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分析了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價值、基本原則,明確了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以使宣傳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第一,加強黨的組織領導,樹立主流意識。高校宣傳工作要緊密結合黨的教育方針,通過組織形式確保宣傳工作的正確導向,樹立主流價值觀。第二,創新宣傳方式,強化信息傳播效果。采用多樣化、富有創意的宣傳手段,如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第三,強化網絡輿論引導,維護校園穩定。通過積極參與網絡輿論,引導社會對高校作出正面評價,維護校園的穩定和諧。第四,注重師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宣傳活動,使學生成為宣傳的主體,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五,以媒體融合為抓手,打造數字動態校園。通過整合各類媒體資源,打破“信息孤島”,使校園的宣傳更具連貫性、時效性等,旨在確保高校宣傳工作更加契合時代特點,取得更好的效果,為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作出積極貢獻。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具體實施時還應根據不同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教育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146-04
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任務,目的是通過宣傳推介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專業、師資力量以及學生成就,形成積極向上、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優秀學子關注與選擇。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移動應用、在線平臺等新型傳播工具的興起,使信息傳播途徑更加豐富,傳播速度更快。因此,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迅速適應這一新的格局,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力量,打破傳統的時空限制,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形象。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價值不僅在于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更在于通過新媒體平臺更廣泛、更深入地傳遞高校核心價值觀,引領輿論方向,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首先,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價值體現在其成為高校形象建設的重要窗口。新媒體平臺的普及和使用使高校能夠更直觀、更生動地向社會傳遞自身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師生的學術成果[1]。通過在新媒體上發布學校的創新舉措、人才培養成果等信息,高校能夠樹立更加立體和多元的形象,吸引更多人關注和了解學校,提高學校在社會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其次,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價值體現在其成為高校與社會對話的橋梁。新媒體的互動性使高校能夠即時、直接地回應社會關切。通過建立高校官方社交媒體賬號,高校能夠與社會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及時傳遞學校的聲音,回應社會熱點問題,并有效回應社會對高校的期待和質疑。這種即時互動有助于樹立高校開放的形象,增強高校的社會責任感,推動高校在社會中樹立積極的形象[2]。
最后,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價值體現在其成為高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臺。新媒體不僅為高校提供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也為高校文化創新注入了新的元素。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高校能夠更靈活地展現學校的歷史文化、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特色[3]。在新媒體平臺上,高校可以通過發布文學創作、藝術展覽、音樂會等形式,展現學校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為廣大師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文化體驗。
(一)堅守政治立場,確保教育的正確方向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堅守政治立場,確保教育的正確方向。這一原則對于高校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宣傳工作至關重要,涉及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事業,成為時代新人。
首先,堅守政治立場意味著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時,高校要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其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主線和靈魂。新媒體平臺是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應當充分發揮其快速、廣泛傳播的優勢,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4]。通過制作精彩的宣傳視頻、文章、圖文并茂的推文等多種形式,將這一重要思想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廣大師生,使其真切感受到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
其次,堅守政治立場要求高校在宣傳過程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一切錯誤的價值觀。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使得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也可在瞬間傳播給廣大受眾。因此,高校要時刻保持警惕,通過新媒體平臺,迅速、果斷地作出回應和引導。通過發布正確的信息以及專業解讀和分析,引導廣大師生正確看待社會熱點問題,筑牢思想防線,防范錯誤思潮的侵蝕。
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通過新媒體平臺制作鮮活的宣傳材料,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5]。同時,通過新媒體的互動性,組織在線辯論、講座、主題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錘煉自身的理論水平,培養其對社會主義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提升教育吸引力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以提升教育吸引力。這一原則體現了高校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應積極適應大學生的特征。
首先,高校應當在線下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直接引導。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如主題講座、文化沙龍、學術交流等,實現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這些活動既可以提供學術上的知識拓展,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新媒體平臺提前宣傳、報名,將線下活動與線上宣傳有機結合,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教育格局[6]。同時,通過線下活動可以更加直觀地感知學生的需求,為線上宣傳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內容。
