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黨建“151”育人工程的推進及“三全育人”的全面落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采取文獻研究法,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及對黨建工作的影響,探討依托黨建“151”育人工程提升“三全育人”實效的策略。研究表明,新媒體時代呈現出信息爆炸、多元化表達和互動性強等特點,并在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宣傳模式、拓展黨建平臺、加強輿論控制等層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提升“三全育人”實效的過程中,黨建“151”育人工程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優(yōu)勢,包括加強媒體素養(yǎng)培訓,提高黨員干部運用媒體工具的能力;建設黨建“151”育人工程官方媒體平臺,集中發(fā)布權威信息,提高對外宣傳效果;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方式,結合新媒體時代特點,更好地傳遞黨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加強網絡輿論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并回應負面信息,維護黨的形象。新媒體的持續(xù)發(fā)展將不斷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黨建“151”育人工程亦須不斷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新媒體時代特點,積極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提升育人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黨建;“151”育人工程;“三全育人”;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D267.6;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153-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建思政專項“依托黨建151育人工程提升三全育人實效的路徑研究與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J21-12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使信息傳播不再是單向的,而是變得更加互動和多元,受眾可以參與評論、分享和生產內容,進行更深入的信息交流。在信息爆炸時代,媒體不僅是信息傳遞的渠道,更成為社會影響力的制高點。黨建“151”育人工程作為推動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舉措,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zhàn)和機遇,需要深刻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媒體平臺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最終達成提升組織凝聚力、塑造形象、提升“三全育人”實效的目標。
(一)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宣傳模式
新媒體時代,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開展宣傳工作,成為黨建“151”育人工程的一項重要策略。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黨組織可以深入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理論的宣傳活動,依托新媒體平臺以短視頻或圖文結合的方式展開黨建宣傳,效果更佳[1]。同時,網絡直播等形式也能促使黨員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黨建工作更加貼近黨員實際需求。
(二)延展黨建思政育人平臺
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是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和高效性,黨建“151”育人工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拓展育人陣地,推動黨員干部更好地學習。通過搭建數字化的學習平臺,黨組織能夠為黨員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學習資源,包括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以適應不同的黨員需求[2],落實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三)強化網絡輿論信息引導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對于塑造黨的形象和推動黨建工作尤為重要。黨建“151”育人工程應當主動利用網絡媒體,積極參與輿論引導,通過發(fā)布正面信息、解答熱點問題等方式,加深公眾對黨的認知和理解。還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包括搜索引擎優(yōu)化、社交媒體運營等手段,將正面聲音傳播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中,形成全員育人格局[3]。
(一)加強黨員媒體素養(yǎng)培訓,適應黨建新需求
新媒體時代,依托黨建“151”育人工程提升“三全育人”實效,首要任務是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媒體素養(yǎng)培訓。媒體素養(yǎng)是指黨員干部在媒體運作、信息傳播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提高黨員干部的媒體素養(yǎng)已經成為推動黨建工作的迫切需求[4]。
結合新媒體時代特征,培訓內容應包括媒體法規(guī)政策、網絡文化倫理、信息傳播技能等多個方面。其中,學習媒體法規(guī)政策能夠使黨員干部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遵守相關法規(guī),增強信息傳播的合法性和規(guī)范性。網絡文化倫理的培訓有助于黨員干部在新媒體時代更好地理解并遵循網絡文化倫理,引導其積極參與有益社會的網絡文化建設[5]。信息傳播技能的培訓在于提升黨員干部運用不同媒體平臺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文字表達、圖文制作、音視頻編輯等技能。另外,培訓形式應當靈活多樣,既可以采用傳統的線下培訓,也可以借助在線學習平臺、網絡課程等方式,以滿足黨員干部的不同學習需求。線下培訓能夠加強培訓人員的互動,而在線學習則具有時間靈活、資源豐富的特點,黨員干部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同時,培訓課程設計應具有實踐性,結合典型案例和真實場景,讓黨員干部能夠通過實際操作更好地掌握媒體素養(yǎng)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周期性和持續(xù)性亦是關鍵。由于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相關法規(guī)政策不斷更新,黨員干部需要保持持續(xù)學習,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因而定期組織培訓、提升其新媒體素養(yǎng)尤為重要[6]。
(二)建設黨建“151”育人官方平臺,推動全過程育人
官方平臺作為黨建工作的窗口,不僅是傳遞黨建信息、宣傳政策的重要渠道,更是黨員溝通與交流的紐帶,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凝聚作用[7]。黨建“151”育人工程官方平臺應成為權威信息發(fā)布的主陣地,集中發(fā)布黨建工作的最新政策、方針、文件以及優(yōu)秀案例,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黨建“151”育人工程官方平臺應成為權威信息發(fā)布的主陣地,通過平臺集中發(fā)布黨建工作的最新政策、方針以及優(yōu)秀案例,能夠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并且平臺的定期更新和及時回應熱點問題,能夠使黨員更迅速地獲取黨建信息,增強對黨的認同感。
