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蔡靜 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五年制高職是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簡稱。2002 年底,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起草并印發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辦好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幾點意見》,意見中明確規定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指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高等職業教育,這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基礎會計是五年制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必需的專業平臺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
五年制高職說起來是高職,事實上,招收的學生是初中起點。因此,在第二學期學習基礎會計這門課程時正處在中職階段。學習這門課程的同學絕大部分在初中階段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大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課后復習和提前預習的習慣。他們不能做到主動在課前對基礎會計的下一課內容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懂裝懂,更不可能清楚地把自己的問題表達出來,提出相關的問題,進行舉一反三,課后問老師問題更是很少的事情。課后作業也是能抄則抄,知識掌握得非常不牢固。
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教材共分為11 個項目模塊,這些模塊的劃分是為了迎合項目化教學。目前,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教材仍然主要是以理論教學作為基礎,模塊化教學為主。盡管也加入一部分模擬實訓,可是教材的知識脈絡仍然是注重單個知識模塊,前后知識之間并沒有實現良好的銜接,而且也沒有參照職校生自身的特點和認知模式去采取有針對性的設計編排。因此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教師則也沒有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學生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對未知事項的思考能力,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用人需求。
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教師一般都面臨著循環教學,專業課程有近三十門之多。五年下來,很少上重復的課程。所以導致有很多會計專業教師五年才教授一次基礎會計課程。專業教師在教授基礎會計理論知識時,需要對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核心內容有深入的了解。由于循環教學的原因,會計專業教師對教材無法做到像文化課教師那樣熟悉和細致,很難細致地思考,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學思融通”是鹽城市教育局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教改要求,構建的一種區域課堂育人形態,即“學思融通”課堂育人形態。“學思融通”是以“為素養而教,為未來而學”為價值追求,以培養“愛思考、善思辨、慧思想”的終身學習者為育人目標,以“學思互通、學思互促、學思互融”為典型特征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賬戶和復式記賬這個項目模塊中,講到會計科目與賬戶這個知識點時,要把它的來龍去脈向學生介紹得清清楚楚。那么怎么學呢?首先要介紹: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按經濟內容和會計管理要求進一步分類后形成的項目,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也是賬戶的名稱。然后提出思考問題,思考一:會計科目是如何產生的?思考二:會計科目的最終走向是什么?教師在設計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把會計科目的來龍去脈全部理清楚,在學習知識點的時候,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的方式把會計知識點串成線,然后通過思考把單一的知識串成線,最終成知識面,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從點到線,再到面,并不局限于哪一個模塊。這樣最終把會計科目這個知識,學習的明白清晰,在學生心底埋下學習的種子,引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和學習興趣。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會計科目的思考模式
讓學生思考過第一個問題之后,教師介紹會計的發展,接著會計引入會計科目的定義。為了能夠連續、系統、全面地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所引起的各項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就有必要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按照其不同的特點和經濟管理要求進行科學的分類,并事先確定分類核算的項目名稱,規定其核算內容。這種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稱為會計科目。最后讓學生思考會計科目的最終走向,教師展示資產負債表并進行下一步的思考。
教師介紹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強調它是我們會計與外界溝通的核心語言。思考會計科目與資產負債表的關系具體是什么呢?
