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路平 王斯忭 畢琪
摘? ?要:目前,高校教師中存在職業發展意識弱化、學術泛化、教師內驅力不足、社會服務評價失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因此,通過設計并開展問卷調查,收集教師、學生、管理者等相關群體對高校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與建議,找出困擾教師發展的關鍵問題,通過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在考慮上海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這一發展機遇基礎上,結合已有理論基礎,將指標體系與管理體系進行深度融合,創建了激勵的、發展的、績效的、因地制宜的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高水平大學;上海高校;教師發展;層次分析法;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5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2-0119-05
一、引言與綜述
高校教師評價體系改革是我國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構建我國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大任務和推進“雙一流”工程的重大措施。科學合理地評定教師,是學校進行職務聘任、崗位考核等人員分配制度變革的重要保證。
美國高校認為,實施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被評價者的學術水平和工作能力[1]。Amir H Sam等[2]通過對英國臨床教師績效的加權評價研究,提出教師評價結果不僅能夠促使教師提高教學技能,還能對教師的職業決策產生影響。Masaaki Katsuno[3]指出,日本地方教育委員會更加注重對教師的公開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國內學者程德華[4]提出將師德考核和個性化考核納入考評體系;張雷洪等[5]從科研、教學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建立了考核評價模型;李寶斌等[6]構建了高校教師評價主要博弈模型,以激發教師工作熱情;范明等[7]認為,評價過程應體現科學化,評價目的應是引導教師發展;趙燕[8]在研究中建議,教師評價過程應回歸價值理性;盧婧[9]從研究結果中得出,教學評價目的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國內研究大多從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的指標、尺度以及構建評價模型展開論述,為教師發展評價體系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但指標及模型很少結合區域特點進行全方位教師評價指標的探討。
本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通過專家座談會、非結構訪談以及層次分析法,構建符合上海地區特色的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便運用評價指標和評價結果來指引專業教師成長。
二、上海市高校教師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一)評價主體的確定
完善的教師發展評價體系具有多元主體,從不同角度對教師發展問題進行評價[10]。本研究確定的評價主體為教師、學生和行政管理者這三類人群。教師既是教育發展的參與者,也是教育理念和活動的反思批判者和實踐者;學生是參與教育活動的客體對象;行政管理者是學校教育管理的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
(二)評價指標構建
2018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教師專業水平、信息素養、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目標任務。基于此,構建包括綜合素質[11]、教學能力[12]、科研能力[13]、創新能力[14]的4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的初步指標體系(表1)。如表5所示。
三、上海市高校教師發展評價指標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對象分析
根據初步擬定的上海市高校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上海高校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調查問卷》,問卷評價主體分為教師、學生和行政管理者三個版本。本次調查共計發放260份,回收問卷260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43份,問卷有效率93.5%;
問卷發放和回收的時間跨度為2022年7月11日至2022年7月31日。
(二)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研究使用信度分析來檢驗評價體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效度分析來反映評價指標的適度和代表度。
1.信度分析
使用克隆巴赫(Cronbach.α)系數法對信度進行測度[15],其值介于0—1之間,系數越高,可靠性和真實性越好。通過spss26.0分析,Cronbach.α系數均高于0.9,說明本問卷量表可信度較高見表a1。
2.效度分析
(1)聚斂效度
聚斂效度考慮潛變量的AVE(平均方差變異值)和CR(組合信度)之間的關系。其中AVE大于0.4且CR大于0.8,說明聚合效度理想。表2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CR和AVE值,所有潛變量的CR均大于0.8且AVE均大于0.4,問卷聚斂效度良好。
(2)區分效度
區分效度考慮相關性系數與AVE的平方根之間的關系。當相關性系數均小于AVE的平方根時說明區分效度良好。表3(a)-(c)分別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區分效度,其中,對角線上的值是AVE的平方根,其他值為相關性系數。理想狀態為對角線的值大于其對應列的其他值,表明該指標體系區分效度較好,可以接受。
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權重賦值
1.構造判斷矩陣
使用層次分析法[16]分別對同一層級相鄰的元素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表4)。
2.一致性檢驗
一致性指標CI與矩陣的最大特征值有關,隨機一致性指標RI與矩陣的階數有關,隨機一致性比率CR=■。本研究針對四階判斷矩陣計算得到CR<0.001,針對RI值查表為0.890,因此CR<0.1,表明本研究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檢驗。綜合指標權重表如表5所示。
(二)評價指標權重分析(表5)
1.綜合素質方面
評價指標的設定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兼顧全面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是否可以被評價[17]。而“職業理想”在二級指標中占比為0.02明顯偏低,不能很好被三級指標詮釋和測量,學生和管理者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對于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職業的滿意度和職業壓力與倦怠情況進行衡量[18],應當將其剔除。
2.教學能力方面
二級指標“課堂表現”包含課堂紀律、師生互動、學生參與以及課堂氛圍4個三級指標,其中師生互動和學生參與在三級指標中的權重均為0.00,與其他三級指標相比權重明顯偏低,表明高等教育階段更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19]。
3.創新能力方面
二級指標“創新意識”包含“動力意識”“質疑意識”和“超越意識”等3個三級指標,其中動力意識的權重為0.00,明顯偏低,可予以剔除。分析結果表明,在教育過程中,外在的創新動力對創新發展的影響較小[20]。
(三)評價指標重構
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后,共計剔除師生互動、學生參與和動力意識等3個三級指標以及職業理想1個二級指標,最終初步篩選出了相對合理的上海高水平大學建設背景下上海市高校教師發展評價指標(表6)。
(四)指標體系驗證性因子分析
對重構的指標體系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利用AMOS26.0得到路徑系數圖,測量變量到潛在變量的路徑系數的數值需在0—1之間,其值越大影響越大。改進后的模型路徑系數均在0.70以上,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圖1)。
五、結論
