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探析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東西小說《回響》的魅力,找出其獲得文化界認可與獲得廣大讀者青睞的原因,并思考這一成功例子能否給當下的小說創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過文本細讀,結合審美研究理論,對東西小說《回響》中的敘述策略進行分析,挖掘其成功的原因?!痘仨憽芬孕虃珊颓閭蓛蓷l線交叉進行敘述,既帶有推理和懸疑色彩,又極具生活氣息,滿足了絕大部分讀者的“期待視野”。小說文本的“召喚結構”極具吸引力,激發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填補受害人夏冰清和刑警冉咚咚所留下的縫隙。結果:《回響》成功結合了精英閱讀和大眾閱讀的需求,融合了推理、懸疑、心理、謀殺、探案、婚姻、出軌等眾多元素,既深刻地剖析人性,又不失趣味性。《回響》滿足了大眾的“期待視野”,合理使用“召喚結構”引導讀者參與,激發了讀者的思考。同時,對人性、社會心理的關注符合社會現狀,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價值。結論:從接受美學角度探析東西小說《回響》的魅力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精英文學和大眾文學并非背道而馳,同時考慮到精英和大眾的小說創作更容易獲得成功。現代作家在作品中表達深刻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的同時,可以把當下讀者的閱讀審美習慣考慮到創作中去。
關鍵詞:? “期待視野”;? “召喚結構”;小說;? 《回響》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4-00-03
1 “期待視野”的滿足
近現代以來,西方文學理論逐步傳入中國,對中國的文學研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接受美學是其中的重要一支。而在接受美學中,“期待視野”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捌诖曇啊笔侵搁喿x作家創作出來的作品時,原有的知識經驗或生活經驗會使讀者對作品產生一定的審美期待。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很多人出現了心理亞健康的問題,人們對精神疾病、心理問題的關注度也持續上升。文學就是人學,而人之所以為人,被稱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會有相應的心理活動。不過,中國小說不以心理描寫見長,直接把心理作為全文重要部分呈現出來的小說更不多見。東西的小說《回響》之所以獲得成功,不僅在于作者本身精湛的寫作技術,也在于其滿足了廣大讀者的“期待視野”。
一具漂浮在水面上的赤裸女尸被利器割斷了手腕,右手掌不見了。《回響》以熱門的新聞事件開頭,充分調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接下來的情節也沒讓讀者失望,死者夏冰清是一個名叫徐山川的老總的情人,這一角色設定會令許多讀者產生熟悉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新聞也不少。余華也曾以新聞為素材創作出了《第七天》,但是東西的《回響》并不像《第七天》那樣包含好幾個新聞,而只是以這一個新聞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并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根據姚斯的接受美學理論,人們原有的“期待視野”與新作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審美距離,其距離越小,讀者就越容易接受作品。
東西表面上在寫罪案,實則另有意圖?!斑@些作家雖然看起來是在關注罪案,但他的根本意圖很多時候卻并不在罪案本身,而是要借助罪案,或反思歷史,或批判現實,或挖掘人性?!保?]案件的查探牽扯出很多人,有徐山川的妻子沈小迎、有徐山川的侄兒徐海濤、有開策劃公司的吳文超、有吳文超的大學同學劉青、有劉青的大學女友卜之蘭,以及喜歡作詩卻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易春陽。這是一個如俄羅斯套娃一樣的敘事結構,每查到一個人都會發現還有下家。在探案過程中,冉咚咚由人及己,開始審視自己的婚姻生活。而隨著案情逐漸清晰,女主人公冉咚咚的情感生活也撥開云霧見青天,守得云開見月明。
“期待視野”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定向期待,另一種是創新期待。定向期待是建立在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上的,讀者在讀作品前會有一個心理預期,這個心理預期根據讀者“三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經驗,不同的教育背景也使得彼此有不一樣的知識儲備,因此其對作品的定向期待也就不同,閱讀作品自然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定向期待相反,創新期待不是要向讀者展示其熟悉的一面,而是傾向于打破讀者的慣性思維,拒絕公式化作品,追求推陳出新。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是矛盾的,一方面會根據自己的“期待視野”去閱讀作品,另一方面又希望在作品中看到新的東西。
