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芳,莫飛龍,韋玲靜,甘寶江,滕忠作,盧飛麟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引育種中心,廣西 南寧 530031)
馬口魚(Opsariichthys bidens)隸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馬口魚屬(Opsariichthys),因其口裂較寬且向下傾斜,形似“馬口”而得名。馬口魚廣泛分布于我國各河流干、支流,多生活在山澗溪流中,尤其在水流較急的淺灘,是一種較為兇猛的肉食性淡水魚類。馬口魚在繁殖季節,雄性個體會顯現艷麗的“婚姻色”,又俗稱“桃花魚”,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目前國內對馬口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種繁育[1]、養殖技術[2-3]等方面。秦志青等[4]對閩江馬口魚的肌肉營養進行了分析;邱德林等[5]比較了野生、池塘和工廠化養殖馬口魚肌肉營養成分;周以琳等[6]比較分析了集裝箱和溪流養殖馬口魚的營養品質。魚類不同性別個體的肌肉營養成分及肉質相關基因表達均存在差異[7-10],馬口魚雌雄個體生長差異顯著,雄魚的生長速度遠大于雌魚[11],但其雌雄個體肌肉營養成分上的差異尚未明了。目前,尚未見有廣西地區野生馬口魚營養品質分析的相關報道。現比較分析廣西靈東水庫野生雌雄馬口魚的肌肉營養成分,評估其肌肉營養價值,為該魚的合理食用及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2022年6月。試驗地位于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實驗室。
馬口魚捕自廣西靈山縣靈東水庫。雄魚和雌魚體質量分別為(23.02±10.79)g 和(12.05±4.07)g,體長分別為(11.01±1.65)cm 和(9.31±0.78)cm,采集其背部肌肉,保存備用。
1.3.1 常規營養成分測定
魚肌肉中水分含量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2016)中常壓恒溫直接干燥法進行測定,粗蛋白含量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GB 5009.5—2016)中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粗脂肪含量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脂肪的測定》(GB 5009.6—2016)中索氏抽提法測定,粗灰分含量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GB 5009.4—2016)中常壓恒溫灼燒法進行測定。
1.3.2 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測定
氨基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GB 5009.124—2016)及韋玲靜等[12]的分析方法進行檢測分析;脂肪酸含量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脂肪酸的測定》(GB 5009.168—2016)進行檢測分析。
1.3.3 肌肉氨基酸營養價值評價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1973年建議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13]和全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分別按以下公式計算氨基酸評分(AAS)、化學評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
式中:aa——試驗樣品中氨基酸含量,mg/g;
AA(FAO/WHO)——評分模式中同種氨基酸含量,mg/g;
AA(Egg)——全雞蛋蛋白質中同種氨基酸含量,mg/g;
a、b、c……j——試驗樣品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mg/g;
ae、be、ce……je——全雞蛋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mg/g。
數據采用SPSS19.0 軟件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方式,顯著性差異為P<0.05。
馬口魚基本營養成分見表1。由表1 可見,雄魚肌肉水分含量顯著高于雌魚(P<0.05),粗脂肪含量顯著低于雌魚(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性別并未對馬口魚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造成顯著性影響。

表1 馬口魚基本營養成分(n=3,鮮質量)①%
每100 g 馬口魚氨基酸含量組成見表2。由表2可見,雌雄馬口魚肌肉均檢測出17 種氨基酸,包含必需氨基酸(EAA)7 種,半必需氨基酸(HEAA)2 種,呈味氨基酸(FAA)4 種,其他非必需氨基酸(NEAA)4種。馬口魚肌肉中的天門冬氨酸(Asp)(2.16%~2.29%)、谷氨酸(Glu)(2.17%~2.33%)、賴氨酸(Lys)(2.09%~2.11%)、精氨酸(Arg)(1.49%~1.75%)和亮氨酸(Leu)(1.19%~1.27%)含量較高,組氨酸(His)(0.08%~0.10%)和胱氨酸(Cys)(0.11%~0.14%)的含量較低。雌性馬口魚的甘氨酸(Gly)、Arg、氨基酸總量(TAA)及半必需氨基酸(HEAA)均顯著高于雄魚(P<0.05)。

表2 每100 g 馬口魚氨基酸含量組成(n=3,鮮質量)① g
馬口魚肌肉EAA 營養價值評價見表3。由表3可見,雄性和雌性馬口魚肌肉AAS 評分分別為0.72~2.15 和0.92~2.13,CS 評分分別為0.41~1.66 和0.52~1.64,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為Val。EAAI 是一種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與標準蛋白質(通常是雞蛋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的幾何平均數,是評價食物養分價值的常用指標之一,雌性馬口魚的EAAI 略高于雄性。

