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暉
(遂平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遂平 463100)
大老虎眼酸棗是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花園村農家院中選育的優良單株,樹齡已有40多年,年年豐產、成熟早,甜酸適口,很受市場歡迎。2007 年9 月通過北京市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大老虎眼酸棗,駐馬店市林業技術推廣站于2010 年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所引入,進行了豐產栽培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試驗地面積2.2 hm2,位于駐馬店市遂平縣陽豐鎮陽豐村,前茬種植紅薯、大豆、玉米和蔬菜。園地光照充足,交通便利,水電齊全,pH 值6.5 ~7.2,地下水位3.5 m,年平均氣溫14.8 ℃,年平均降水量802 ~1 226 mm,土壤有機質含量1.39%,株行距2 m ×3 m。
2.1 果實經濟性狀。果實近圓形,縱徑3.08 cm,橫徑2.83 cm,果個中等大,平均單果重12.9 g,最大果重21.7 g,果皮赭紅色,向陽面有褐色斑,果面光滑,果肩圓,有不規則棱起。果梗長0.4 ~0.5 cm。果皮薄而脆,果肉脆熟期呈淺綠色,果肉致密,酥脆,汁液多,甜酸適口,鮮食品質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4.8%,最高達31.2%,可食率96.2%。
2.2 生長結果習性。盛果期樹生長勢較弱,干性中等偏弱。9 年生樹高4.2 m,冠幅1.8 m ×2.7 m,干高50.0 cm,干周29.8 cm,棗頭枝平均長52.6 cm,粗0.93 cm,節間長5.8 ~7.9 cm,永久性二次枝自然生長6 ~12 節,有效結果節數39 節,棗股抽生棗吊能力強,平均可抽生棗吊3 ~9 條,棗吊長度23.0 cm 左右,每一個棗吊一般著生13 ~17 片葉,葉腋著生花序12 ~16 個,定植第2 年坐果率達100%,4 年生樹平均株產11.0 kg,9 年生樹平均株產20.9 kg。花量大、花期長,花器發育良好、自花結果能力強。棗頭花序在不采取任何技術措施的情況下,可自然坐果,且坐果率高,生理落果極輕微,不發生采前落果。
2.3 物侯期及抗逆性。在駐馬店地區,大老虎眼酸棗4 月上旬萌芽,4 月下旬現蕾,5 月15 日左右初花,5月下旬~6 月上旬盛花,棗頭枝盛花期可延續到6 月底。果實7 月下旬為白熟期,8 月上旬為半紅脆熟期,果實發育期65 d 左右。11 月上中旬落葉。大老虎眼酸棗抗逆性和適應性強,抗旱,耐粗放管理,很少有裂果,抗棗縮果病和棗瘋病。
3.1 建園。在發芽前栽植為宜,苗木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有4 條以上主根、主根長為35 cm 左右、須根發達、苗高在100 cm 以上、地徑在1.0 cm 以上的嫁接苗進行建園。封凍前挖穴,規格為80cm ×80cm×80 cm,表土和心土分開各堆在一側,每穴施腐熟的農家肥40 kg,并與表土混合后回填,栽植后輕輕提苗,防止窩根,栽植深度低于原地面2 ~3 cm,并澆透水,然后用地膜覆蓋樹行,距地面80 cm 飽滿芽處定干。
3.2 土肥水管理。生長季節要及時清除雜草,同時除掉棗園內的根蘗苗,以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冬季,棗樹營養帶要深挖,尤其要在樹冠下根群區內深翻,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溫,并挖出越冬害蟲,使之在嚴冬中凍死。為了保證棗樹正常生長和高產,必須施肥,以滿足棗樹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首先是秋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株施腐熟的有機肥30 ~50 kg,以及0.5 ~1.0 kg 的鈣、鎂、磷肥。全年生長季節追肥3 次,分別在萌芽前每株追施人糞尿25 kg,磷酸二氫鉀或磷酸二銨1 ~2 kg,以促進抽枝、展葉和花蕾的形成;其次是在坐果期,每株追施尿素0.5 ~1.2 kg;第三次追肥在果實膨大期,每株追施果樹專用肥1.5 ~2 kg,以增強樹勢,促使棗果發育。施肥后,若土壤墑情不理想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3.3 整形修剪
3.3.1 整形。采用自然圓頭形,全樹共有小主枝8 ~10 個,各主枝的間隔距離為25 ~30 cm,不配備側枝,結果枝組直接著生在小主枝上,結果枝組下大、上小,內大、外小,枝組之間距離為35 ~40 cm,大、中、小型枝組合理搭配,整形時間掌握在4 年以內完成。在整形時力求達到整形結果兩不誤,使畝產量達到最大化。