首先,平臺應該具備互動性,即設置留言板、在線問答等功能,使黨員能夠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通過即時互動更好地了解黨員需求,為工作提供有針對性指導,形成更加緊密的組織網絡。其次,官方平臺的設計應確保用戶體驗。直觀、簡潔的界面,易于操作的功能,都能夠提升黨員的平臺使用體驗,如引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包括響應式布局、多媒體元素等,使平臺更符合黨員的使用習慣,提升其吸引力[8]。再次,平臺還應結合黨建“151”育人工程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服務,如設計個人信息系統,記錄黨員學習歷程、黨齡、工作履歷等信息,為黨員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和發(fā)展路徑,有力落實全過程育人。最后,在建設官方平臺時,應充分考慮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結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化的內容呈現方式,增強信息傳遞的多維性,使平臺更生動、更有吸引力。比如在平臺上發(fā)布短視頻、黨建微電影等富有創(chuàng)意和感染力的內容,更好地引導黨員的思想情感,加深其對黨建工作的理解[9]。
(三)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貫徹全方位育人
新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貫徹全方位育人的關鍵舉措。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新媒體時代顯得過于單一和滯后,既難以調動黨員的參與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綜合全面發(fā)展[10]。因此,黨建“151”育人工程應積極探索并應用新的工作方式,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趨勢。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賴會議、講座等方式。在新媒體時代,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元化的工作形式,例如通過網絡直播組織黨課,實現黨員集中學習;通過在線討論平臺,促進黨員深入交流與互動;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打破時空限制,使黨員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黨建活動[11]。同時,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形式也須同期進行。新媒體時代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加靈活和開放,借助黨建社群建設、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形成線上的黨組織網絡,可以推動黨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集中發(fā)布組織的活動、成果,提升組織的可見性和知名度。另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離不開制度保障。須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guī)章,確保工作的有序運行,包括網絡安全、信息保密、言論自由等問題,以此為框架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規(guī)范,以確保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穩(wěn)妥推進[12]。
(四)加強輿論信息管控,提升“三全育人”實效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快速,極易出現大量虛假信息,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對黨員思想造成沖擊[13]。因此,網絡輿論對于黨建“151”育人工程的影響不可忽視。應加強網絡輿論監(jiān)控,及時了解和引導輿論動向,從而維護黨的形象,規(guī)范黨員思想,推動“三全育人”實效的全面提升。
首先,建設強大的網絡輿論監(jiān)控系統至關重要。該系統應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搜索引擎優(yōu)化、社交媒體監(jiān)測、網絡論壇跟蹤等,通過實時監(jiān)控各類網絡信息,更準確地掌握黨建工程在網絡上的表現,及時發(fā)現并應對潛在的負面輿情。其次,輿情分析團隊的建設是加強網絡輿論監(jiān)控的關鍵。專業(yè)的輿情分析團隊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和趨勢,借助數據挖掘、情感分析等技術手段,對黨建工程在網絡上的評價和影響進行全面評估,為制定合理的輿論引導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再次,建立網絡輿論應對機制。在監(jiān)控的基礎上,必須建立一套科學、靈活的網絡輿論應對機制,一旦發(fā)現負面信息,要能夠迅速作出反應,通過發(fā)布正面信息、解答疑問、回應關切等方式,引導輿論走向積極正面,同時要注意不過度介入,以免引起逆反心理,保持輿論的相對自由[14]。最后,采取科學的輿論引導策略和手段。在加強網絡輿論監(jiān)控的同時,更應注重對輿論的主動引導,如發(fā)布有深度、有價值的正面信息,引導公眾對黨建工程的關注和認知,或者利用互聯網平臺,制作專題視頻、互動問答等形式,增強信息的傳遞力和吸引力。在輿論引導中,要積極借助網絡名人、專家的力量,提高信息傳遞的影響力[15]。
黨建“151”育人工程作為黨的育人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提升“三全育人”實效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媒體時代,其育人模式也應適時進行變革,通過構建官方平臺、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等方式,全面優(yōu)化黨建體系,培育出一批高素質的時代新人,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吳小昊.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3):176-178.
[2] 李小龍.新媒體時代大學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的協同發(fā)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3):209-211.
[3] 鄭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困境與解決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2):190-192.
[4] 穆晶晶,陸宇.基于新媒體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23(22):29-31.
[5] 歐陽曉婷,廖佚.全媒體時代高校黨建質量提升的路徑研究[J].遼寧絲綢,2023(4):109-110.
[6] 穆晶晶,陸宇.基于新媒體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23(20):46-48.
[7] 吳雪飛,王曉艷.全媒體時代高校黨建質量提升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82-84.
[8] 王彬.融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3(10):44-46.
[9] 王緩.新媒體時代黨建宣傳工作現狀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9):123-126.
[10] 葉寒晨.智媒時代下有效推進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J].天南,2023(4):166-168.
[11] 段月月,周凱.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三全育人”的現實挑戰(zhàn)和優(yōu)化路徑[J].天津電大學報,2023,27(2):6-11.
[12] 陳勇豪.新媒體時代高校三全育人實效性的提升路徑研究[J].知識文庫,2023(9):148-151.
[13] 朱華西,熊湘玲,郭邦順.新時代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2(6):74-78.
[14] 余映濤,溫優(yōu)華.論全媒體時代建強用好高校融媒體中心[J].伊犁師范大學學報,2022,40(4):79-84.
[15] 劉婧.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優(yōu)化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22(11):42-44,51.
作者簡介 趙曉宇,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