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曲禮下》有云:“朝言不及犬馬。”也就是上朝時不談論聲色犬馬等玩樂之事,意在告誡官員們應當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做到勤勉務實,謹言慎行。
今天的黨員干部亦應如此。黨員干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乎黨和政府的聲譽,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與重托,影響著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如果黨員干部保持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嚴謹務實、行為端正,人民群眾才會信任你、擁護你。相反,如果黨員干部不夠成熟穩重,言行粗鄙散漫,舉止輕佻浮夸,不分場合地大放厥詞,不負責任地胡作非為,則往往容易引發群眾質疑,破壞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眼里的形象。
黨員干部需要勤勉務實、謹言慎行,領導干部更應如此。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身擔重任,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中,領導干部的每一個決策、每一項行動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時刻保持謹言慎行的原則,在決策與執行過程中保持冷靜、理性,深思熟慮,充分論證,避免因沖動或輕率而做出錯誤判斷,從而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穩健前行。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領導干部“拍腦袋”決策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他們有的脫離實際,閉門造車,作決策全憑個人喜好,顯然難以成功;有的有權任性,大搞“一言堂”,一意孤行,不撞南墻不回頭;還有的不知變通,生搬硬套別人的成功經驗,導致“水土不服”;更有甚者,不信科學信神學,搬來封建迷信那一套,拋棄科學規律,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行為往小了說,是工作能力不足,好心辦了壞事,從而導致資源浪費,錯過發展時機;往大了說,是工作態度出了問題,沒有將廣大人民群眾擺在首位,導致群眾利益受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受阻。無論如何,這都是不容許發生的。領導干部唯有矢志不渝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切實做到躬身力行。如在決策醞釀之際,廣泛而深入地了解民眾之所需所想,積極征求并吸納群眾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力求尋得民眾意愿的最大交集,確保決策之基牢固地建立在群眾的需求之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得決策更加貼近民生、契合實際、富有成效。
黨員干部謹言慎行,還能夠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有人說:“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公權力,容易成為不法商人“圍獵”的對象。而大量腐敗案例告訴我們,不法商人“圍獵”干部,往往是以干部的喜好為突破口的。領導干部如果不能抵御誘惑、識破陰謀,就會落入居心叵測之人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之中,從而淪為“甕中之鱉”“籠中之鳥”,成為不法商人的“手中玩物”。
或許“說者無心”,但難免“聽者有意”,如果黨員干部口風不嚴,在閑聊中主動暴露自己的喜好,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聽到后,又豈能不投其所好?
東營市投資促進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霰景亮就很喜歡跟人“閑談”。比如他去某企業考察,對方給他端上一杯烏龍茶,他品后贊不絕口,連夸這茶好喝。于是,等他考察結束,該企業老板已經“順手”將裝有烏龍茶的手提袋塞到他的手中。而在另一家企業負責人的辦公室里,霰景亮則仔細把玩起一個手掌大小的玉石手把件,愛不釋手:“這東西成色不錯,手感也很好。”該企業負責人也識趣地將玉石送上。在某銀行負責人辦公室,霰景亮又在閑聊中“隨口”表達了對桌上紫砂壺的喜愛,臨走時,該負責人便將茶壺包裝好,一起送到霰景亮的車上……
據通報,霰景亮被扣押的涉案物品中,不少是以這種方式得來的。最終,霰景亮以貪污罪、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追究其刑事責任,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所謂“禍福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霰景亮的教訓值得廣大黨員干部認真汲取,深刻反思。
要求黨員干部謹言慎行,就是要求黨員干部正心修身,做一個老實人,把心思用在為人民服務上,把精力花在干事創業上,而不是整天想著升官發財、聲色犬馬。當官之要義就在一個“實”字,我們黨歷來要求黨員忠誠老實。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同志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鄧小平同志強調:“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起碼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只有憑著對黨忠誠之心、對人民赤子之心,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才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真正和群眾心連心,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但老實人絕不是“老好人”,要求黨員干部謹言慎行,也不是要黨員干部對任何事情都三緘其口,對任何現象都默不作聲。在大是大非面前,黨員干部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于直面問題,敢于紅臉出汗,敢于挑明矛盾,決不畏首畏尾、不講原則,當“老好人”,搞一團和氣。特別是面對官場上的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時,黨員干部更要帶頭挺身而出,厲聲喝止,出刀亮劍,敢于斗爭。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這才是黨員干部應有的“肝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