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燕
摘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文章討論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從重視解決問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數學觀察能力、重視實踐操作和訓練推理能力五方面入手,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的激活。同時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法和措施,以期能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學環境;問題解決導向
邏輯思維是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它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與解決,還能為創新思維的激活提供依據。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邏輯思維既能幫助小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從而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小學生邏輯思維的激活。所以,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進行探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盡管邏輯思維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關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加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邏輯思維的培養。另外,教學方法單一、趣味性不足等問題也會造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參與度不高。這些問題既制約著學生思維的激活,又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
1.1缺乏問題引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常常直接提出問題,并未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分析。這種教學方式會制約學生思維活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只能對知識和技能進行機械記憶,卻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數學問題只是單純的對與錯的判斷,或者直接套用公式進行運算,而不是引導學生對問題產生的背景、條件和可能解決的方法進行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制約著學生思維拓展的廣度和深度,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思考空間,也未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與意見。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不強,不能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1.2對基礎知識教學不重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著模糊與不確定的情況,這會導致他們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巧妙地應用這些知識解決某些現實問題。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不夠重視。當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基礎知識理解不透徹時,就會造成其在后續學習時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進行解題。另外,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并沒有形成自我學習、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這會使學生產生知識學習中存在漏洞及對知識點理解困難等問題,這對邏輯思維的發展是不利的。
1.3對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卻忽略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通常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與技能,并不能積極地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并進行實踐操作。教師不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數學現象、發現數學規律、動手操作數學工具等。同時,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實踐及數學實驗等活動,使得他們不能通過親身實踐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掌握。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2.1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重要條件。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營造活躍、互動、開放、啟發性強的教學氣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展學習活動。具體而言,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互動游戲等方式營造良好教學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一要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活躍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生動風趣的教學方式,利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和積極反饋。學生產生創新性想法時,教師要予以肯定與鼓勵。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糾正錯誤時講究方法和手段,以免傷害到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需要積極主動地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等。這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與支持,使他們更愿意參與數學學習。
二要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如實物、模型、圖片、錄像等。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提供多種圖形的實物或者模型供學生學習,還可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些簡易實驗器材或者道具,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創設實際問題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把數學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在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創設超市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運算。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實踐活動或者項目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2.2注重數學問題的解決
邏輯思維培養需要重視問題的解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過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組織小組合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利用已學知識進行推理、判斷、歸納,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要引入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之中,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
二要引導學生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想、去做,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該教學方式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三要教授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要引導學生對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等解題方法與策略進行有效運用,這會使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這些解題方法和策略,提升解題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與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思想與方法,并提升解題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既可以學到解題方法,又可以提升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還能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生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應用這些知識進行邏輯思考與分析。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以講解、示范和練習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這些基礎知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想、多練,在不斷實踐與歷練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中。
一要鞏固基礎知識,提升解題能力。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主要由概念、公式和定理組成,這些知識是學生解題的基石。學生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師要以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為重點進行教學,并進行習題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含義與實際運用。二要強化基礎知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至關重要。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指導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進行深刻理解,從而為邏輯思維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三要落實基礎知識,提升數學素養。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深刻的認識,并且要通過習題與練習對其進行鞏固與運用。
2.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在邏輯思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問題細節與實質進行觀察,從而提升觀察能力。通過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觀察、對比和分析,可以使學生找到其內在的規律與關聯,從而奠定邏輯思維的發展基礎。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找出數學問題的關鍵信息,從而提高解題效率和準確性。
一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是認識問題的基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觀察數字、圖形、圖表的變化及規律,這些都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通過觀察,學生能抓住題目的細節和實質,進而更深刻地體會題目的內涵。觀察能力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小學數學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并找出新的計算方法、解題思路等,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與創新精神。通過對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能促使他們不斷尋找新規律、新方法,進而培養其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課題。從營造良好教學氣氛、重視解決問題、加強基礎知識掌握和培養觀察能力幾個方面入手,能有效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和影響。文章就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法和舉措,以期能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發。
參考文獻:
[1]馬建明.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22(33):78-80.
[2]朱翠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亞太教育,2022(11):181-183.
[3]馬世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點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3(2):136-138.
[4]高毅.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思考[J].新課程,2022(1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