甸的信件承載了厚重的民族團結進步的情誼。
(三)同上一節思政課
在2021年5月31日武漢市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推進會上,武漢市援疆校長胡靜婷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的方式,帶領兩校學生同上一節《中華民族大家庭》思政課,展現了民族團結云相聚的精彩。漢族小學生通過“你猜我的民族,我來答”的小游戲,學習了民族文化知識,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最后,大家同跳《名字叫中國》手勢舞,以熱情洋溢的表演,表達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濃情誼。
(四)同過傳統節日
通過結對活動,兩校學生成了好朋友,他們在課外自主開展交往活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2021年中秋節,武昌實驗小學王璽茜一家和博樂市第一小學的凱熱瑪一家通過視頻連線開展了中秋祝福活動。雙方家庭都了解了對方的中秋習俗,還通過線上節目表演,表達了各自真摯的祝福。兩個不同民族的家庭,借助傳統節日和小手拉大手的活動,帶動家庭成員也參與交往,樹立了由孩子結對走向家庭結對的民族團結進步的榜樣示范。
(五)同讀一本書
2022年4月23日,在第27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博樂市第一小學503班和武昌實驗小學502班的全體師生,在線上開展了“鄂博一家親,同讀一本書”活動,為兩校開展“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實踐樹立了閱讀新風。
(六)同游博物館
2022年5月27日,博樂市第一小學507班和武昌實驗小學501班的全體師生,共同開展了主題為“漢博一家親,同游博物館”的線上活動。武昌實驗小學的劉晉伊同學在武漢市博物館直播講解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精品——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博樂市第一小學柯柏青同學則在博州博物館直播講解同時代的鎮館之寶——元代鈞窯瓷碗,這件瓷碗出土于絲綢之路和草原古道兩大歷史通道貫穿的博爾塔拉,是中華文化在這里匯集的象征。這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與對話活動讓兩所學校的學生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感到由衷的認同和自豪。
(七)同游武漢三鎮
2022年暑假,博樂市第一小學的師生一行來到武漢。鄂疆兩地結對學生用毛筆共同書寫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定誓言,在沙盤桌上描繪出羊肉串和熱干面同框的溫情沙畫,還合唱起飽含愛國情感的歌曲《國家》。武昌實驗小學的師生還熱情地帶領著博樂學子,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科技館等武漢市教育實踐基地,以及黃鶴樓、戶部巷等知名景點,讓遠道而來的博樂學子深入了解了武漢的紅色故事、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鄂疆兩地學校通過走讀的方式,實實在在增進了各族學生的交流交往,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八)同巡祖國邊境線
2023年6月,湖北結對學生回訪新疆。在新疆師生的組織下,鄂疆師生同巡祖國邊境線。他們在阿拉山口的國門前面合影,在邊境風口第一哨所聆聽戰士講尖刀連的故事,在邊境線的界碑上擦拭描紅。孩子們親眼見證了戍邊戰士用忠誠、勇敢、擔當、奉獻為偉大祖國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強烈感受到他們用生命捍衛祖國的無畏精神。此次在邊境線上的同巡活動為鄂疆兩地師生呈現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久久為功,
雙向奔赴共育民族團結石榴籽
三年來,鄂疆兩校結對共建取得了顯著成效,共有380余名學生結對,開展交流活動21場次,參與師生人數達3,000余人次,已然將“鄂疆一家 情深似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在兩地師生心間。
博樂市第一小學和武昌實驗小學兩校共同制訂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已成為19個對口援疆省市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第一份課程方案,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和博州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培育學生政治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一項重大工程。未來,我們還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繼續努力提升:一是進一步優化鄂疆結對校本課程體系;二是繼續挖掘結對典型,并進行長期跟蹤調研;三是擴大結對范圍,拓展結對渠道。今后,鄂疆兩校將繼續砥礪前行、踔厲奮發、不忘初心,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在“拔節孕穗期”鑄牢鄂疆青少年兒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新時代各族青少年兒童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胡靜婷,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星火小學黨總支書記,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