《回響》中有兩條線:一條線是警察探案,具有推理和懸疑的色彩;另一條線是婚姻感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兩條線交替進行,《回響》的奇數章寫冉咚咚破案,偶數章寫冉咚咚與丈夫的婚姻生活,這樣的敘事結構有利于滿足不同讀者不同的閱讀期待。
2 “召喚結構”的吸引
接受美學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期成為西方的重要理論流派和批評思潮。作為“接受美學的雙子星座”,姚斯提出了“期待視野”的概念,而伊瑟爾提出了“召喚結構”這一概念。其中,伊瑟爾指出,作家創作出的文學文本總是會給讀者留下一些空白部分??瞻鬃鳛橐环N動力因素,激勵著讀者參與,同文本作品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讀者在對文本作品進行想象和填充的時候,要注意這些空白不是隨意設置的,要服從于作品中已經完成的部分,他將此稱為文學文本的“召喚結構”。這也就是說,要挖出作品的隱含結構,但是要合理引申,而不能過度闡釋。東西在小說《回響》中成功運用“召喚結構”,在文本中留下了不少空白供讀者想象。
首先是故事導火索——夏冰清的沉默。夏冰清是作為一具漂浮的女尸出現的,因此其自出現起就是失語的。根據旁觀者的描述,這具女尸像一截樹干,又像一只死掉的貓狗,而后文所有關于她的信息也都來自別人的回憶及二次敘述。她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她,在她已經淪落為徐山川的情人時,他們還以為她去大城市工作了。得不到家庭關愛的夏冰清雖然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卻仿佛相隔千里。在徐山川那里,夏冰清是一個還不錯的情人,但同時她又極具威脅性,因為她要告他強奸、逼著他離婚;在徐海濤那里,夏冰清是不識趣的瘋女人,同時他又對夏冰清能從叔叔那里拿到許多錢而感到心理不平衡;在策劃公司的吳文超那里,夏冰清是他這個小個子男人的一束光,只不過這束光不足以抵住金錢的誘惑,為了五十萬策劃費,他接下了徐海濤讓他處理夏冰清的這單生意。而之后的劉青、易春陽更是只把夏冰清當作一樁生意而已,夏冰清在他們的眼中,已經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件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無法直接從文中獲悉夏冰清自己的想法,但從其他人的表現和敘述中,可以知道這個女人的一生都是悲慘的,她沒有在壓抑的家庭中得到應有的關愛,到死都在為沒有成為父母想要的女兒而道歉;她去應聘工作卻遭到侵犯,最后甚至失去了生命。對于文本呈現的夏冰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尚有很多可根據上下文彌合的縫隙。
其次是冉咚咚內心獨白的缺失。冉咚咚是《回響》的女主人公,文本中有冉咚咚對案件的追蹤和剖析,有冉咚咚丈夫慕達夫對冉咚咚的感受和判斷,有冉咚咚徒弟邵天偉對冉咚咚的尊重和愛意,但唯獨缺少冉咚咚自己的內心獨白。根據文本的描述,讀者可以大致了解到冉咚咚作為一個刑警,高強度的工作使她既勞心又勞力,接觸的血腥案件都赤裸裸地反映著社會的殘酷。長此以往,冉咚咚的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她的情緒忽上忽下,對現實有一種后天的不信任感,對丈夫的忠貞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她的生活。但是當慕達夫終于說服她去看心理醫生時,心理醫生卻沒能診斷出她的病癥,她不無驕傲地對慕達夫說,她知道那些測試題怎么選才是對的。對一個職業素養很高又設置了心理防線的刑警來說,一般的心理測試并沒有那么難以通過。割腕后的冉咚咚再次來到心理咨詢室,又再次被診斷為心理健康??梢哉f,這里使用的“召喚結構”留下的空隙很大,如冉咚咚到底有沒有心理疾病、病的程度如何、最后是不是不治而愈等。因為冉咚咚并沒有很多內心獨白供讀者判斷,所以這恰好給讀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夏冰清和冉咚咚面臨的并不僅僅是她們自己的困境,而是整個時代的困境。東西素來擅長抓住時代的癥結,張清華、楊希帥在評論東西之前的三個長篇時說:“東西在把握各個歷史時期特征的時候抓住了它們的最大現實,或者說具體的歷史性現實?!保?]接受美學強調以讀者為中心,作家除了要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外,還要合理使用“召喚結構”,使之對讀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東西對女性面臨的時代困境進行的闡述,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
3 精英與大眾的并行
