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軒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以重復之力,創精彩人生”。
人們常說“熟能生巧”,其實強調的就是重復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認為總是重復一件事是沒有意義的,對此我并不認同。火箭“心臟”焊接師高鳳林,專注為火箭焊接“心臟”40年,他每天的重復難道沒有意義嗎?重復的過程固然枯燥乏味,但重復的同時,帶給我們心志上的磨礪和毅力上的鍛煉,也是不容小覷的。
正所謂,“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重復干同一件事情并不可怕,雖然有時重復會令我們感到煎熬和煩悶,但重復可以讓我們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能,并從中摸索出高效的捷徑,淬煉我們的心志。重復的力量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每一次的重復都在為人生蓄勢,助我們看見更高遠的風景。重復的力量是一股堅忍不拔的心勁兒,讓我們體魄硬朗,精神成長。重復的力量是一種精益求精的信念之力,讓我們不斷發現問題,完善自我。
重復的力量源自于對真善美的更高追求,源自于對知識和技能更深層次的渴望,源自于發自內心的自律和決心。“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一次不成功,那就兩次;兩次不成功,那就三次。堅信不斷重復,反復磨煉,哪怕再遠的路也能到達目的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千百遍重復實驗,實現了“禾下乘涼夢”。航天英雄景海鵬將上萬字的航天手冊和操作指南重復誦讀千萬遍,牢記于心,成就“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的奇跡。全國技術能手丁照民30余年如一日做金屬焊接的工作,在重復中潛心鉆研,攻堅克難,練就了精準高超的焊接技術。他們都以重復的力量尋找到生命的價值,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獲得重復的力量,需要我們有堅定的目標,明白自己“要重復什么,重復到什么程度”;需要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不急不躁,直面困難與挑戰;需要我們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與信心。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嚴謹細心的雕琢,重復著鐘表修復的工作,盡顯匠心。而當代“躺平青年”,面對重復的生活和工作,卻不思進取,一事無成,實不可取。同學們,我們肩負著時代重任,只有甘于不斷重復,悟于不斷重復,才能在重復中積極探索,努力創造出精彩人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人最可怕的懲罰,莫過于重復干毫無意義的活!”實則不然。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世間萬物皆處于重復之中:日月升降,四季輪回,花謝花開,潮起潮落。陳與義詩曰:“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同學們,讓我們在不斷重復中匯聚力量,終有一日,會共享“天地無塵,山河有影”。
【內蒙古扎魯特旗第一中學高三年級】
點評
這篇作文主題明確,中心論點突出,圍繞“重復的力量”逐層展開,起承轉合,過渡自然,議論的脈絡層次清晰,邏輯嚴密。文中,發言者與發言對象不斷互動,有效地凸顯了發言稿的文體特征。事實論據典型,名人名言隨手拈來,化用時文、詩句,增添了文學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