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啟敏,普瓊惠,李 潔
臭汗癥為汗腺分泌液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放出臭味。臨床分小汗腺臭汗癥和大汗腺臭汗癥。以腋臭和臭腳多見,并伴發多汗癥[1]。嚴重的臭汗會對官兵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并對其生活造成困擾,甚至可由此引發非戰斗減員,應引起高度重視。本文以問卷形式對足部臭汗癥在部隊的發病率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伴發癥、官兵日常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足部臭汗癥影響、治療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分析。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西南邊境某部官兵198人,男性,年齡17~40歲,平均(23.2±3.2)歲,以執勤、訓練為主要任務。
1.2 調查方法 依照《美容皮膚科學》[1],自主設計問卷表,宣講填寫要求,現場回收整理數據。問卷內容包括:(1)個人基本情況;(2)足部臭汗癥的相關影響因素;(3)臭汗癥伴發癥發生情況;(4)官兵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足部臭汗癥影響;(5)臭汗癥治療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描述,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發放問卷198份,197份收回有效,有效率99.5%。62人患有足部臭汗癥,患病率31.5%,入伍后發病30人(48.4%)。伴發足趾發白、潰爛、紅斑、角質化、皸裂、鱗屑、瘙癢、疼痛、水泡等共109人,其中有臭汗癥及伴發癥26.9%(53/197);無臭汗癥但見伴發癥28.4%(56/197);有臭汗癥無伴發癥4.6%(9/197);無臭汗癥及伴發癥40.1%(79 /197)。121人未使用藥物,76人使用過泡腳粉、足鹽、泡騰片、膏劑、酊劑。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見表1。

表1 某部官兵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 (n;%)
2.2 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將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回歸方程有效,伴發癥(足趾伴發白、潰爛、紅斑、角質化、皸裂、鱗屑、瘙癢、疼痛、水泡等癥狀)、飲食辛辣、睡眠質量差、鞋襪、訓練時排汗不暢等與足部臭汗癥發病顯著相關(表2)。

表2 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官兵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足部臭汗癥的影響 將官兵行為及心理狀態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s回歸,回歸方程有效,回歸分析結果表3顯示,官兵日常行為中脫鞋顧慮焦慮自卑、對腳臭相關語言敏感,及心理狀態中討厭避免接觸對足部臭汗癥影響顯著。即臭汗癥越嚴重,其脫鞋顧慮及焦慮自卑情緒越強烈。對腳臭相關語言更敏感。臭汗癥越嚴重越討厭與人接觸(表3)。