長期以來,文學藝術似乎從產生起就限定了特殊的接受群體,很久以來都是如此。但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嚴肅與通俗、精英與大眾不再涇渭分明。閻晶明在參加東西長篇小說《回響》的研討會時就提到,在小說創作中將不同種類的藝術元素和手法有機結合,是當今文學的趨勢所在。這說明精英文學與大眾小說是可以打通壁壘的。例如,《回響》融合了推理、懸疑、心理、謀殺、探案、婚姻、出軌等眾多元素,既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又不顯得枯燥乏味,而是循循善誘,不失趣味性。
中國現代文學在五四時期注重對人的啟蒙,這一情況在20世紀80年代發生了轉變。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影響,80年代的文學逐漸向文化消費市場靠攏。知識分子不再處于社會文化的中心地位,而是逐漸向社會文化的邊緣滑行,這種失落促使他們尋找新的出路。瓊瑤、金庸、林語堂、梁實秋、張愛玲、蘇青等,這些作家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和散文先后占據大陸文化消費市場。在這一現象的刺激和引導下,大陸作家們逐漸接受了市場運作方式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并參與其中。與純文學的創作原則不同,消費型的文學作品的目的并不在于贏得行家的認可,而是獲得大眾文化市場的青睞。正如閻晶明判斷的那樣,嚴肅文學與流行小說的結合會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畢竟“參照歷史經驗不難發現,通俗文學和‘純文學從來都不是邊界判然,而是保持著一種有益的互動。精英文學在趨于僵化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吸納了那些來自市井的新鮮審美元素,才被一次次激活”[3]。作家在創作中需要把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一起考慮,從而使作品獲得更強的生命力。
東西的《回響》是結合了精英需求和大眾需求的成功作品,在精英層面,《回響》自發表以來登上過眾多重要的文學榜單,如《收獲》《當代》和《人民文學》等的長篇小說排行榜。除此之外,《回響》還獲得了不少的榮譽,這些都足以說明《回響》在業界的認可度。2023年8月11日,《回響》更是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這無疑坐實了其在精英文學中的地位。在大眾層面,《回響》包含了大眾文學最愛的懸疑、探案、推理和心理等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激起大眾的閱讀興趣。同時,作品的影視化也給作品贏得了更多讀者。
2023年3月16日,改編自東西的同名小說,由馮小剛執導,宋佳、王陽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回響》在愛奇藝開播。影視劇現在已成為大眾消遣娛樂的重要方式,而一部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對作品本身和影視是雙向的、互贏的。影視可以因為文學作品本身的知名度而擁有更多的觀眾,文學作品則可以借助影視來宣傳自身以吸引更多讀者?!痘仨憽烦擞写蟊娤矏鄣谋姸嘣睾陀耙暩木帋淼母@猓旧韼в械幕橐鲈掝}在當下的大眾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熱度。
“讀《回響》,首先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對撲朔迷離的案件的推理,二是對人的心理的深度分析?!保?]? ?《回響》包含著如何將新聞事件變成文學素材的思考,展現出了社會的豐富性。同時,女主人公冉咚咚是一個有精神分析深度和心理深度的人,她身上發生的事值得深入探討。奇數章刑偵的線索精彩、吸引力較強,偶數章情偵的線索反映了兩性關系的復雜和微妙,二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4 結語
時代在進步,文學也在發展。文學在時代洪流中始終具備獨一無二的價值,其在滿足讀者“期待視野”的同時,也借“召喚結構”激發讀者的思考,以期讀者在閱讀中有所啟迪。《回響》這一作品既不乏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入思考,也不乏對讀者閱讀習慣的照顧。作為嚴肅文學與流行小說交融發展的成功案例,其值得其他作家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春林.罪案推理、精神分析與社會關懷:關于東西長篇小說《回響》[J].當代作家評論,2021(5):116-122.
[2] 張清華,楊希帥.命運書、荒誕劇與歷史的變身記:論東西的長篇小說創作[J].當代文壇,2020(4):78-85.
[3] 叢治辰.一樁命案的三重真相與再造文體的多種可能:論東西《回響》[J].中國文學批評,2021(4):50-56,156.
[4] 張曉琴.這個時代響亮而沉重的呼吸:論東西《回響》[J].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1(5):130-134.
作者簡介:鄧志連(1999—),女,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