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是常見的藝術形式,普及程度高,容易被群眾接受。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商品經濟的繁榮,人們對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藝術作為廣泛傳播的藝術形式,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對傳播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創新與發展,不斷擴大自身的觀眾基礎,給人們帶來聽覺、精神上享受的同時,承擔起文化傳播的重任,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本文簡單闡述了聲樂藝術的定義與特點,并分析了聲樂藝術對群眾文化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創新策略,為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1 聲樂藝術的定義與特點
聲樂藝術是一種音樂表演藝術,主要通過聲音表達情感或傳遞音樂。聲樂是一種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藝術形式,以其特有的表現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著稱。首先,聲樂藝術是一種以聲音為主體的歌唱藝術,它主要通過演唱者的聲音、情感表達、發聲技巧等表現出音樂的美感[1]。這種藝術的核心是人的聲音,在表演的過程中融入了歌唱者的個人情感,歌唱者通過聲音的高低、節律等詮釋音樂作品的情感,從而賦予聲樂藝術更為豐富的內容,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使聽眾的心靈得以“觸電”,被深深打動。同時,聲樂藝術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形式,擁有多種風格和形式,比如我國的傳統民族唱法、西方的歌劇唱法,以及沒有伴奏的獨唱或恢宏的合唱,這些唱法從形式、內容、風格等方面展現了聲樂藝術的多樣化與廣泛性。聲樂藝術是傳播文化的介質,根植于不同的文化體系中,不僅表現出了娛樂性,還可以實現文化的演繹與傳播,從而更好地發展地方文化與傳承民族風情,在堅守各民族、地區的文化原真性(Authenticity)的同時,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
2 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的影響
2.1 提升群眾文化藝術素養
聲樂藝術作為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開展聲樂藝術活動的過程中,推動了社區的文化建設,使群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審美水平、藝術鑒賞能力得到了提升。居民在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聲樂培訓班、合唱團和歌唱競賽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聲樂技能,還能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營造出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提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水平[2]。尤其是在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中,聲樂藝術更發揮了凝聚社會共識,給人們帶來精神文明熏陶的作用。不管是春節聯歡晚會,還是國慶節的激情歌唱,聲樂藝術都表現出強烈的感染力。這些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中,演唱的聲樂作品實現了歷史文化與現代元素的深度融合,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也展示了現代的文明,使人民群眾在欣賞藝術盛宴的同時,深切體會到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延續性。而歌唱者在演繹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融入自身對生活、對社會的體悟和感情,不僅豐富了歌曲的內涵,同時還實現了文化的傳播,使聲樂藝術逐漸發展為群眾文化的主要形式,推動了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2.2 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聲樂藝術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體現了民族情懷與歷史記憶,還能夠連接古今。歌詞、旋律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結合可以生動詮釋傳統文化的精髓。群眾性的聲樂藝術活動中,人民群眾通過學習經典的作品,吸收聲樂作品中包含的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樹立了高度的文化自信[3]。聲樂藝術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吸納了現代化的元素,實現了內容、風格、形式的創新,體現人們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化,折射出濃厚的時代色彩,是反映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并且,在傳統唱法與現代元素融合的過程中,聲樂的演繹形式變得更加貼近現代生活,聲樂藝術與現代社會更相適應,獲得了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實現了大范圍的傳播,綻放出全新的生命力。人民群眾是文化藝術的創造者。群眾在參與聲樂藝術演繹的過程中,往往融入自身的想法、情感等,不僅實現了聲樂藝術的傳承,還推動了聲樂藝術的發展與創新。在各類聲樂比賽、音樂會以及社區文化活動中,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民因相同的興趣共同使用聲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實現了文化、情感的共享,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實現了跨文化的交往,不但有利于拓寬群眾的文化視野,還能夠促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深化文化的包容性與多樣化,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2.3 多民族國家的交流與融合
聲樂是一種不需要翻譯就能打動人心靈的藝術形式,其特有的旋律、深情的歌詞,打破了語言與文化的界限,架起了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無論是來自不同地區的民歌,還是世界經典曲目,當歌唱者演繹聲樂藝術的時候,歌聲便會無形中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聆聽者在歌聲的影響下,獲得純凈而深刻的情感體驗以及精神、審美上的享受。在當今多元文化融合的時代,聲樂藝術已成為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與尊重的重要途徑。它使人們認識到,雖然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但是對美好音樂的渴望以及真摯情感的追求是相同的。在合唱、獨唱等聲樂活動中,不同的人群能夠建立共同的情感共鳴,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增強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凝聚力。聲樂藝術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傳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聆聽者可感受到深厚的民族文化,不僅實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增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在實現文化交融、發展的同時,激發了群眾的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交流與融合。
3 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創新路徑
3.1 創新聲樂藝術形式與內容
