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韓雨晴
摘要:目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藝術、影視圖像以及人工智能對中國畫乃至傳統架上繪畫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在視覺效果與圖式以及藝術表現形式上,對中國山水畫提出了新的需求與價值取向。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筆墨是山水畫的核心構成元素。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山水畫筆墨的構成與創新成為藝術家們探討的重要話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傳統山水畫筆墨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內涵,其次探討山水畫筆墨的傳承與創新。從歷史、文化、藝術等角度,對當代山水畫筆墨的構成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系列創新當代山水畫的建議。最后,分析當代山水畫筆墨中出現的多元化現象,以及這種多元化對傳統山水畫筆墨的繼承與發展。結果:當代山水畫筆墨中出現的多元化現象對傳統山水畫筆墨的繼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結論:藝術家們只有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強的創新能力,才能在傳承和創新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關鍵詞:當代山水畫;筆墨;構成;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5-00-02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藝術的創新,中國山水畫經歷了許多變革[1]。本文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當代山水畫筆墨的魅力,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方向。
1 傳統山水畫筆墨的特點與魅力
傳統山水畫以山水自然景觀為主題,既包括宏偉的山川,又包括幽深的峽谷。畫家通過繪制不同的景物、意象,傳遞出對自然美的追求、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強調意境和氣韻,追求超越形態的表達,追求畫面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傳統山水畫筆墨具有獨特魅力。首先,傳統山水畫筆墨注重筆法的運用,通過不同的筆法來表現山水的形態、質感和意境;其次,傳統山水畫筆墨注重墨色的運用,通過墨色的深淺、濃淡和干濕等變化來表現山水的空間感、層次感和動態感;最后,傳統山水畫還注重構圖的布局和章法的運用,通過合理的構圖和章法來表現山水的整體美感和意境。其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能夠引發人們對自然、生命和宇宙等的思考。例如,通過欣賞傳統山水畫中的山水形象,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通過品味傳統山水畫的意境,人們可以領悟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通過研究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人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和藝術修養[2]。
2 當代山水畫筆墨的繼承與創新
當代山水畫筆墨的繼承涵蓋筆墨語言的繼承、意境與氣韻的繼承、傳統畫理的繼承、傳統技法的繼承、文化內涵的繼承以及地域特色的繼承等方面,這使當代山水畫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得以不斷創新和發展。
在筆墨語言的繼承方面,當代山水畫家在創作中,沿用了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如線條、水墨、皴擦、點染等。這些筆墨語言是山水畫獨特的表現方式,也是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產。當代山水畫家學習、研究傳統筆墨語言,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意境與氣韻的繼承方面,傳統山水畫注重意境與氣韻的表現。當代山水畫家通過筆墨的運用,表現山水之美和自然之意境,使作品具有傳統山水畫的韻味和氣質。在傳統畫理的繼承方面,傳統山水畫的畫理和畫論是指導畫家創作的重要理論依據。當代山水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注重研究和繼承傳統的畫理和畫論,如“三遠法”“氣韻生動”等,從而更好地把握山水的特點和規律。在傳統技法的繼承與發展方面,傳統山水畫的技法豐富多樣,如勾勒、皴擦、點染等。當代山水畫家在繼承這些傳統技法的同時,也在不斷發展新的技法,使作品更加豐富和個性化。例如,一些畫家嘗試運用新的材料和技術,創造出更具現代感的筆墨語言;另一些畫家則從自然景觀和社會現象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更具現實意義的作品。在文化內涵的繼承方面,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當代山水畫家在創作中,注重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如詩詞、歷史故事等。這種對文化傳統的繼承,使當代山水畫更加豐富和多元。在地域特色的繼承方面,不同地域的山水風貌和人文氣息為山水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當代山水畫家在創作中,注重繼承和表現地域特色,將當地的山水風貌和人文氣息融入作品,使作品更具地域性和個性化。這種地域特色的繼承和發展,為當代山水畫注入了新的活力[3]。
當代山水畫筆墨的創新具體表現在筆墨語言的拓展、傳統技法的創新、主題與內容的創新、繪畫技法的創新、材質與媒介的創新、觀念與思想的創新等方面。這些創新使當代山水畫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得以不斷發展。
在筆墨語言的拓展上,當代山水畫家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筆法、墨色運用等基本元素,而是通過借鑒西方現代藝術形式,融合不同文化,創造出更為豐富和個性化的筆墨語言[4]。例如,一些畫家運用抽象表現主義的手法,將傳統筆墨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在傳統技法的創新上,當代山水畫家在繼承傳統筆墨技法的同時,也注重對傳統技法的創新。他們深入研究傳統技法的精髓,尋找其與現代技法的結合點,創造出更具現代感和個性化的筆墨技法。例如,一些畫家嘗試運用新的材料和技術,創造出獨特的肌理效果;另一些畫家則通過改變傳統技法的運用方式,創造出更具個性化的筆墨效果。在主題與內容的創新上,當代山水畫家更關注社會現象和問題。他們通過描繪現代都市生活、人類情感、生態環境等主題,表達對當代社會的關注和思考。例如,一些畫家將環保理念融入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另一些畫家則通過描繪人類情感和社會事件來表達對當代社會的反思。在繪畫技法的創新方面,當代山水畫家借鑒西方現代繪畫技法,將其與傳統山水畫技法相結合,創造出更具現代感和個性化的繪畫效果。在材質與媒介的創新方面,當代山水畫家嘗試運用新的材質和媒介增強山水畫的表現力。例如,一些畫家運用拼貼等手法,將傳統山水畫與新材料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另一些畫家則運用新的繪畫工具和技術,創造出更具個性化的筆墨效果。在觀念與思想的創新方面,當代山水畫家關注社會問題,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3 當代山水畫筆墨構成的困境與出路
