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春
教育是一場有溫度的、愛與被愛的修行,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用一顆心去溫暖另一顆心,用智慧點燃更多的智慧。雖道阻且長,但在愛與責任的浸潤下,這段旅途終將成為人生最有意義的體驗。于老師而言,教師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體現自我價值的舞臺;于學生而言,教育是走向美好人生的必經之路,更是邁向成功的階梯。師生之間彼此成就,共同成長,就是這場修行的最終目的。
自我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部分教師既是家長也是老師,在兩種身份的彼此獨立和相互交融中,總能給教師生涯注入一點智慧,喚醒我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也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情真意切。教育是良心活兒,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要求自己做一名好老師、好家長。我擔任兒子三年的班主任,真切感受到當把學生看做自己孩子去教育、關心時,你會發現,所有的問題學生都會向著你指引的方向發展。所有的家長都是那么信服你,支持你,感謝你。大家更像久違的朋友,那種氛圍,有溫度,讓教育更溫暖、和諧。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教育是純粹的,不應該帶有任何目的性。身為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我們要做的是陪伴孩子們的成長,守護孩子們眼中的光,教會孩子熱愛這個世界,給每一個生命向上的理由。
探索實踐,實現自我價值。“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他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是多么的響亮,又是多么的沉重。這重如泰山的責任,唯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以我們不敢放慢學習的腳步,在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同事面前,要多學多問;在品行端正,積極有為的長者面前,要奮勇跟隨。教育學生,我始終堅信的一點便是誠信做人、誠實做學問。關于這點,首先我自己要做到,犯了錯的學生,只要第一時間承認錯誤,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原諒,如果改正了,就會徹底原諒。“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寬厚的心態面對生命。”堅信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獨特的、不可磨滅的意義。面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認知層次的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甚至小缺陷。尊重孩子才有資格愛孩子,最終也才會收獲孩子們的愛。教育的意義不是把每個種子都培養成參天大樹、國之棟梁,而是細心澆灌,用心呵護,最后讓花成花,讓樹成樹。作為教師,教育是一場心靈交流的盛宴。我們用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聲音,用愛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長。在每一次課后的輔導中,我們給予了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在每一次班級活動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和挖掘每個人的潛能,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夢想。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傳承。
讓我們用更多的愛和陪伴來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讓我們一起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心去感受學生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和成就帶來的喜悅。讓我們一起見證孩子們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夢想成為現實。因為,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陪伴,讓我們與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追求美好的未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教育理念不去實踐也只是紙上談兵,只有把它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才能看到最終的效果。所以當我看到班里的小汪同學從一開始上課從不肯回答問題到后面能大膽地舉手說出自己的見解,當我看到小劉同學由原來的書寫潦草、胡亂作答到后面的字跡工整、更加自信,當我看到小張同學從原先每節課上課神游天外、作業不完成變成積極發言、主動向別的同學請教,我似乎看到了那一顆顆生生不息的種子。原來每個孩子都有向上生長的力量,當我們老師適時地給予關注與呵護,再加上時間的醞釀,終會看到每個孩子的成長,也許是一朵絢爛的花,或者是一棵參天的大樹,哪怕這些都不是,成為一棵堅韌的小草也足以讓我欣喜、感動。不用學習水平來評判一個學生,而是針對孩子的長處加以引導,讓孩子們發現自身的價值,樹立自信心,最終形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還要珍惜每一次解決學生存在問題的機會,不草率、不敷衍,常和學生談感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對癥下藥。用扎實肯干的工作態度去傳授知識,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用真誠可靠的言行去對待孩子,希望成為他們的“益友”。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百花齊放。
冰心有一段話曾激勵過無數的人為這個世界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也許,我不能成為冰心筆下那個隨時播種便能開花的人,但我愿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總之,教育是一場幸福的遇見,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更是一種情懷,一場溫暖的修行,一個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相伴一程,守望一生。愿我們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這條大道上,向美而行,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