其次,線上教育在新媒體時代具有廣泛的傳播渠道和靈活的學習方式。高校可以借助在線課程、短視頻、微課等形式,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線上教育資源,能夠擴大宣傳范圍,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同時,高校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與線下課程有機銜接的在線學習資源,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學習途徑。
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要提升線上教育質量,確保學生在線學習的體驗。可以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設計富有創意的教學內容,開發便捷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在線上能夠得到與線下相媲美的學術支持和指導[7]。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線上教育的優勢,向學生宣傳線上學習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增強學生對線上教育的信心和興趣。
(一)加強黨的組織領導,樹立主流意識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路是加強黨的組織領導,樹立主流意識,以確保思想文化工作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發展大局一致。
加強黨的組織領導要求高校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緊密圍繞學校黨委的中心工作展開。通過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確保黨委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統一領導,并將宣傳工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中。黨的組織領導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應當在實際操作中體現為有力的組織協調、科學的決策和有效的執行。黨委要加強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調整工作方向,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同時,要充分發揮黨的思想主導作用,確保輿論導向正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其作為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主線,引導師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8]。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創新宣傳方式,以黨的理論為引領,積極傳播正能量,引導廣大師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風貌。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可以組織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如紀念活動、專題講座等,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使師生對黨的指導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黨的聲音,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增強黨的思想主導地位。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建設宣傳平臺,推動各類宣傳資源的集中整合,形成對黨的集中宣傳力量,使黨的聲音更具權威性和號召力。
(二)創新宣傳方式,強化信息傳播效果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高校應創新宣傳方式,強化信息傳播效果,以更廣泛、更深入的方式傳達學校的宣傳信息。
首先,創新宣傳方式要求高校運用新媒體工具開展多樣化的宣傳工作。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宣傳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的接受習慣,因此高校可以積極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移動應用等新興媒體,以更富有創意的形式進行宣傳。例如,通過制作精彩的校園宣傳片,展示校園風采和學術氛圍,以吸引更多學生關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及時發布學校新聞、重要活動等信息,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
其次,高校可以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打造沉浸式的宣傳體驗。利用VR技術,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眼鏡親臨校園,參與各類活動,感受校園氛圍,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學校。這種創新性的宣傳方式能夠強化信息的傳播效果,讓宣傳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9]。
以某高校為例,其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開設專屬賬號,定期發布關于學校發展、科研成果、師資力量等方面的信息,以吸引廣大學生關注。同時,該校還利用短視頻平臺制作精美的校園日常和學科特色介紹,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達學校的特色和魅力。此外,該校還引入了VR技術,開發虛擬校園導覽,讓外地學生在未到校園的情況下,就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學校的環境和氛圍。這一系列創新宣傳方式使該校的信息傳播更加生動、直觀,吸引了大量學生關注和報考。
(三)強化網絡輿論引導,維護校園穩定
新媒體時代,高校應強化網絡輿論引導,以維護校園穩定。這一思路著眼于當前網絡信息的高度發達和輿論的廣泛傳播,通過積極引導網絡輿論,確保正面聲音占據主導地位,從而維護校園的和諧穩定。
高校可以通過建設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主動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形成網絡輿論的主流聲音。同時,高校應當密切關注各類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等非官方平臺上的輿論動向,了解廣大師生的關切點和熱點問題,以更好地調整宣傳策略,使網絡輿論的引導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10]。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網絡輿論引導活動,積極塑造正面形象。在新媒體時代,輿論的傳播速度和范圍都較以往更快更廣,因此,高校要通過更具針對性的引導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自身的發展成就、師資力量、科研成果等正面信息。這可以通過舉辦在線專題講座、發布校園新聞、推動校友互動等形式實現。此外,高校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開展宣傳性的互動活動,吸引更多師生積極參與,強化宣傳效果。
強化網絡輿論引導還要求高校加強對網絡謠言和負面信息的及時辟謠和回應。新媒體時代,不良信息傳播迅速,謠言的傳播速度更是令人擔憂。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輿情監測機制,對于涉及校園的謠言,及時發布辟謠信息,避免謠言在網絡中擴散。同時,高校應通過正面宣傳,以事實和真實的數據回應網絡上的負面信息,維護校園的穩定和正面形象[11]。
