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王學鋒全國人大代表
涉及千家萬戶,農村自建房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鞏固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學鋒表示,加強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關系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切身利益,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內容,是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房屋安全事故,對群眾安全感帶來了極大沖擊,給房屋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
2020年8月29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聚仙飯店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2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164.35萬元。
2022年4月29日,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金山橋街道金坪社區盤樹灣組發生一起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54人死亡、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077.86萬元。
面對既有農房逐年老化、農房轉作經營逐漸增多、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等影響,農房安全管理面臨更多挑戰。2023年12月,甘肅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導致大量農房倒塌,其中大部分是農民自建房。
農村自建房存量較大、建設標準總體不高、變更用途較為普遍,有些還存在違規裝修改造等情況,安全隱患需要予以高度關注。“這些事故的發生,都反映出當前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突出短板,亟待重視和解決。”王學鋒說。
近年來,國家先后組織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共排查出行政村集體土地上的農村房屋2.24億戶,C、D級危房約176萬戶,通過拆除、重建、維修加固等工程措施完成整治約64.3萬戶、占比36.5%。
雖然消除了一批房屋安全隱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約111.7萬戶采用的是“清人+停用+封房”等臨時性管理措施。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房由單一的自住功能轉向開設連家店、民宿和農家樂等經營性功能的情況增多。
“這類農房改為商用時,往往伴隨著房屋的改造和擴建,但質量安全監管無法同步跟上,一旦發生事故往往就是群死群傷。”談及經營性自建房監管的“盲點”,王學鋒分析說。
在王學鋒看來,當前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存在不少共性問題。農房建設管理,尤其是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質量安全監管普遍處于法律依據不足的困境。距今已逾30年,1993年發布實施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很多內容已難以適應當前農房建設和管理的形勢。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均明確適用范圍不包括“農民自建低層住宅”。
2018年機構改革后,農村房屋建設管理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其中,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宅基地管理,自然資源規劃部門負責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和實施不動產登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農房建設質量和危房改造的指導。
“建設管理機制不完善,”王學鋒談道,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對農房建設的質量和安全實際上并沒有落實部門職能和審批管理要求。
目前來看,農村房屋日常管理主要由鄉鎮一級承擔。隨著機構改革深化,基層農村房屋建設管理機構呈收縮態勢,專職管理機構較少,管理人員配備不足。根據江蘇的摸底調查,鎮一級從事農房建設管理共約4500人,每人需負責至少3個行政村、2200多戶農房。
當前,各地農村用地指標大多優先用于產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等,而對于農民建房所需新增宅基地的保障力度不足。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果要讓更多的村民可感可及,更有力地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需要統籌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王學鋒建議,選擇不同區域,開展現代宜居農房的建設試點。通過推動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建材聯動發力,著力提升農房設計和建設水平,建設符合時代特點、鄉村特色、地域特征的現代宜居農房。
農房是農民群眾安身立命之本。防范各類重大事故發生,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王學鋒建議,借鑒吸收地方在農房立法方面的經驗,國務院應盡快啟動修訂《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或制定《農房建設管理條例》,從而為各地開展工作提供法制依據。在管理機制方面,要明確責任主體和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理順管理機制,明確管理要求,強化農房建設管理工作的協調聯動。
在此基礎上,還要合理強化農房建設的要素資源保障。“整合盤活農村零散閑置土地,探索農村閑置宅基地及閑置農房多路徑流轉,做好農房建設用地空間的預控和落實,從而切實保障農民群眾合理的建房需求。”王學鋒談道。
在管理模式方面,王學鋒建議,全面推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農房建設開工查驗到場、地基基礎巡查到場、主體結構封頂到場、竣工驗收到場等重要環節“四到場”和縣級主管部門適時現場抽查的管理要求。
同時,推廣借鑒地方先行探索的經驗,在農戶申請建房時、開工建設時由農戶和施工單位(個人)、村民委員會簽訂農房建設協議,明確質量安全責任。
“在提升農房建設水平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或注冊建造師承接農房建設。”王學鋒建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新建農房施工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對于自建農房轉作經營的,在申請營業執照時應要求同步提供房屋安全鑒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