日常工作中,為了準確區分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會用相對應的會計科目來代表收到或者已經支付的資產。比如購買一臺電腦,我們會借記“固定資產”。“固定資產”這個科目代表的就是這些企業可以長期使用的,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我們在賬務處理時所用的固定資產這個科目,也會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出來。
當然,資產負債表并不會完全按會計科目來編制報表,比如報表上反映月底“庫存現金”多少錢,“銀行存款”多少錢等,但是它們是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的。而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則反映的是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凈額(不考慮減值情況)。類似的根據會計科目調整后計入報表的項目還有很多,我們不難發現資產負債表是相對凝練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下面分成三大類具體介紹會計科目和資產負債表的關系。
1.資產類
(1)貨幣資金:包含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應收賬款:包含應收賬款科目的借方余額、預收賬款的借方余額。應收賬款需要對輔助項目進行充分類,借方余額是應收的金額,貸方余額實際是預收的金額。
(3)存貨:包含原材料、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等,還包含生產成本借方余額。“生產成本”的借方余額代表的是企業為加工完成的,還在加工狀態的產品或者半成品,這部分資源因為還形成最終產品,所以沒結轉到“庫存商品”科目,報表中也反映在存貨這個報表項目中。
(4)其他流動資產:其他沒有在報表項目中列示的流動資產。
(5)投資性房地產:以成本模式計量的話,需要減“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以凈額列示。
(6)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借方余額-“累計折舊”貸方余額。
(7)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借方余額-“累計攤銷”貸方余額。
(8)其他非流動資產:其他沒有在報表項目中列示的非流動資產。
未說明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和會計科目反映的內容基本一致,比如“持有待售資產”等。在資產類報表項目中,有些項目還需要考慮資產減值損失,比如固定資產、應收賬款等,應該按減值后的金額列示。
2.負債類
應付賬款:包含“應付賬款”的貸方余額和“預付賬款”的貸方余額。這里和應付賬款類似,也要查看輔助,進行重分類,其他資產負債表項目與會計科目基本一致。
3.權益類
權益類報表項目和會計科目的內容基本一致。
資產負債表和會計科目的關系舉例如下:
貨幣資金=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方余額+預收賬款借方余額;
存貨=原材料+庫存商品+周轉材料+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在學習了會計科目和資產負債表中項目的對應關系,學生在做賬務處理的時候,心里就要裝著一張資產負債表。比如,我們做一筆用銀行存款購買原材料的業務,不考慮增值稅的賬務處理如下所示:
借:原材料 1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
本項業務中,倉庫收到材料10 萬元,企業支付銀行存款10萬元。那我們聯想到資產負債表就是發生了如下變化:
“存貨”項目增加10 萬元,銀行存款減少10 萬元,就是報表中“貨幣資金”項目由原來的25 萬元(庫存現金10 萬元+銀行存款15 萬元)減少到15 萬元(庫存現金10 萬元+銀行存款5 萬元),存貨由原來的0 元增加到了10 萬元(原材料10 萬元)。
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會計科目這一知識點時,就通過學和思相結合,用“學思融通”的方式將會計科目和資產負債表融合,同時把會計科目的來龍去脈把握清楚,而不是只單純地識記會計科目。這樣教師教得明白,學生學得清楚易懂。
從以上“學思融合”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任何一個知識點都有它的來龍去脈。會計專業教師在教授學生新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知識的由來和它最終去向何處,以及最終的用途。學以致用是我們專業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
(1)針對基礎會計理論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采用下列圖2 模式:

圖2 基礎會計理論教學的思考模式
新授的基礎會計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是枯燥的,我們由學生熟悉的專業知識引到陌生的相關知識,學生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接著繼續讓學生思考,這個知識點的最終用途或者最終去向,讓學生領悟到為何要學這個知識,這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鏈中處于何種地位。通過“學思融通”的學習模式,學生就了解到每一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不難想象,學思是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學思融通”模式的。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知識的思路是通暢的,知識也是連貫的,從而達到“為素養而教,為未來而學”的目的。
(2)針對基礎會計實踐學習進行教學設計,采用下列圖3模式:

圖3 基礎會計實訓教學的思考模式
在認真查看原始憑證和原始單據時,引導學生思考業務內容是什么?明確了業務內容以后,教師講授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學生思考如何登記記賬憑證。在登記完記賬憑證以后,教師講授相關賬簿的登記要點,學生學習;最后引導學生思考財務報表哪些項目發生了增減變化。
枯燥的基礎會計理論知識在五彩紛呈的青少年時光里更顯得索然無味,但是如果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把握任何一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去問老師,問百度,問同學,愛思考,善思辨,慧思想,那么我們的基礎會計知識會變得簡單而通透,我們的學生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終身學習者。
教師在講授基礎會計相關知識時,用“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教學思維和教授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思考,不斷主動外延新的知識內容,學生的學習從知識點,到知識線,到知識面,再到知識的海洋,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任課教師要做到自己對知識通透的把握,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優秀教師,教學名師才會不斷涌現。
隨著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教材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小項目化教學,變成“學思融通”模式下的大項目化教學,從第一章可以串到最后一章,教材內容也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我們的會計業務也會以時間軸形式不斷地更新和前進,教材內容也會讓初學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2023 年職教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國目前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企業和社會對于職校畢業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基礎會計在會計專業教學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是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學好基礎會計對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質量有關鍵性的影響。對基礎會計教學施行“學思融通”的教學模式,改革當前的項目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成為“愛思考、善思辨、慧思想”的終身學習者,是當前急需要進行解決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