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所娣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用
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旨在培養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語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學生語文應用水平以及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教師要能深入了解課外知識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做好課內外知識的遷移[1]。尤其是針對閱讀學習而言,作為語文中的重要組成,教師在講解課內閱讀知識時要能引入課外閱讀,以此來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底蘊,拓展學生寫作素材庫。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讀物,如歷史故事、科學讀物以及文學作品等,并能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可以相互之間交流閱讀經驗,分享自己喜歡的讀物,相互之間進行學習,從而來共同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效開展課外閱讀能增強學生與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層面,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和諧的閱讀環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以及自己喜歡的讀物開展閱讀活動,這樣更易于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升,教師可以實施多元化模式來開展課外閱讀,實現課內外之間的有效聯系,提升學習質量。以《望廬山瀑布》教學為例,在課內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為學生播放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觀,讓學生在圖片以及視頻的觀看中感受廬山的壯美,并能主動結合課文知識進行學習,而學生也可以結合多媒體所播放的音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結合教師所播放的視頻進行想象與分析,從而來掌握詩詞主旨。在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課外詩詞閱讀蘇軾的《題西林壁》,本詩中也是描寫廬山風光,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望廬山瀑布》去進行對比閱讀,實現課內外之間的對比分析,從而來掌握兩個詩人描寫的不同方法,充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結語: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引入課外閱讀能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教師要引入合適的課外讀物,做好知識的拓展閱讀,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梅艷玲.淺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困境與突破[J].考試周刊,2023(41):56-59.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景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