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教材是學生長知識、長智慧的一個源泉,也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載體,關系到孩子們的成長。我國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明確指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基本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教材必須符合我們的教育方針,符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根本目標的基本要求。
教材要符合兒童、青少年成長的規律。兒童、青少年成長是有規律的、有階段性的。相應的,教材也有小學教材、初中教材、高中教材。不同階段的教材要符合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積累水平。
同時,教材還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教材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符合新的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今天的教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載體。教材既要使學生意識到時代的發展,又要體現本學科的特點,反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成果,反映世界發展的新成果。所以教材研究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今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要推進教育現代化,要建設教育強國,教材研究和建設尤顯其重要性。
近年來,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2022年公布了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往的學科碎片化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教材不能光著眼于自己一個學科,而是要從人的整體發展來考慮內容組織問題。學科的線性化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要求。
建設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教材的中國特色是重要方面。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有優秀的、燦爛的文化,我們的教育源遠流長,且有很多成功經驗,這些都值得梳理、研究,并將其反映在我們的課程與教材的研究中。
盡管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教育也遇到了很多挑戰。
第一個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講到,我們遇到了一個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這個大變局正在改變世界,世界各國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同時由于中國的迅速崛起,西方國家在掣肘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自力更生,培養我們自己的創新人才。
第二個挑戰,環境惡化、氣候變化、資源透支和浪費等問題使人類生存受到了威脅。比如,夏天特別熱,不光是中國熱,全球都熱,據說2024年溫度還要升高1.5℃,海水要漲起來。人類遇到生存挑戰,這對我們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個挑戰,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跟過去不同,過去一個發明可以讓我們思考研究,等待幾年后再應用。現在新的發明立刻就能運用到我們的生產生活當中,許多職業都要發生變化,青年就業也遇到了很大的變化,這是我們遇到的一些挑戰,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提出要建設教育強國。其中有幾句話,我覺得特別值得我們思考。第一句話,為什么要建設教育強國?因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就要把發展教育放在優先的位置;第二句話,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要培養一批杰出的掌握高精尖科技的人才;第三句話,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要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就要培養一大批普通的勞動者、各行各業的創新人才。我們經常講,杰出人才和創新人才在概念上應該有所區別。杰出人才是少數的,是有較好天賦、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通過早期發現、早期教育,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加上其自身的努力與奮斗,才能培養出一個杰出人才。而創新人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各行各業都應該有創新的精神,有創新的能力。我們的教材,只要認真地去研究,挖掘過去教材中的優點,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在守正創新中,編制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符合我們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的優秀的教材,用這樣的優秀教材去教學生,讓學生喜歡學習,把教材作為他們學習的源泉、智慧的源泉。所以教材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系作者于2023年12月10日在基礎教育教材綜合研究基地啟動儀式上發表的講話。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責任編輯: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