表3 官兵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足部臭汗癥影響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臭汗癥為汗腺分泌液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產生臭味。以腋臭和臭腳多見,并伴發多汗癥[1]。本文對西南邊境駐防官兵足部臭汗癥患病情況進行調研,旨在了解其發病特點、影響因素,官兵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臭汗癥影響,為更好預防和治療,降低發病率提供科學依據。
3.1 相關影響因素 (1)足部臭汗癥患病率與伴發癥發生呈顯著相關。本調查結果顯示西南邊境駐防官兵足部臭汗癥患病率31.5%,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足趾伴發白、潰爛、紅斑、角質化、皸裂、鱗屑、瘙癢、疼痛、水泡等癥狀與足部臭汗癥患病顯著正相關(P<0.001)。本問卷中“伴發癥”選擇各項依據各型足癬可能發生癥狀制定。足癬分型明確,其中浸軟糜爛性又稱“間搽型”,常繼發細菌感染,伴惡臭瘙癢等[1,2]。費帆等[3]調查結果顯示南部戰區皮膚病構成比占前列為手足癬。李杰等[4]調查“平時最影響訓練皮膚病”選擇足病占44.6%。因此不排除有足癬患病者以臭汗癥狀表現明顯可能,或是臭汗癥嚴重后繼發引起足癬。臭汗癥為汗腺分泌液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放出臭味。其疾病發生機制文獻報道少見,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宜真菌生長,這也是癬好發于足部 和腹股溝的原因之一。兩者鑒別可根據臨床診斷結合真菌鏡檢明確診斷[5,6],但基層醫師缺乏皮膚真菌鏡檢技能培訓和設備,只能進行常規經驗性治療且療程不規范,效果不明顯。(2)“飲食辛辣”與足部臭汗癥顯著相關。中醫認為腳濕氣(足癬)或因趾縫潮濕、腳汗多而外感濕邪,或因濕邪困脾,脾失健運,脾虛濕蘊下注足部,濕熱化燥[7]。飲食辛辣易傷脾胃,化生濕熱,影響足部臭汗癥發生。(3) “睡眠質量差”與足部臭汗癥顯著相關。與文獻[8-12]研究結果一致。睡眠質量差可直接導致官兵次日身體狀態差,間接影響訓練工作效果,從而繼發精神緊張,刺激腺體分泌。心理壓力增大,嚴重影響官兵的身心健康和各項任務的完成。(4)鞋襪“訓練排汗不暢” 與足部臭汗癥顯著相關。溫暖潮濕的環境易發臭汗癥及足癬。軍人因職業特點軍事訓練強度大、密度高,易出汗,皮膚常處于潮濕狀態。文獻[13,14]對改進作訓鞋襪材料研究提示:鞋襪排汗性提高可降低足部臭汗癥或足癬發生。此外針對官兵野外駐訓等環境因排汗不暢不能保持干燥,馮小劍等[15]使用便攜式紫外線殺菌烘干鞋架可有效提高足癬治愈率和降低復發率。
3.2 日常行為及心理狀態對臭汗癥影響 官兵日常行為中“脫鞋顧慮焦慮自卑” (P<0.001),“對腳臭相關語言敏感” (P=0.006)及心理狀態中“討厭避免接觸”(P=0.031)對臭汗癥影響顯著。實際調查中得知大部分有腳部臭汗癥官兵因認知缺乏導致對疾病認識不足,焦慮自卑情緒強烈,心理壓力增大。因此對官兵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消除官兵的顧慮與擔憂,減輕心理壓力,同時采取積極措施預防皮膚病的發生,可保證官兵心理及身體健康[16]。
3.3 治療效果 調查中36人使用過泡腳粉、足鹽、泡騰片;40人使用過膏劑、酊劑。基層官兵認為足部臭汗癥簡單易治,可自行購買藥品或者保健品治療。西醫常規使用皮質類激素、抗真菌藥局部或者全身性治療,療程長,依從性差,副作用大。中藥具有來源廣泛、藥效長、毒副作用小等優點可彌補西藥不足。中醫藥治療足癬多以外治法為主,但缺乏遠期療效觀察。劉本璽等[17]研究皮類植物現代開發中以土槿皮、牡丹皮為代表均有抑菌、止癢、收斂的作用且有成熟市場制劑如土槿皮酊、丹皮酚軟膏等,但少見其治療效果報道。何春鋒等[18]報道長效抗菌材料噴霧劑聯合抗真菌乳膏制劑治療足癬。如何結合足部臭汗癥相關影響因素,軍人職業特性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制劑(抗菌防臭裝具、新型藥物制劑)有待研究。
綜上所述,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部隊足部臭汗癥的防治工作:(1)加強足部臭汗癥常識健康教育,隨著官兵對足部臭汗癥的防治知識了解,能極大緩解因為腳臭給自身帶來的心理壓力有益身心健康,提高部隊戰斗力;(2)加強專科培訓,配備相應的檢查設備,提高基層醫療人員診療水平;(3)合理安排訓練,調節飲食結構,保障睡眠質量;(4)加強改進作訓鞋襪材料研究并促成成果轉化,或可進行有抗菌防臭裝具、簡易鞋襪烘干裝置研究開發;(5)可加大對基層藥物配備的品種數量,尤其是市場成熟制劑如中成藥的使用,并進行相關治療效果觀察以期更好指導基層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