以某高校為例,其通過建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每日發布關于學校新聞、師資力量、科研成果等正面信息,形成了強大的網絡輿論陣地。面對網絡上出現的謠言,該校采取迅速辟謠的方式,通過權威渠道發布真實信息,及時平息了謠言的傳播。此外,該校還通過組織在線問答、線上互動等形式,積極與師生互動,回應他們的關切和疑慮,樹立了正面形象。
(四)注重師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注重師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實現更加有效的傳播與共建。
注重師生參與要求高校建設開放性的宣傳平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并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新媒體時代,高校可以通過建立校園論壇、專題博客、在線投稿平臺等形式,為師生提供充分表達的空間。鼓勵教師撰寫關于學科前沿的文章,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社會實踐心得等內容[12]。這種開放性平臺不僅能夠激發師生的創造力和參與熱情,還能夠為高校宣傳工作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素材。同時,高校應當通過設立獎勵機制,激勵師生積極參與宣傳工作。通過設立優秀宣傳文章獎、優秀宣傳活動獎等獎項,鼓勵師生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取得杰出成就。這種獎勵機制不僅能夠提高宣傳工作的質量,更能夠激發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某高校設立了每年度的宣傳文化節,通過評選最佳宣傳團隊、最佳宣傳視頻、最佳宣傳短文等獎項,推動全校師生投入宣傳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宣傳氛圍。
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一些大型宣傳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創作和演出宣傳視頻、設計校園宣傳海報、策劃主題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形成更具活力和創新性的宣傳內容[13]。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還能夠讓宣傳工作更貼近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強化宣傳效果。
(五)以媒體融合為抓手,打造數字動態校園
媒體融合是指將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以及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通過整合各類媒體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傳播方式多元化,以更全面、立體的方式展現高校的形象和特色。
首先,實施媒體融合需要建設全方位的數字化校園平臺,該平臺包括官方網站、移動端應用、社交媒體賬號等多個維度,通過將校園內的各類信息集中整合,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同時,平臺應具備用戶友好性,使師生和社會公眾能夠便捷地獲取所需信息[14]。例如,某高校建設了一款移動端應用,集成了校園新聞、教學信息、社團活動等多個功能,師生通過手機即可全面了解校園動態。
其次,媒體融合需要整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資源,形成多層次的傳播網絡。傳統媒體如校報、電視臺等在信息傳播中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新興媒體如微博、微信等更具時效性和互動性。通過整合這些資源,高校可以在不同媒體平臺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例如,學校可以通過傳統媒體發布重要新聞,同時通過新興媒體與師生實時互動,形成信息傳播的立體效應。
最后,媒體融合的實踐需要注重內容的多樣性和質量。高校可通過制作精美的宣傳視頻、校園文化節目、在線課程等多樣化的內容,吸引不同受眾關注。同時,內容的質量至關重要,要求在融合的過程中確保信息準確、言之有物[15]。例如,學校可以邀請專業的攝影師、編輯團隊,制作高質量的宣傳短片,展現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立足于時代潮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創新,緊密結合學校的發展戰略。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工作的舞臺更加廣闊,能夠以更加生動、有力的方式講好高校的故事,為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服務社會發展提供助力,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精彩篇章。
參考文獻:
[1] 張帆.新形勢下高校做大做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實踐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3(11):49-51.
[2] 宋鋒,李昕燃,姚暉,等.新時代成人高校網絡宣傳思想工作路徑研究[J].新西部,2023(9):152-154.
[3] 徐紅麗.用數字化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J].新湘評論,2023(17):48-49.
[4] 婁明珠,宋藝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統籌與創新路徑探賾[J].成才之路,2023(23):57-60.
[5] 王曉蕾,闞蕊,陳俊龍.新媒體矩陣視域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傳媒論壇,2023(12):112-114.
[6] 尹朝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扎實推進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8.
[7] 王曉光,宋雅馨.網絡環境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3(2):71-74.
[8] 趙華偉,尤子文,梁婷.數字經濟時代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新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9):174-176.
[9] 戴斌榮.以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1):1-8.
[10] 袁金全.淺議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及意識形態工作的規范化發展[J].中國標準化,2021(18):103-105.
[11] 喬蕤琳.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奮斗,2021(2):16-17.
[12] 姚佳藝.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發展路徑[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9):64-66.
[13] 劉鐵軍.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強起來[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12):21-23.
[14] 姚臻.文化自信視閾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路徑探究[J].江蘇高教,2019(12):142-145.
[15] 范文潔,陳永磊,付曉.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困境及對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9(4):37-39.
作者簡介 羅盈盈,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宣傳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