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小時候?qū)ζ幸环N特別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們家是有幾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就有十八個之多,記憶里東西仿佛永遠不夠吃,更別說是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時機有三種,一種是喜慶宴會,一種是過年的年夜飯,一種是廟會節(jié)慶。即使有汽水,也總是不夠喝,到要喝汽水時好像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十八個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幾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覺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鮮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嘔氣,“嘔——”長長的一聲,我站在旁邊簡直看呆了,羨慕得要死掉,忍不住憂傷地自問道:什么時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飽?能喝汽水喝到把氣嘔出來,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當時家里還點油燈,有一次我的母親把臭油裝在空的汽水瓶里,放置在桌腳旁,我趁大人不注意,一個箭步就把汽水瓶拿起來往嘴里灌,當場兩眼翻白、口吐白沫,經(jīng)過醫(yī)生的急救才活轉(zhuǎn)過來。為了喝汽水而差一點喪命,后來成為家里的笑談,卻并沒有阻絕我對汽水的向往。
二
小學三年級時,有一位堂兄快結(jié)婚了,我在他結(jié)婚的前一晚竟輾轉(zhuǎn)反側(cè)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發(fā)愿: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飽,至少喝到嘔氣。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窺探,看汽水來了沒有。到上午九點多,看到雜貨店的人送來幾大箱的汽水,堆疊在一處,我飛也似的跑過去,提了兩大瓶黑松汽水,就往茅房跑去。
彼時農(nóng)村的廁所都蓋在遠離住屋幾十公尺之外,有一個大糞坑,我們小孩子平時是很恨進茅房的,衛(wèi)生問題通常是就地解決,因為里面實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計劃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隱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門反鎖,接著打開兩瓶汽水,然后以一種虔誠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就像灌蟋蟀一樣,一瓶汽水一會兒就喝光了,幾乎一刻也不停地,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進腹中。
我的肚子整個脹起來,我安靜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著嘔氣,慢慢地,肚子有了動靜,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氣翻涌出來,“嘔——”汽水的氣從口鼻冒了出來,冒得我滿眼都是淚水,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氣更幸福的事了吧!”然后朝圣一般地打開茅房的木栓,走出來,發(fā)現(xiàn)陽光是那么溫暖明亮,好像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在茅房喝汽水的時候,我忘記了茅房的臭味,忘記了人間的煩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心里百感交集,眼淚忍不住就要落下來。
三
有時候幸福不是來自食物,我記得當時我們鎮(zhèn)上住了一位賣醬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會推著醬菜攤子在村落間穿梭。每次他走到我們家的時候,都在夕陽落下之際,我一聽見他的鈴聲就跑出來,看見他渾身都沐浴在黃昏柔美的霞光中,那個畫面、那串鈴聲,使我感到一種難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靈深處的美感全喚醒了。
有時幸福來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園中徜徉了一個下午。
有時幸福來自于看到蘿卜田里留下來做種的蘿卜,開出一片寶藍色的花。
有時幸福來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窩顏色都不一樣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于人的環(huán)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zhì),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yīng)。
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quán)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點燈人說:林清玄是善和美的使者。他17歲發(fā)表作品,20歲出書,35歲寫就“身心安頓系列”,成為20世紀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本文中,幸福來得有些讓人心疼。文章第一部分寫道“為了喝汽水而差一點喪命”,簡直匪夷所思,但卻是物質(zhì)匱乏時最真實的寫照,為文章第二部分喝汽水品味幸福的高潮部分作鋪墊。一個恰當?shù)臋C會,作者終于能夠盡情品味汽水,然而地點特殊,在一個充斥著臭味與骯臟的地方,可作者卻“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最不能享受幸福的地方,幸福卻悄然降臨;在最骯臟的地方,卻“發(fā)現(xiàn)陽光是那么溫暖明亮”。美與丑,骯臟與幸福的和諧統(tǒng)一,矛盾中蘊含深意,讓人覺得幸福并非上天攬月,遙不可及。文章一二部分重在寫實、寫點、寫細節(jié)、寫人物真實感觸。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懵懂,也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暢快。
第三部分,作者由少年的我寫到賣醬菜的老人,由喝汽水到田園中徜徉,觀賞蘿卜花,再到觀狗,處處都有幸福的身影。層層鋪墊以后,作者水到渠成,提出充滿智慧的觀點:幸福關(guān)鍵是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yīng)。這就是幸福的開關(guān)。如何適應(yīng)生活,是一個大課題,是一個大命題,是一個必選題,值得我們每個人都細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