高校發展性教師教學評價是一種建設性的互動過程,它不但重視高校教師當前的工作成績,更關鍵的是把高校教師未來的成長與發展納入了研究范疇。發展性的教師教學評價的主要優點在于,不但能夠推動教師的學科發展,鼓勵教師個性化教學,而且注重教師對自己教育活動的反思,以及鼓勵其積極應對學校現代教學發展的要求。本研究通過對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演變的研究,在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之中科學地應用發展性評價理念,從綜合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四個方面構建高校教師發展性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用于提高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希望可以激發廣大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從而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DERRINGTON M L,KIRK J.Linking job-embedd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dated teacher evaluation:Teacher as learner[J].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17,43(4):630-644.
[2]? ?SAM A H,FUNG C Y, BARTH J,et al.A Weighted Evaluation Study of Clinical Teacher Performance at Five Hospitals in the UK[J]. Advance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21(12):957.
[3]? ?KATSUNO M. How is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y enacted? - The workings of performativity and micro-politics in Japanese schools[D]. University of Waikato,2013.
[4]? ?程德華.高校教師考核評價研究評述[J].教育評論,2017(9):56-60.
[5]? ?張雷洪,葉華龍,孫琳源,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研究[J].數字印刷,2019(3):131-142.
[6]? ?李寶斌,許曉東.高校教師評價中的博弈分析及正能量激發[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6):81-85.
[7]? ?范明,邵悅.高校創業教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J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9(3):63-66.
[8]? ?趙燕,汪霞.對我國大學教師評價制度的反思與建議[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2):117-124.
[9]? ?盧婧.我國高校教學評價的現狀及未來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0):83-86.
[10]? ?陳春蓮,唐忠.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基于“五維一體”發展性評價的改革思路[J].中國高校科技,2020(10):29-32.
[11]? ?GARNER J K,KAPLAN A. A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to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21,47(2-3):289-314.
[12]? ?張泳,張焱.分類發展視角下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基于德爾菲法的調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8(8):97-103.
[13]? ?DE LEóN L,CORBEIL R,CORBEIL M E.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eacher education digital literacy and digital pedagogy evalu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21:1-13.
[14]? ?MOATE J,LEMPEL L,PALOJ?RVI A,et al.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language-related innovation in a decentralised educational system[J].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21:1-16.
[15]? ?BARBERA J,NAIBERT N,KOMPERDA R,et al.Clarity on Cronbachs Alpha Use[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20,98(2):257-258.
[16]? ?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7):93-100.
[17]? ?曾浩,胡金勍,孫婷.江西省行業特色型高校教師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4):71-75.
[18]? ?WONG L P W,YUEN M,CHEN G.Career-related teacher support:A review of roles that teachers play in support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J].Journal of Psychologists and Counsellors in Schools,2021,31(1):130-141.
[19]? ?田賢鵬,姜淑杰.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校學生評教:問題表征與制度變革[J].現代教育管理,2022(9):74-83.
[20]? ?SILVER R E,KOGUT G,HUYNH T C D.Learning‘new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Pedagogical innovation,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and concerns[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9,70(5):552-566.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acher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leve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Zhi Luping, Wang Sibian, Bi Qi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among college teachers in China, such as weakening of career development awareness, academic generalization, insufficient internal drive of teachers, and imbalance in social service evaluation, which plagu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eachers.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research collects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ers, students, administrators and other relevant groups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 development, identifies the key problem sets that plagu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n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indicators, an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high-level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theories,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are deeply integrated, and a motivating, developing, performance-based and loc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reated.
Key words: high-level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 development;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