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承濤
(兗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鄒城 273500)
在世界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越來越趨向于國際化,尤其是跨國能源企業與中國能源企業的合作共贏,也是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不少跨國公司都有了積極的意愿與中國公司合作,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然而,國有企業的海外業務發展沒有達到預期,緣由之一是國有企業始終無法妥善解決文化不同的矛盾。文化整合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兩種獨特的文化元素的相似性,實現它們的有效結合。借助此種手段,可以構建符合國有企業全球化發展需求的全新的文化模式和主題,這種做法被稱作文化的綜合創新。真正的文化交融過程中的應有之策,應該是采取適當的跨文化經營策略。通過評估文化差異、實施跨文化培訓、建立價值共享等方式,積極推動中國國有企業走向國際化,使文化的多樣性和潛力得到充分利用。
跨文化管理(cross-based,management)又稱“跨文化管理”,主要是指有效克服因文化差異而在海外工程建設項目中產生的消極效應的管理過程??缥幕芾砩婕拔幕町愐约拔幕瘺_突識別和應對,在不同形式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培養共同的管理理念和行為準則并將其落實到實踐中,找到公司宗旨的指導方法,從而跨越文化沖突,促進文化融合,形成卓越員工的領導行為與管理流程,調動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參與到項目中來,使企業的潛力和價值得到最大利用[1]。因此,在國際化發展中,國企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水平對企業“走出去”國際化發展戰略實施、拓展國際市場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許多知名的跨國公司將跨文化管理作為公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由于我國的國有企業的分支機構眾多,員工人數也相對較多,尤其是那些走向海外的國有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體制、法規以及文化背景等都與國內有著明顯差異,因此跨文化經營面臨的挑戰會更大。
國企文化價值的多元化,造成了職工價值觀、信仰體系的多元化,既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又阻礙了國有企業建立共享文化價值的理念,職工的需求和期望出現了差異。特別是國外當地勞工福利、安全保障和環保等因素如何與當地社會、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的問題還需做長期工作。國企創造新的國企文化,并不是要消除所有的文化差異,而是要把一種全新的國企文化建構在現有國企文化之上,超越現在的個人文化。盡管創造出新的國有企業文化后,國有企業員工的觀點和行動還是會被他們過去的價值觀和信條所影響,員工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很可能會彼此影響,甚至產生誤解,從而對新創造的國有企業文化造成誤導。
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復雜且多層次的,通常是上層做出決策后再傳達并執行,而下層的意見則相對較少。在西方社會,企業的架構層次相對較低,使得國有企業的決策過程一般從底層開始,并且通常會提供給基層員工反饋的機會,以便對先前的決定進行修改。在決策團隊中,由于各族裔文化背景的人持有不同的理念和行為模式,往往會引發沖突,從而可能對組織的整體績效產生不利影響,并阻礙其績效的全面改善。
羅蘭貝格是一位管理咨詢師,他對中國50家國際化國有企業的國際化運作進行了研究,在被調研的國有企業中,他們對商業運作的理解并不深入,過于關注外部因素,忽視了國有企業文化這一核心元素。一些接受調研的國有企業在選擇國際運營地點時,他們并不需要考慮來訪國家的語言和文化背景,這種觀點存在不足,表明他們的國際化運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對文化管理的重視程度關系企業長足發展,一個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文化建設,明確企業核心價值觀,鍛造品牌形象,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此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國企需要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以有效凸顯文化的力量,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這樣既營造了優秀的國企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與氣氛,也確保了員工文化和公司文化建設在國企文化中的深度和全面融合,進一步拓展了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
國有企業文化管理的目標是解決在國有企業運營中,如人員、財務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文化沖突,實現各種文化的整合,以便在國有企業內部實現多元文化的共享??缥幕洜I的關鍵在于尊崇并整合各種文化,旨在解決各種文化間的矛盾,充分挖掘并運用國有企業的優勢與能量,并根據各種文化環境創建有效且實際操作的管理體系與組織架構。目前,為了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管理模式,借鑒發達國家的前沿管理觀點與運營策略,并且能夠優秀地執行跨國管理,需要在以下幾個領域努力。
