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正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為跨學科融合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工具。本文旨在探析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小學美術與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中的應用,為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1]。
1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現狀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作為新興的交互式技術,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關注。它們通過創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體驗。目前,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學科教學中,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現象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美術、語文課上,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特色。其次,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實驗教學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的教學往往受到時間、空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而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各種教學場景和操作過程,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驗操作,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2]。
2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促進小學美術與語文跨學科融合的理論基礎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社會互動的過程,學習者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構知識。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社會互動情境,促進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從而促進跨學科學習。
藝術教育理論:藝術教育理論認為,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習者發展創造力、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藝術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藝術創作和欣賞機會,從而促進學習者藝術素養的提升。
跨學科教育理論:跨學科教育理論認為,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習者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美術和語文等學科整合在一起,為學習者提供跨學科的學習機會,從而促進學習者的跨學科素養的提升[3]。
3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小學美術與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3.1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3.1.1 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以將經典的藝術作品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名畫時,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置身于畫中,觀察畫家的筆觸、色彩運用以及畫面構圖,更加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和美感。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學習繪畫技巧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獲得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繪畫方式。
3.1.2 豐富藝術作品的呈現方式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各種藝術創作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例如,在學習繪畫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畫布上自由揮灑畫筆,嘗試不同的繪畫技法和風格。在學習雕塑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空間中塑造三維模型,感受雕塑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在學習藝術鑒賞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參觀不同主題的藝術展覽,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個性化學習體驗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4]。
3.1.3 提供虛擬創作環境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藝術文化。例如,在學習世界各國的美術作品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游歷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創作。這種拓展藝術視野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
3.2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2.1 創設沉浸式的文學場景
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以將文學作品中的場景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氛圍。例如,在學習《邊城》時,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入到湘西的小鎮中,感受那里的山水風光和淳樸民風;在學習《紅樓春趣》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看到大觀園的繁華景象和人物形象,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情感。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美感。
3.2.2 增強古文詩詞的直觀感受
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以將古文詩詞中的場景和人物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詩詞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在學習《靜夜思》時,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看到月光下的床前和明亮的月光,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的思鄉之情;在學習《伯牙鼓琴》時,學生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可以看到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故事場景被生動地還原。他們可以代入伯牙在琴前彈奏,鐘子期在旁聆聽的情景,感受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和音樂共鳴。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文詩詞的內涵和美感,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5]。
3.2.3 提升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
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各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和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語境中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例如,在學習口語表達時,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入到一個模擬的社交場合中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練習口語表達能力;在寫作訓練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將自己的文章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并提高寫作水平。這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和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信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3.3 跨學科融合教學案例分析
3.3.1 設計跨學科課程的原則與方法
在設計跨學科課程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二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能力提升;三是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知識的融合與互補。在方法上,本文的教學案例采用主題式教學方法,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將語文和美術兩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利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創建一個虛擬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加深對節日文化的理解。
3.3.2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與美術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
首先,利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將傳統節日的場景進行虛擬呈現。例如,通過虛擬現實眼鏡,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元宵節的燈會、端午節的龍舟比賽等場景,感受節日的熱鬧和喜慶。其次,將美術創作與節日文化相結合。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傳統節日中的美術元素,如燈籠、剪紙、年畫等。然后,利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提供的創作工具,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美術創作,如設計自己的燈籠、制作電子賀卡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還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
4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增強跨學科融合體驗的策略
4.1 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與語文跨學科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開發。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選擇合適的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增強現實展示古詩文描繪的場景,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畫面的同時,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記憶;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名畫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其次,教師應結合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特性,設計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感的教學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繪制三維場景,創作出獨具特色的畫作。這樣的教學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關注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與實際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自由穿梭,拓展他們的想象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虛擬博物館,了解歷史文物背后的故事,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4.2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為了充分發揮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跨學科教學中的優勢,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將其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首先,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預習教學內容,課上則著重進行討論和實踐。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分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環境中進行團隊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方法,利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驗和探究知識。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學作品中的場景,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4.3 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為了保證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需對其進行整合與利用。首先,學校應購買或開發高質量的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滿足教學需求。同時,教師可以與其他學校或教育機構共享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教師應關注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的匹配度,確保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此外,教師還應關注教學資源的更新與維護,確保其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為跨學科教學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將經典的文學作品通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轉化為可視化的場景,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體驗到作品中的場景和情感。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將名畫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欣賞和分析藝術作品。
引用
[1] 陸佳晨.學科融合,激發創造——學科融合視域下小學美術跨學科教學思路[J].讀寫算,2024(5):140-142.
[2] 杜騁域.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施路徑[J].讀寫算,2024(5):69-71.
[3] 邱月.VR技術在小學語文情景教學中的應用[J].漢字文化,2023(6):181-183.
[4] 殷成.VR技術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的應用[J].浦東教育,2023(10):72-75.
[5] 周宇珍.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與語文融合教學實踐研究[J].家長,2021(5):135-136.
作者簡介:倫曉(1993—),女,山東臨清人,本科,二級教師,就職于臨清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