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龐永輝全國人大代表
當前,參與文化鑒賞、藝術教育,已經成為公眾的一種生活常態。每逢節假日,很多城市的藝術館、博物館參觀人數暴漲,人們摩肩接踵,而且門票通常需要提前預約,有的甚至“一票難求”。
在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龐永輝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在他看來,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實現了全民文化覺醒,才能凝聚起磅礴的文化力量。而藝術館、博物館是全民參與度最高的文化、藝術學習場所之一。
“我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眾多藝術家創作出豐富的巧奪天工、思想深邃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分布在全國各地,是群眾文化學習、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的重要來源。”龐永輝說,除了要堅持大力發展公辦藝術館、博物館外,建設地域化、主題化的私人藝術館、博物館也尤為重要,且非常迫切。
作為定瓷燒制技藝新一代傳承人,龐永輝2017年在曲陽縣創立了定瓷傳習所,2022年創建定瓷非遺工坊。工坊主要以非遺體驗、非遺教學、非遺傳承人培訓、非遺作品創作為主。幾年下來,工坊培養非遺傳承人1000多人,陸續帶動100多個非遺工坊的創建,創造產值近兩億元。
龐永輝說,一旦有了特色鮮明的各類藝術館、博物館,不但可以供大家參觀、學習、研討,還能帶動當地文化旅游,服務經濟發展。他調研發現,藝術館、博物館多為公益事業,更多的是一種社會服務,收益少。有些地方政府財力好,對文化重視,就會對藝術館、博物館的建設提供較大的政策支持,但有的地方政府財力差,結果就不一樣了。
龐永輝建議,在建設私人藝術館、博物館方面,應由國家層面出臺文件,統一建館政策,同時給予土地優惠,減免相關費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再由有關部門制定政策,達到條件的展館應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
“各地都應該鼓勵私人藝術館、博物館建設,把相關建設項目和工作列入地方公共文化發展重點工作中,為更好地滿足人民幸福生活的精神需求搭建更多平臺。”龐永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