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琪 黃思捷 楊晶晶 劉芳


【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心理護理結合食療對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的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參考組(基礎性護理)和研究組(心理護理聯合食療),比較兩組不良情緒評分、癥狀評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研究組不良情緒評分和癥狀評分均低于參考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聯合食療能夠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情緒狀態,提高患者依從性,繼而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食療;反流性食管炎;病情控制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dietary therapy on controll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ZHANG Manqi, HUANG Sijie, YANG Jingjing, LIU Fa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ongda Hospital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dietary therapy in controll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psychological care.Methods:66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February 2023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basic car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dietary therapy).The adverse emotion scores,symptom scores,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adverse emotion and symptom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while the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dietary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and then improve the effects of disease control,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are; Diet therapy; Reflux esophagitis; Disease control
反流性食管炎指十二指腸、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的炎癥性病變,內鏡下檢查可見食管黏膜破損,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中[1]。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與飲食習慣、偏好等因素密切相關,發病后主要表現為燒心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機體營養水平和生活質量,且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常伴隨不良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和病情控制效果,形成惡性循環[2]。因此,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護理配合不容忽視。心理護理是一種現代化服務模式,該模式基于現代化“生物-心理-社會”的要求兼顧患者身心狀態對整體健康水平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納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析心理護理結合食療對其病情控制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的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均分兩組,分別為參考組和研究組。參考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51.62±4.33)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4.01±0.25)個月;研究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51.41±4.69)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3.98±0.31)個月。兩組基礎資料導入SPSS分析,體現組間較強的均衡性,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滿足疾病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18~75歲;(3)各項檢查和臨床資料完整、可靠;(4)病程1個月及以上;(5)認知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患者;(6)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消化道疾病患者;(2)合并全身炎癥性反應患者;(3)臨床資料缺失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5)處于重度焦慮、抑郁狀態無法配合研究患者。
1.3 方法
1.3.1參考組實施基礎性護理,根據患者用藥情況給予健康教育,告知其用藥注意事項、飲食注意事項,叮囑患者餐后半臥位、直立位防止反流,平時適當抬高床頭,建議患者避免使用延緩胃排空的食物、刺激性食物。
1.3.2研究組以參考組為基礎性方案,將心理護理和食療干預應用于患者,具體方案如下。(1)食療方案。在基礎性飲食宣教上通過多媒體、飲食手冊等方式幫助患者明確合理飲食對疾病控制情況的影響,從思想上端正患者態度,提高對食療干預的重視程度。為患者制定幾種飲食方案:以山藥、竹筍、生姜、粳米配合骨肉湯、紅糖做成山藥姜筍粥,放入適當鹽調味,每日溫服2次。以蓮子、紅棗、柏子仁、粳米配合骨肉湯、紅棗做成蓮棗柏子仁粥,指導患者在早晨空腹狀態下溫服。(2)心理護理。從多方面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首先,由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一對一有效溝通,通過親切的交談和溝通了解患者情緒狀態,分析患者現階段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狀態,并分析不良情緒出現的原因。將既往相似病例制作成卡片,通過卡片為患者介紹,以既往成功病例給予患者充足的信心和鼓勵,引導患者建立積極思想和正向信念。充分尊重患者隱私和內心訴求,引導患者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自身情緒記錄下來,獲得患者信任后鼓勵患者主動表達內心想法,循循善誘給予患者情緒支持,通過交談、語言暗示、非語言鼓勵等方式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共同建立積極信念。指導患者掌握一定的情緒識別和調節方式,有意識地發現自身不良情緒,當發現情緒異常時及時通過冥想、看書、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繼而調節情緒。同時,指導患者通過呼吸放松等方式放松身體,有效減輕心理壓力。其次,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情緒支持。對患者家屬開展健康講座,讓其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知識,明確患者情緒負擔來源和緩解方式,知曉家屬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意義。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配合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與患者共情,家屬在條件允許狀態下多陪伴患者,減輕患者孤獨感。最后,為患者建立病友俱樂部,組織病友之間相互交談、溝通和鼓勵。為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患者組建病友俱樂部,通過豐富的文娛活動減輕心理壓力,邀請既往病情控制較好患者分享自身經驗,以同伴支持的方式提高說服力,為患者構建社會支持網絡,讓患者意識到良好情緒對整體健康水平的影響。
1.4 觀察指標
1.4.1 情緒評分:借助量表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評價兩組患者情緒狀態,選擇量表工具為SAS、SDS,對應焦慮、抑郁情緒,取0~100分之內的整數分,前后兩組劃分50、53分作為對應情緒存在的臨界值,分數越高情緒狀態越差。
1.4.2癥狀評分:劃分干預前、干預后為評價時間,從4項主癥評分、3項次癥評分評估患者癥狀控制效果,各項癥狀均從無到重取0~3分,分數越高表示對應癥狀越嚴重。
1.4.3依從性:護理人員根據患者飲食、用藥、情緒管理等方面遵醫情況將其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3等級,總依從率為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的總占比。
1.4.4護理滿意度:以問卷星為平臺發放問卷,調查患者主觀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選擇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中對應等級,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總占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情緒評分對比 干預后,研究組SAS和SDS評分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1。
2.2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干預后,研究組主癥評分和次癥評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2。
2.3兩組依從性對比 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參考組,P<0.05,見表3。

2.4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考組,P<0.05,見表4。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病程長、易反復的慢性疾病,在我國發病率超過2%,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轉變,發病率逐年升高,不僅影響機體營養狀態,還會影響患者情緒狀態,導致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出現,大幅度降低生活質量[3]。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通過飲食減輕消化道刺激、調節生理狀態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需要調節患者情緒,保持較為輕松的狀態接受治療和干預,繼而提高疾病控制效率和效果。
心理護理是一種情緒調節的重要方式,該護理模式能夠根據現代化護理理念滿足患者實際需求,將患者心理狀態作為重要內容,以患者實際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調節身心狀態以全面提高舒適度,以最佳狀態應對治療和護理[4]。本研究將心理護理與食療結合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不良情緒評分和癥狀評分低于參考組(P<0.05);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參考組(P<0.05)。究其原因:食療干預落實中國傳統醫學“藥食同源”的理念,通過飲食調節生理機能,配合治療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減輕癥狀,達到補脾益胃、養陰潤燥的效果。與此同時,心理護理從醫院、家庭、病友三方面為患者提供情緒支持,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關心,在心理護理中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建立了積極信念和康復信心,顯著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將患者身心狀態均調節到理想水平[5]。護理滿意度是反映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能夠評估一項護理措施是否能夠在患者中普遍接受和推廣,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考組(P<0.05)。通過食療聯合心理護理,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性,無論是生理的需求還是心理的需求均得到滿足,繼而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間接提高護理和治療各項措施的依從性,規范遵醫行為,全面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總而言之,食療聯合心理護理符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護理需求,能夠保持患者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可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提高依從性,疾病控制效果良好,患者滿意度、認可度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可能影響結果的科學性、代表性,未來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討,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護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據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郭玉梅,朱佳佳,穆遠遠.食療聯合心理護理對反流性食管炎預后影響[J].飲食保健,2020,7(28):222-223.
[2] 張喜輝.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食療聯合心理護理在病情控制上的效果體會[J].健康大視野,2020(22):89.
[3] 付佳莉.食療聯合心理護理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影響[J].藥店周刊,2021,30(28):75.
[4] 康瓊丹.飲食結合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抑郁癥病人影響的效果觀察[J].循證護理, 2021,7(8):1131-1134.
[5] 程娥.食療聯合心理護理對反流性食管炎預后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