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是人類文明的歷史見證,它真實記錄了社會的發展變遷,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傳承著優秀傳統文化,服務新時代文化創新發展。本文從歷史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傳承、文化資源開發等三個維度,對檔案的文化價值進行了系統探究。
0 引言
檔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真實寫照,是國家和民族的“血脈”記憶,是一定行政區域、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和個人的履職盡責過程中活動的真實記錄。每一件檔案都凝結著特定歷史時期的烙印,反映著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檔案所承載的歷史信息、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不僅見證了社會的發展變遷,也為我們認識歷史、傳承文明提供了鮮活的史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文化血脈”。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掘檔案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新時代檔案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檔案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1.1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根本。檔案記錄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留存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原始面貌,是書寫和解讀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與其他歷史資料相比,檔案具有原始性和準確性的特點。每一頁泛黃的檔案都真實反映了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客觀事實,鮮活再現了不同時代的歷史場景。通過檔案,能夠直觀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客觀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推動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份份戰爭年代的檔案真實記錄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一卷卷改革開放的檔案翔實再現了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火熱年代。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檔案不僅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扎實的史料基礎,也為我們總結歷史經驗、把握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啟示。可以說,檔案這面歷史的“鏡子”,讓歷史變得更加真實、立體、鮮活[1]。
1.2 檔案承載著豐富的先進文化
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積淀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思想精華和文化瑰寶很多都凝結在歷史檔案之中。檔案真實記錄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完整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從古代的典章制度、科舉文獻,到近現代的革命文件、建設檔案,無不充盈著耀眼的文化光芒。這些珍貴檔案飽含著中華民族崇德向善、誠信友愛的道德理念,蘊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進取精神,彰顯了中國人民獻身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崇高品格。可以說,檔案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傳承發展中華文明、弘揚中國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 檔案見證了社會發展的脈絡
檔案是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發展水平和基本特征,是社會發展變遷的可靠見證。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隨著檔案事業的不斷發展,檔案對社會發展的見證功能日益彰顯。一批批翔實的統計檔案量化呈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一份份翔實的政策文件檔案再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制定實施過程;一卷卷翔實的專門檔案記錄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脈絡。通過解讀這些承載著時代印記的檔案,能夠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深刻領悟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人民開拓創新的偉大實踐。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一大批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檔案,成為見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寶貴歷史遺產。總的來看,檔案全面、系統、翔實地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2 檔案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2]。檔案在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2.1 檔案史料再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場景
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發展過程中創造、積累的,蘊含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思想觀念往往與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緊密相關。檔案作為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原始記錄,真實再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發展的歷史場景,有助于人們全面、立體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例如,我國古代的朝廷檔案、科舉檔案等,詳細記載了歷代文人學士創作的詩文、奏議等,鮮明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社會風貌,再現了儒、釋、道等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為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支撐。又如,革命戰爭年代的重要史料檔案,真實記錄了革命先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感人事跡,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些彌足珍貴的檔案史料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場景中“活”起來,成為助力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鮮活教材。