表3 馬口魚肌肉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評價
馬口魚脂肪酸含量組成見表4。由表4 可見,馬口魚肌肉共檢測到26 種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SFA)9 種,不飽和脂肪酸(UFA)17 種,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10 種。雌雄馬口魚肌肉中飽和脂肪酸總量(SFA)分別占23.51%和21.19%,棕櫚酸(C16∶0)的占比最大,其次為硬脂酸(C18∶0);不飽和脂肪酸總量(UFA)分別占76.49%和78.81%,油酸(C18∶1n9c)和亞油酸(C18∶2n6c)的占比最大;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總量(PUFA)分別占18.08%和26.24%,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含量最高,其次為α-亞麻酸(α-C18∶3n3,ALA)。雄性馬口魚肌肉的棕櫚酸(C16∶0)、木蠟酸(C24∶0)、油酸(C18∶1n9c)及SFA顯著高于雌性(P<0.05),而ALA、ARA、EPA、DHA、PUFA、EPA+DHA 含量顯著低于雌性(P<0.05)。

表4 馬口魚脂肪酸含量組成(n=3,總脂肪酸)①%
魚肉為人類提供大量優質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僅次于雞蛋,環境、營養及遺傳等因素,均會對魚類的品質產生極大影響[14]。野生馬口魚主要生活于水流較急的溪流中,其肌肉營養質量和風味受其生存自然水體中的餌料種類和數量影響[15]。本試驗中,野生雌雄馬口魚肌肉粗蛋白含量分別為18.21%和17.84%,均高于浙江地區野生(12.77%)、池塘養殖(15.97%)和工廠化養殖(15.43%)的馬口魚;水分含量較低,這可能與馬口魚生存環境、繁殖情況、采樣季節及采樣規格等差異有關。馬口魚肌肉蛋白高于鱘[16]、羅非魚[17]、鰱[18]和鯽[19]等常見經濟魚類,而脂肪含量則低于這些魚類品種,符合消費者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品質魚肉的需求。表明野生馬口魚具有開發利用的潛在價值。
優質的魚肉,應具有足量的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符合人體蛋白模式。常用評價蛋白質營養的方法有AAS 和CS 2 種。Lys 是合成動物體蛋白不可或缺的“生長性氨基酸”[20],是本研究中野生雌雄馬口魚肌肉含量最高的EAA,達到2.09~2.11%,含量均超過了AAS 和CS 評分標準,高于鯉[21]、鳙[22]、草魚[23]、羅非魚[24]等常見淡水魚類,說明馬口魚肉可作為人體優質的Lys 來源。FAA 中Asp、Glu 呈鮮味,Gly、Ala 呈甜味,馬口魚的FAA 為6.19%~6.67%,與李樹國等[25]和周以琳等[26]的研究結果相似,且雌魚的FAA 顯著高于雄魚,表明雌性馬口魚較雄魚擁有更好的鮮味來源。EAAI 表示樣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與標準蛋白質的相符程度,常用于評價食物營養價值高低。雌雄馬口魚的EAAI 均在75 以上,雌魚(84.21)高于雄魚(78.32),說明馬口魚可作為補充氨基酸的理想膳食。
脂肪酸根據碳鍵飽和程度可分為SFA、UFA 和PUFA,是哺乳動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魚類是人體UFA 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ARA、EPA 和DHA 等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抗氧化、抗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作用,對于嬰幼兒及老年人的健康尤為重要[27-28]。自然環境中野生魚類餌料來源的不穩定,及魚類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脂肪酸的需求差異,均會影響魚體肌肉脂肪酸組成。本試驗中,雄性馬口魚肌肉中的棕櫚酸、木蠟酸等SFA,顯著高于雌性(P<0.05),而ALA、ARA、EPA、DHA等PUFA 顯著低于雌性,可能是由于采樣時馬口魚處于繁殖期,雌雄個體對脂肪酸的需求不同,造成不同性別個體肌肉脂肪酸組成差異。馬口魚富含人體有益的脂肪酸,如油酸(21.68%~25.87%)、LA(24.58%~25.45%)、ALA(3.99%~4.45%)、ARA(2.80%~4.20%)及DHA(7.90%~11.08%)等,PUFA 含量高于鰱[18]、草魚[29]、羅非魚[30]、大黃魚[31]等常見經濟魚類。表明食用馬口魚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雌性馬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