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德州交投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企業融資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企業融資方式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新興的數字融資平臺、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風控等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融資形式更加多元,從傳統的銀行貸款、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到初創企業通過數字平臺獲得的眾籌融資,各類新型融資方式層出不窮。此外,數字化時代下,對于信息技術的高度依賴性使得企業還面臨網絡攻擊、數據安全等風險。因此,新時期應加強企業融資風險審計,以更好地保障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1)債券融資。債券融資是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的方式。在數字化時代,債券融資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數字化債券的概念逐漸嶄露頭角。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債券可以實現更高效的交易、透明度和流動性,同時降低了交易成本。數字債券的發展也伴隨著數字資產管理的新風險,包括數字資產的安全性、智能合約的執行風險等。
(2)銀行融資。傳統的銀行融資在數字化時代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新型的數字化銀行融資方式也逐漸嶄露頭角。企業通過互聯網銀行、數字化支付和智能合同等技術,更便捷地獲得融資支持。但數字銀行融資也面臨著網絡安全威脅、個人隱私泄露等風險[1]。
(3)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或引入股東來獲取資金。數字化時代下,初創企業通過數字平臺進行股權眾籌成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為小型企業提供了更廣泛的融資渠道。但同時,數字化股權融資也帶來了信息披露不透明、股權眾籌平臺安全性等問題。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融資面臨著多元的風險,這些風險可以分為常規性風險和特殊性風險兩大類別,認識分類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數字化時代企業融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1)常規性風險。常規性風險主要包括:①市場風險:常規性風險中的市場風險依然是數字化時代企業融資的一大考驗。市場波動、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可能對企業融資產生不利影響。數字平臺的出現使得市場信息傳遞更為迅速,但也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②信用風險:隨著數字平臺上的融資活動增加,信用風險也相應上升[2]。③利率風險:利率的波動對于企業融資成本具有重要影響。數字化時代下,數字化債券等新型融資工具的利率波動也需要引起關注,投資者和企業需要謹慎評估利率變動對融資的影響。
(2)特殊性風險。特殊性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數字化風險:特殊性風險中的數字化風險是數字化時代獨有的挑戰。網絡攻擊、數據泄露、虛擬貨幣風險等數字安全問題可能直接威脅企業的融資安全。審計時需要關注數字化平臺的安全性和數據隱私保護措施[3]。②法律合規風險:隨著數字化融資方式的創新,法律合規風險成為一個重要關注點。智能合約的執行、數字資產的合法性等問題需要嚴格遵循法規,以避免因法律問題導致的融資失敗或糾紛。③信息透明度風險:數字化時代下,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性可能導致投資者無法準確評估企業價值,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審計時需要關注企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以提高融資交易的可靠性。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融資的流程變得更為復雜,涉及多種數字化平臺和工具。但部分企業在融資流程中可能存在規范不足的情況,導致風險評估不夠全面。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企業融資途徑變得更加多樣化,包括傳統銀行、數字化銀行、數字債券平臺、股權眾籌平臺等。不同平臺的規則、流程和安全標準各異,企業在選擇和適應時可能存在混淆和混亂,從而影響融資流程的規范性。數字化時代,信息傳遞變得更迅速,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信息的不對稱[4]。企業可能在融資流程中未能充分披露有關自身狀況、財務狀況和風險的信息,影響到融資成功概率。一些數字化融資平臺可能缺乏行業標準和規范,導致企業融資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操作規程。這種缺乏標準化可能導致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容易忽視某些關鍵環節,造成風險的逐步積累。
首先,市場上部分企業為了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潮流,進行了快速的數字化轉型。然而,這種快速轉型可能導致內控體系的混亂,原有的內控機制可能無法迅速適應新的數字化融資環境,從而形成融資風險。其次,數字化時代融資方式的不斷更新,風險管理教育跟不上步伐。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對數字化融資風險的了解不深,對新興的數字化風險缺乏足夠的認知和預防措施,使得企業更容易受到風險的影響。最后,一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僵化的管理體系。數字化時代的融資環境變化迅猛,如果企業缺乏靈活性和快速反應的機制,可能無法及時調整內部控制,增加了融資風險[5]。
數字化時代下,企業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包括數字平臺、社交媒體、大數據分析等。由于信息來源的多元性可能導致信息的碎片化和不一致性,使得企業決策者難以獲得全面、準確的融資信息[6]。實際上,數字化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信息量也呈爆炸性增長,很多企業面臨著信息過載的問題,管理者難以從龐大的信息中篩選出對融資決策至關重要的信息,從而導致決策的偏差。企業在融資業務開展中,需要各部門協作,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可能使用不同的數字工具和平臺,導致跨部門溝通存在障礙,阻礙信息的流動,使得企業內部各部門對于融資風險的認知存在偏差,從而影響整體決策的準確性。