2.2 檔案為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原始材料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檔案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資料。檔案的原始性、系統性特點為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通過發掘整理檔案,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原貌,客觀全面地揭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本來面目。特別是大量的古籍檔案,詳細記載了儒家、道家等中國古代思想流派的代表作,是開展國學研究的重要史料。一批批歷史檔案叢書的編纂出版,如《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近代中日關系檔案史料》等,為相關領域的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系統翔實的原始材料[3]。此外,各級檔案部門還先后征集整理了大量名人檔案、家譜族譜等,這些檔案資料詳細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知名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生平事跡,是開展相關人物研究、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富礦”。當前,各地正在積極推進文化強省、文化強市戰略,大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挖掘研究。檔案工作人員要主動作為,加強與檔案管理、方志等部門合作,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研究課題,充分發揮檔案在傳統文化研究中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2.3 檔案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性記錄與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一些瀕臨消失的非遺亟待搶救性保護。檔案工作要主動融入非遺保護事業,充分發揮檔案的存史資政功能。一方面,要主動對接非遺主管部門,加強傳統工藝、民俗活動、文化空間等瀕危非遺項目的調查,開展口述歷史、實物檔案的搶救性征集,建立健全非遺檔案。要創新檔案征集方式,綜合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記錄手段,多角度、全方位記錄非遺的生存現狀、傳承譜系、技藝特點等,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非遺檔案資源。另一方面,要加強非遺檔案的整理研究,積極開展非遺檔案展覽、數據庫建設等,促進非遺檔案的社會化利用。要與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合作,依托檔案資料策劃非遺主題展覽,增強非遺傳播的生動性和吸引力。要建設非遺檔案數據庫、知識庫,促進非遺檔案的網上檢索利用,讓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感知、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檔案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用心用情做好非遺檔案的征集利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貢獻檔案力量。
3 充分發掘檔案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創新發展
3.1 深入挖掘檔案的文化內涵
檔案的文化屬性決定了其重要的精神價值和時代價值。“檔案雖古意猶新,雖故可詠可述。”要樹立大文化理念,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檔案、對待檔案、利用檔案。要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重大紀念日時間節點,精心組織檔案文化挖掘工程。深入發掘革命歷史檔案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革命理想,充分挖掘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建設檔案所彰顯的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自力更生的奮斗意識,全面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檔案所凝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要創新工作方法,綜合運用內容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多維度解讀檔案資源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要加強檔案文化價值的學理闡釋,撰寫高質量的檔案文化成果,使檔案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中發揮更大作用。
3.2 創新檔案文化的傳播渠道與方式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媒體帶來新機遇。要主動順應信息化發展大勢,積極運用新媒體傳播檔案文化,讓檔案“活”起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與主流媒體加強合作,創新聯動模式,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開設“檔案寶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等專欄專題,闡釋檔案文化內涵,傳播檔案價值理念。要創新宣傳形式,綜合運用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制作檔案文化精品力作。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檔案歷史故事、名人軼事,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開展檔案知識問答、檔案趣味挑戰賽,利用短視頻平臺制作檔案微紀錄片、檔案宣傳片等,吸引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參與其中,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要加強智慧檔案館建設,推進數字檔案資源開放共享,為社會公眾利用檔案資源、感悟檔案文化提供便利。要開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數字檔案產品,創設沉浸式體驗場景,提升檔案文化傳播的科技感和吸引力。只有創新傳播理念,拓展傳播渠道,用好“兩微一端”,才能推動檔案文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3.3 開發檔案文創產品,傳承弘揚優秀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當前,各行業積極布局文創產業,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檔案部門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快與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積極開發檔案文創產品,以創新的表現形式講述檔案故事、傳播優秀文化。要立足館藏特色資源,選取具有時代感、藝術感的檔案內容素材,開發制作高品質的檔案文創產品。例如,圍繞重大歷史事件檔案,開發研學旅游線路、沉浸式情境體驗項目等;圍繞名人事跡檔案,開發具有紀念意義的文具、服飾、裝飾品等;圍繞家譜、族譜等檔案,策劃家風家訓主題展覽,引導人們學習優良家風;圍繞老照片、老地圖等檔案,開發裝裱畫冊、文化地圖等衍生產品。在縣域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中,要發揮檔案專業優勢,堅持內容為王,確保檔案史料信息準確、文化內涵豐富。同時,要加強與高校、文創企業合作,善于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文創產品的設計感和美觀度,開發出一批具有檔案特色、傳播檔案文化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4 結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檔案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結晶,其價值隨著時代發展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需要新作為。檔案工作者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模式,在文化建設中彰顯檔案工作的文化擔當,推動檔案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檔案為人民書寫歷史,傳承中華文脈。■
引用
[1] 滿雪萍.事業單位檔案文化的價值及其建設途徑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7):62-64.
[2] 馮昊昱.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價值及其保護探究——以江蘇地區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 (8):6-8.
[3] 龔建海.充分發揮綜合檔案館文化屬性助力重慶文化強市建設[J].重慶行政,2021,22(4):95-97.
作者簡介:沈麗芳(1991—),女,四川巴中人,本科,就職于平昌縣金寶新區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