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里

選自《千星之城》系列。陳綻 攝

選自《碎玻璃浪花》系列。陳綻 攝
攝影,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能讓你身邊最司空見慣的景物變化成你認不出甚至想象不到的模樣。陳綻,就是這樣的一名攝影師,他主要專注于“色彩實驗攝影”,致力于新鮮影像的探索,發掘出日常景物的另外一面。
你的攝影作品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呈現,可以談談你攝影創作的理念是什么嗎?
陳綻:我拍攝主體都是“物”,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兩塊,比如樹木、巖石、冰塊、紙張、顏料。我會通過微距或一些前后期技巧來挖掘探索它們隱藏的另一種美。
“發掘平凡之物異樣之美,探尋生活中的異色”是我的創作理念。這里所謂的“異色”可以是不一樣的景色,如物體的微距狀態、高速狀態,也可以是與常見景物不一樣的色調,如前期打了彩光或后期調色后的模樣。
陳綻:我的靈感來自四面八方,生活各處。有時,風吹起柏油馬路上的一只藍色透明塑料袋,我都會凝視很久。還有陽光照射下的玻璃水杯,我也會細細觀察。但我不只停留在觀察層面,我還會思考,如何加強這瞬間的美,如何更好的凝固這一瞬間。

選自《蠱惑》系列。陳綻 攝

選自《夜的第九章》系列。陳綻 攝

選自《無盡夏》系列。陳綻 攝
陳綻:尼康D850、佳能R5是我目前在使用的相機。其他就是神牛的一些高速閃光燈,愛圖仕的一些彩色棒燈,還有那免費的太陽。
陳綻:《碎玻璃浪花》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品。靈感源于一次衛生打掃,在清理玻璃碎片的時候,我發現它們的自然斷面比較有意思,于是我用相機微距記錄了下來。另外,拍攝的時候,我還在背景布置了一些彩色紙片,虛化的色彩漸變可以折射進透明的玻璃中來,增添了一些趣味。一幅幅貝殼狀裂紋玻璃碎片,仿佛凝固的浪花,激蕩著內心深處。
另外,《枯葉羚羊谷》也是我比較喜歡的照片。羚羊谷是美國的一處景點,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打卡拍照。我沒有去過羚羊谷,但向往那婀娜的曲線。有一天我在自家樓頂發現晾曬的海帶,于是簡單弄了下造型,拍下了屬于自己的《枯葉羚羊谷》。所謂微距攝影的魅力正是在于細節的極致呈現。我們仔細對比,其實它起伏的狀態跟羚羊谷非常相似,自然,流暢,奔放。我們也可以幻想自己身在其中。
最后《夜的第九章》也是一組我比較滿意的作品。我也向往冰島那夢幻的極光,想親身感受那大自然的神奇。于是,我在影棚內通過光繪和微距拍攝,合成模擬了這一星空極光的自然場景。我將這一美麗的畫面取名為“夜的第九章”。
陳綻:因為我追求的是新鮮的視覺影像,所以無論是一開始的靈感收集,還是后續的置景拍攝都意味著全新的挑戰。
關于最初的靈感采集,一開始我會在網絡上瀏覽大量的照片來拓寬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無論是傳統的攝影領域,還是比較新的三維渲染領域,我都會用心揣摩思索,不斷探索形與色,材質肌理,光影表達,等等。另一方面我會細細地觀察生活,凝視萬物,來挖掘拍攝題材。總是不斷地通過視覺訓練,提高心思的敏銳程度。這樣可以達到一種“隨心所欲的聯想”的目的,從而徹底打開創作思路。
而當心中有個大致的拍攝意象,比如皚皚雪山。接下來的置景,也就是道具的制作,也是全程充滿挑戰。既然山脈是巨大的巖石,那么最常見的模擬思路就是撿一些石頭,來堆積擺放成微型山脈造型。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會好,因為石頭太尋常,在視覺呈現上不夠新奇引人。而且如此拘謹的人工擺放,最后的造型也不夠自然。我嘗試許久,尋找一種材質。終于有一次,我發現松木折斷后凹凸起伏的截面,呈現出了非常自然的褶皺肌理,可以模擬出由于地殼運動而產生的山巒地貌。此外,我通過火焰的高溫灼燒,給木材留下白色綿柔的木炭絮。最后,我進行布光拍攝,此時的照片不僅僅模擬出了白雪山巒的場景,而且木炭半燃燒過程中的紅與黑的對比,將整個景致進一步升華,展現了高于現實存在的幻境。
陳綻:《一現》是比較新的創作,我記錄了蠟燭熄滅一瞬的輕煙,猶如純美的精靈,又如曇花之一現。我通過前期的一些拍攝技巧,拍出了這種彩色煙霧的效果。
陳綻:“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僅要長時間地專注自己擅長的拍攝領域,還要四處汲取養分、不斷學習、開拓眼界,從而讓自己的創作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