當代山水畫在創新的過程中,面臨困難和挑戰,想要跳脫出去,就必須認識到原因,之后才能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代山水畫筆墨構成的困境有多方面的表現。一是筆墨傳統的斷裂,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畫家往往缺乏對傳統筆墨的深入了解,導致筆墨傳統斷裂,這致使當代畫家難以在畫面中表現出傳統筆墨的精髓和神韻。二是創新能力不足,當代畫家往往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他們過于追求技法的精湛和畫面的視覺效果,忽視了傳統筆墨的精髓和藝術價值。這使得他們的作品雖然具有新穎的形式和技巧,但缺乏真正的藝術內涵和價值。三是審美趣味的偏離,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使人們的審美趣味發生了偏離。一些畫家過于追求市場效益,為迎合觀者的口味,忽視了藝術的內在價值。四是創作環境的壓力,當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給畫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可能面臨商業利益、市場競爭、社會期望等方面的壓力,因此難以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專注,導致畫作不具備藝術內涵和價值。
當代山水畫筆墨構成的出路可能在于深入學習傳統精髓,同時敢于創新,但不過分拘泥于形式。
深入學習傳統山水畫的精髓,研究古代山水畫作,掌握傳統繪畫理論和技巧,可以了解古代畫家是如何描繪山水的,也可以理解他們的繪畫思想和精神內涵。在創作中嘗試新的筆墨構成方式,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傳統,而是指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5]。例如,可以嘗試用新的視角和構圖來描繪山水,或者使用新的筆墨技巧來表現山水的質感、色彩和層次感。注重表達當代人的精神生活狀態和審美趣味。當代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也在改變。因此,當代山水畫家應該關注當代人的精神生活狀態和審美趣味,通過作品展現當代人的內心世界,堅持從傳統中尋找語言與風格的源生點。盡管時代在變化,但是山水畫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本質和精髓是不變的。山水畫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而且情感表達和思想內涵的體現。因此,當代山水畫家應該注重作品的情感表達和思想內涵,通過作品傳達出自己對自然和社會的感悟。汲取西方構成因素,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構成因素,如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將其融入山水畫創作,可以增強畫面的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例如,運用幾何形狀、抽象線條和強烈色彩,創造出新的山水畫面。探索多重時空的筆墨構建,在傳統山水畫中,畫家通常用二維的平面空間來表達三維的自然空間。
當代水墨山水畫可以嘗試改變這種時空觀,運用多重時空的筆墨構建,將不同時空的元素融入一幅作品中,以表達更為復雜的意境和情感。筆墨不僅是繪畫的工具,還是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當代山水畫家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筆墨技巧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社會的感悟和思考[6]。例如,通過描繪山水的形態、質感、色彩等元素,來傳達出自己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為了保持中國水墨畫的活力,應該推動藝術教育的現代化。具體來說,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水墨畫教學,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例如,可以在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大學教育中引入水墨畫課程,同時鼓勵各種形式的水墨畫社會教學和實踐。
總之,當代山水畫筆墨構成的出路是深入學習傳統,同時敢于創新,并關注當代人的精神生活狀態和審美趣味。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價值的山水畫作品。
4 結語
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借助新的藝術表現媒介,帶動山水畫創作思維、觀念以及藝術語言與繪畫形式的創新。當代中國畫的發展以傳統水墨技法為根基,不斷創新是對傳統中國畫最大的尊重。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們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傳統山水畫的精髓,同時積極探索和創新,以尋找與時代精神相符的藝術表達方式,為山水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期待未來有更多具有時代特色和獨特風格的山水畫作品出現,為觀者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引發觀者的文化思考。
參考文獻:
[1] 張涵瀟.平面構成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的應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3(13):37-39.
[2] 丁美琪.當代中國山水畫中傳統與現代符號的碰撞[J].美與時代,2023(7):21-23.
[3] 王亞東.中國山水畫視覺圖式發展與演變探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3.
[4] 劉長亮.山水畫中色彩的情感表現分析[J].流行色,2023(5):152-154.
[5] 王強.當代山水畫創作的“遠”境空間[J].美術界,2022(12):18-23.
[6] 閆丹彤.山水畫觀念的變遷探析[J].美與時代,2023(5):24-26.
作者簡介:張清(1967—),女,山東濟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與理論。
韓雨晴(2001—),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