聲樂藝術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應該從藝術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為傳統聲樂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不斷擴大其受眾基礎,實現文化的多元傳播。應該把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現代元素融入聲樂藝術中,以提高聲樂藝術的感染力[4]。流行音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在聲樂藝術創作過程中,可將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樂技巧有機結合在一起,賦予聲樂藝術現代氣息,引起年輕群體的注意。例如,電子樂的合成音響效果與程序鼓的結合,賦予了聲樂作品一種未來感與科技感,使傳統的聲樂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同時,利用混音、電音等現代音樂制作技術對聲樂進行后期處理,不僅能彌補歌唱者演唱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能營造出獨特的音響效果,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在聲樂內容的創新方面,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將民族、民俗元素融入其中,豐富聲樂藝術內涵的同時,擴大文化傳播的范圍。在聲樂作品中融入民族音樂的旋律、節奏、調式、民俗故事、傳說等,既能體現出地域文化特有的魅力,又能使聽者在欣賞音樂時,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與民族情懷。如把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民族音樂元素融入聲樂作品中,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聲樂作品,不僅可以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而且還能拓寬聲樂藝術的表現領域,提高其藝術感染力。在對聲樂藝術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注重跨領域的合作,打破各種藝術門類的界線,達到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比如,可以與舞蹈、戲劇、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一種綜合的藝術作品,使聲樂藝術在多元文化語境下呈現出更豐富的面貌,不僅可以提高聲樂藝術的整體表現能力,還能促進不同藝術門類間的交流和融合,促進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3.2 拓展聲樂藝術傳播渠道
新媒體時代下,人民群眾的娛樂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聲樂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不斷拓展傳播的渠道,擴大覆蓋范圍的同時,促進聲樂藝術的發展與創新[5]。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都是擴大聲樂藝術受眾面的有效途徑。網絡平臺的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為聲樂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路徑。在網絡直播過程中,觀眾可以實時觀看現場演唱,沉浸式感受演唱會現場氣氛,即使沒有在演唱現場,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聲樂盛宴。在直播過程中,觀眾可以利用評論、彈幕等功能和演唱者進行互動,拉近歌唱者與觀眾的距離。而短視頻具有短小精悍、容易吸引眼球的優勢,為聲樂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歌唱者可精心制作聲樂教學、幕后花絮、精彩瞬間等視頻,并投放到平臺上,通過迅速傳播,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聲樂藝術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應該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聲樂活動,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線上,可舉辦網絡聲樂比賽、在線聲樂課,征集聲樂作品,鼓勵廣大群眾踴躍參與,為聲樂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線下,則可舉辦聲樂音樂會、聲樂講座、聲樂工作坊,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聲樂藝術的魅力。線上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形成一種良性的傳播循環,使聲樂藝術有效推動群眾文化傳播。
3.3 提升聲樂藝術教育水平
通過教育手段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水平是實現聲樂藝術傳播的重要途徑。在教育體系內,應該把聲樂教育納入更多層次的課程設置中,將聲樂藝術教育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聲樂教育網絡。開發適合不同年齡層、不同聲樂基礎的教學材料與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打破地域、時空的限制,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聲樂藝術。鼓勵民間聲樂團體的成立與發展,為群眾提供日常練習與展示的舞臺,營造良好的聲樂學習氛圍。舉辦聲樂培訓、講座等活動,是提升群眾聲樂技能、促進藝術交流的有效途徑。聲樂活動應具有實效性與互動性,邀請國內外知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進行教學,分享聲樂技巧、舞臺表現及藝術修養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培訓內容不僅要涵蓋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如發聲原理、呼吸控制、共鳴運用等,還應涉及風格多樣的歌曲演繹,包括民族、美聲、通俗等,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學習需求。為了擴大影響的范圍,提高教育的成效,應該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網絡直播、在線互動平臺等,讓無法親臨現場的群眾也能參與學習,享受聲樂藝術的魅力。在聲樂藝術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聲樂藝術與文化傳承的結合,挖掘和弘揚民族聲樂精華,組織民族音樂節、民歌大賽等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學習聲樂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實現聲樂藝術的高效傳播,推動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6]。
4 結語
總之,聲樂藝術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還實現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新時代下,聲樂藝術應該進行形式、內容的創新,拓展傳播的渠道,并加強聲樂藝術教育,擴大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引用
[1] 黃秋霖.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發展與思考[J].中國文藝家,2023(8):184-186.
[2] 褚震.淺議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發展與探索[J].明日風尚,2023(8):10-12.
[3] 楊莉.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播與發展[J].藝術評鑒,2023(22):183-188.
[4] 秦華榮.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發展分析[J].大觀, 2023(6):145-147.
[5] 黃秋霖.聲樂藝術融入短視頻傳播的策略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15):157-159.
[6] 劉雅聲.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傳播中的發展策略[J].文苑, 2023(2):43-45.
作者簡介:吳勃(1990—),男,湖南古丈人,本科,館員,就職于湘潭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