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炒飯是江西省石城縣一道十分難得的美食,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作“愛情飯”。在當?shù)馗咛镦?zhèn)一帶的高山地區(qū),有個習俗也和它有關(guān):女婿第一次上門時,女方家中都會準備這道雞公炒飯,既體現(xiàn)對女婿的認可,也是對女兒和女婿的祝福,希望他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
相傳,這道美食來自一個客家小伙勇敢追求愛情、最終和心愛的姑娘終成眷屬的民間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在一次“過漾”活動中,這位小伙子與當?shù)氐母患夜媚镆灰婄娗椋舜藘?nèi)心暗自許下今生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誓言。第二天,小伙便請媒婆前去提親,誰料姑娘的父親因小伙家里窮沒有答應(yīng)這門婚事。
于是,小伙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帶了一只公雞和一袋米,來到姑娘家中,和姑娘父母說要做一道菜給他們品嘗,客家人因崇尚“來的都是客”“伸手不打笑臉人”,便答應(yīng)了小伙的請求。經(jīng)過了4個多小時的制作,一份香氣撲鼻的雞公炒飯端上了桌。看著金燦燦的雞公炒飯,姑娘父母嘗了一口,頓覺色香味俱佳,真是又好吃又好看,便十分好奇地問小伙是怎么做出來的。小伙說只要將生米和公雞在鍋中細火慢慢炒燜、炒熟就成了。
“生米煮成熟飯。”姑娘父母聽完心中頓時明白,小伙這是想告訴他們,他和自己的女兒已經(jīng)生米煮成了熟飯,所以雖有千個不愿和萬般無奈,最后還是答應(yīng)了這門親事。
結(jié)婚之后,能做一手“愛情飯”的小伙發(fā)奮用功,最后科舉高中,夫妻倆又生育兩兒兩女的“愛情果”,一家人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且不管“愛情飯”的傳說是真還是假,但雞公炒飯這道美食卻在當?shù)亓鱾鏖_來,成為人們追求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象征。
雞公炒飯的主要原料為大米、公雞和紅菇,制作程序雖不繁雜,卻蘊含著極深的功底,火候尤為重要。
首先,雖是就地取材,但也頗有講究,公雞要選農(nóng)家飼養(yǎng)一年以上的大公雞,雞齡過短則香味不夠,紅菇是高海拔地區(qū)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長的野生紅菇,大米則選用當?shù)夭捎谩暗爵~共生”模式種植的單季高山貢米。
其次,烹制要有耐心。大米需要提前洗凈浸泡好,紅菇泡發(fā)后切成菇末備用,先將五花肉煎香出油,再下雞塊、紅菇及調(diào)味料翻炒至微黃、散發(fā)香味,將大米倒入繼續(xù)翻炒到一定程度,再加水燜熟即可。整個過程講究細火慢功,需要三四個小時。
雞公炒飯具有滋陰補腎、潤肺健腦、活血養(yǎng)顏、強身健體等功效,不僅顏色透亮帶紅,更是味道鮮美,讓人垂涎欲滴,吃上一口滿嘴噴香,令人欲罷不能,連干三碗都停不下來!
(江西? ?陸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