無論是復工復產還是盈利水平,加上全球石化產業鏈重組帶來的爆發沖擊[2],中國石化行業在2021年已經恢復并超過了爆發前的水平,這給中國石化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也給了跨國化工企業在中國穩定的環境和寶貴的發展商機。國企優秀的文化可以為國企思想中職工作創設和諧的工作氣氛,深入融合一系列部門協同管理的狀況,進而構建科學的輿論導向以及正確的價值觀,讓國企職工構建命運共同體思想觀念,認知國企建設跟自身發展密切相關,從而落實相關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國有企業紛紛踏足海外,進軍國際市場,不僅需要理解本國的文化,更需要對即將投資和發展的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深度理解和整合。根據《財富》2018 年世界 500 強的統計數據,美國共有 126 家企業名列其中。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的國際擴張時,特別注重各種不同文化在目的地國家的互動與融合,從而對國有企業的國際擴張起到關鍵作用,從而使各種不同文化能夠深入到國有企業內部。在國有企業的商業運作中,文化起著關鍵的作用,它是經濟的組成部分,而非附加元素。如果無法妥善處理國有企業所在國的文化與其投資國的文化差異,那么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將無法達成。
“一帶一路”沿途各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差異,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跨文化擴張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員工的多元文化背景,促進他們之間多元化、多層次的交流[3],切實把跨文化的培訓和一些文化交流活動落到實處,把語言、風俗、風尚、觀點等各個領域的差異融合在一起,讓員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內樹高效工作氛圍。此外,國企在海外的運營也需要貫徹本土化的策略,對投資國本土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要重視,要讓更多本土員工加入國企的運營決策隊伍中來,這樣才能提升國企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與合理化,從而降低由于差異所導致的失誤。
國企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是一樣的,國企領導干部或黨員干部應統一當前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主動探索“黨建+企業”的新發展模式,結合企業實際,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為文化融合與跨文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要實現兩者融合方式的創新,增強融合的科學性,形成相應的疊加效應,既要根據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積極探索“黨建+企業”問題的新發展,從而加強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司文化工作,在國有企業中有一個很好的效果。
盡管各國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對國有企業運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它同樣是推動國有企業創新進步的關鍵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較多,這些跨境商務國有企業的員工都擁有他們的獨特文化和思考模式。通過將這些不同的文化和思考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為國有企業的成長開辟出全新的視角,打破傳統的思考框架,讓國有企業的成長和決策更富有創造性,這對國有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的改革也大有裨益,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全球競爭實力。國有企業必須把自身的文化和海外分支的文化緊密結合,構建既保持了本土文化特色、又能與本地文化相互協調的創新型企業文化。
參考兗礦能源融合創新跨文化經營的模式,創新提出“用對方的語言和文化習慣,講好自身故事”的運營模式,破解了中西方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差異。兗礦能源是中國第一家走出國門的煤炭企業,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經過20多年的海外發展,探索了一條文化融合與跨文化經營特色之路。牢固樹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理念,打破傳統固化思維束縛,堅持國際化視野、國際化管理團隊、國際化管控體系。尊重文化與法律差異,深化文化互融理念,加強與屬地政府和居民的溝通聯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市場運行規則,充分利用當地優秀人才,在生產組織、技術標準、勞動用工、市場營銷等方面實施屬地化管理,積極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文化是企業發展之魂,它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物質能量,它能激活生產力、增強凝聚力、催發創新力、提升競爭力。國企發展要堅持文化領先,創新管理模式,打破傳統企業管理之路,在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把握跨文化經營管理的發展趨勢的同時,創新打造高效務實、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文化軟實力引領企業更高層次發展。
掌握本土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海外子國企中推廣創新的跨文化經營模式。要遵循屬地化特性,創新管理體制。在文化融合、管控融合和跨境融合中,創新培育中國文化與屬地文化相互融合的企業文化,吸收借鑒國內外企業文化精髓,創新企業文化傳播途徑。通過內部培訓、座談會等形式,加強企業文化的傳播和宣傳效果,以此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通過節日聚會、文體活動、聯歡會、幫扶慰問職工群眾等一系列文化活動,適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使職工感悟企業文化。這些方式可以培育外籍員工的企業認同感、歸屬感,提升跨國企業的競爭力和團隊的凝聚力,為企業的跨文化經營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簡而言之,國有企業必須打造符合其自身進步的多元文化管理體系,需要繼續挖掘并整合各國和集團的文化優勢,吸取其優點,彌補缺陷,解決矛盾,尋找符合自身進步的文化管理方法,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持久地融入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