數字化時代下,融資方式的創新和發展速度迅猛,而監管機構的法規和政策相對滯后。監管空白和監管滯后,使得部分新興領域可能存在許多不規范的行為,進而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風險。監管流程可能存在不透明性,企業難以準確了解監管要求和標準。這種不透明性可能導致企業在融資中違規或未能充分滿足監管要求,增加了企業面臨的法律合規風險。部分監管機構可能缺乏足夠的技術水平,無法充分理解和監管數字化融資平臺的運作機制,使得監管機構在數字化時代的融資監管中面臨技術難題,增加了監管的不確定性。
在數字化時代,審計策略需要緊跟技術創新的步伐,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提高融資風險的防控水平[7]。其一,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審計工具,審計人員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分析和解釋大量的融資相關數據。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工具可以幫助審計團隊深入挖掘融資過程中的異常和潛在風險,提高審計的準確性和效率。其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點使其在融資審計中具有巨大潛力。通過區塊鏈,可以建立起更加安全和透明的融資交易記錄,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提高融資審計的可靠性。其三,數字化時代下,智能合約在融資合同中的應用日益普遍。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對智能合約的理解和審計技能,以確保智能合約的設計和執行符合法規和企業利益,減少智能合約帶來的潛在風險。其四,鑒于數字化融資的風險中包含了網絡安全問題,審計策略需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的審計。審計團隊應該檢查數字融資平臺和企業內部系統的安全性,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五,建立持續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時捕捉融資過程中的異常情況。通過實時監測,審計團隊能夠更迅速地發現潛在的風險信號,采取及時的措施,降低融資風險的發生和擴大的可能性[8]。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融資風險的審計策略需要注重增強風險防控意識,通過優化完善風險預警機制來提高融資過程的穩健性。開展全員培訓,提高企業內部各級員工對融資風險的認識和理解。培訓內容應包括數字化融資的基本知識、潛在風險的識別方法以及風險防控的基本原則,以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可以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團隊,負責監測、評估和防范融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該團隊應該具備跨部門的綜合能力,以全面應對數字化時代下復雜多變的融資環境。制定明確的風險防控政策,規范企業融資流程和操作規程。政策應當包括風險評估的標準、流程中的內部控制要求、合規性審核等內容,確保融資過程中的規范性和合法性。另外,針對數字化融資的特點,優化審計流程,強調對數字化融資平臺的審計重點,確保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識別和評估數字化時代下的新興風險[9]。

企業融資風險的審計策略需要重點關注構建完善的審計體系,以及加快信息傳輸共享,以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設立專門負責數字化融資審計的團隊,該團隊應包含數字技術專家、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和業務審計專家,以確保全面、專業的審計工作。引入先進的數字審計工具,以支持審計團隊更高效地進行數據分析和風險識別。這包括數據挖掘工具、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融資活動中的潛在風險。優化審計流程,確保數字化融資活動得到充分覆蓋[10]。審計流程應包括對數字融資平臺、智能合約、信息披露等關鍵環節的詳細審計,以提高對數字化時代風險的感知能力。要加強跨部門的協作機制健全完善,確保不同部門之間能夠高效共享信息。數字化時代下,融資涉及多個部門,如財務、法務、IT 等,協同工作對于全面理解和評估風險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引入實時審計的概念,通過不斷監測融資活動并實時獲取數據,使得審計過程更加靈活和及時。實時審計有助于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降低數字化融資風險的發生概率。
在數字化時代,為了突破融資限制并有效防范風險,審計策略需要著重于加大企業內控力度。基于此,首先,應制定和完善內部控制框架,確保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內部控制措施。內部控制框架應涵蓋數字融資平臺使用、信息披露、風險評估等方面,以提高融資過程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其次,建立定期的風險自查和評估機制,企業內部各部門應當參與其中。通過自查,企業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內部控制。同時引入數字化時代的內控工具,如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等,以加強數字融資過程的追溯性和安全性,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更為強大的內部控制機制,減輕潛在的風險。再次,增加內部審計的頻率和深度,確保內部審計能夠全面覆蓋融資過程的各個環節[11]。通過及時發現和糾正潛在問題,提高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的融資過程中的穩健性。在數字化融資中,信息安全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數據加密、權限管理、網絡防護等,以保障企業融資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最后,推動內控文化在企業內部的樹立,讓高層管理和基層員工都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強調每個員工在數字融資過程中的責任,形成共同防范風險的合力。
總的說來,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現代企業融資伴隨著一系列風險,為了有效防控融資風險,加強審計是尤為必要的。通過全過程審計,能夠及早發現和防控融資風險,打破融資限制,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