3.3.2 冬季修剪。主要手段有緩放、短截、回縮、疏枝、拉枝、刻傷、落頭開心等措施,其目的是控制樹高,培養骨干枝、結果枝組,調整樹體結果。①緩放:目的是緩和營養生長,使其多結果。方法是對當年生棗頭不加剪截,使其自然生長,增加棗股數量,盡量提高產量。②短截:目的是促發棗頭,填補空間,特別是對二次枝短截后,可提高棗股的結果能力。方法是對一年生棗頭和二次枝進行短截,留5 個以上二次枝為輕短截,留2 ~3 個二次枝修剪為中短截,剪去全枝長的3/4 左右為重截。③回縮:目的是使衰老的枝組更新復壯,刺激剪口芽發新枝,以便樹冠的更新復壯和枝組的培養。方法是根據空間大小留2 ~4 個二次枝回縮,有分叉枝回縮時,弱枝要回縮到向下的分枝,留位置偏高的枝條,促使弱枝轉旺,達到復壯樹勢的目的。回縮的輕重要依枝干生長勢、空間大小來決定,母枝回縮時,下部的分枝可暫時不剪或少剪。④疏枝:目的是使樹體結構保持通風透光,枝條分布均勻,樹勢均衡,營養集中。方法是疏除冠內的密擠枝、交叉枝、競爭枝、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及沒有空間發展的各種枝。⑤拉枝:目的是打開光照,緩和枝勢,促進花芽分化,增加產量。方法是把主枝或骨干枝角度拉大或引向一方,不要用鐵絲,防止損傷枝干。⑥刻傷:目的是刺激主芽萌發,培養主枝或結果枝組。方法是在二年生或多年生枝上的主芽上去掉二次枝后,在主芽上方約1 cm 處橫刻1 刀,深達木質部,長度為枝條周長的1/3,寬度1 ~2 cm。⑦落頭開心:目的是控制樹體高度,改善樹體內部的光照條件。分2 ~3 年完成,在落頭前幾年,先疏去計劃落頭的中心干上的旺枝,多留結果枝,使樹勢緩和下來后再落頭開心。
3.3.3 夏季修剪。一般在6 ~8 月進行,目的是防止養分無效地浪費,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以提高當年的產量。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①疏枝:將棗股上萌發的新棗頭、徒長枝、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及時從基部疏除,以改善光照條件,減少養分消耗。②摘心:當新梢長到7 ~10 節時,空間小則留3 ~4 個二次枝摘心,空間大則留5 ~6 個二次枝摘心,可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生長發育,為下年培養良好的結果枝組打下基礎。③抹芽:伴隨著棗頭的生長,對枝干上無用幼芽及時從基部抹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④扭梢與拿枝:有發展空間,但生長方位和角度不夠理想的新生枝條,可扭梢處理,有利于緩和生長勢,促進下部芽的萌發,為培養結果枝組做準備。對生長過旺的二次枝及延長枝進行拿枝處理,削弱其生長勢,達到控制樹冠、防止結果部位外移的目的。
3.4 提高坐果率的技術措施
3.4.1 環剝。當棗花開放50%以上時,在主干距地面30 cm 左右處進行環剝,寬度為0.5 cm,操作時切口要平直完整無毛茬,環剝后涂抹辛硫磷10 ~20 倍液,之后再抹藥泥,用塑料布包扎。環剝選擇6 年生以上的樹,4 ~5 年樹齡的可在主枝上環剝,寬度為0.2 ~0.3 cm。
3.4.2 噴施生長調節劑。在盛花期的中期和后期,每間隔7 ~10 d 噴1 次10 ~15 mg/L 赤霉素+0.2%硼砂或硼酸,坐果以后再停止噴施。
3.4.3 花期噴水及放蜂。在干旱年份,干熱風會吹干花朵造成授粉不良而引起有花不坐果的現象,此時要及時噴水,時間最好在每天傍晚,噴水量以葉片滴水為宜。棗樹為蟲媒花,花期放蜂能起到傳粉的作用,每667 m2放1 ~2 箱蜜蜂,開花前1 ~2 d 開始放蜂,盛花末期結束。
3.5 病蟲害防治。在駐馬店棗樹病蟲害主要有棗銹病、焦葉病、棗煤污病、棗粘蟲、黃刺蛾、棗龜蠟蚧、黃斑蝽等。防治方法:落葉后清園,將園內枯枝、病蟲枝、落地果、雜草和落葉集中焚燒,然后全園噴施5 波美度石硫合劑。7 月初至8 月初,是棗銹病發生高峰期,此時及時噴布1∶2∶200 倍波爾多液,間隔30 d 再噴1 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棗焦葉病于6 月上旬開始發病,此時,每隔15 d 交替噴1 次抗枯寧或葉枯凈500 倍液,連噴3 遍,即可控制該病的發生。煤污病是一種昆蟲引起的病害,在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為發病盛期,此時噴施5%利得可濕性粉劑800 ~1 000 倍液,即可控制該病的發生。棗粘蟲一年發生2 ~3 代,當棗芽萌發后,及時噴施50%辛硫磷乳劑1 500 ~2 000 倍液,殺滅第1代幼蟲,當棗芽長到5 ~8 cm 時噴施第2 次,6 月下旬噴第3 次,可完全控制棗粘蟲的發生。棗龜蠟蚧若蟲的孵化盛期在7 月上旬,此時噴施50%可濕性西維因500 倍液,或20%害樸威200 ~400 倍液。在黃刺蛾、黃斑蝽幼蟲孵化盛期,即6 月中旬至7月中旬,每隔8 ~12 d 交替噴施90%敵百蟲1 000 倍液或2.5%滅掃利3 000 倍液,連噴3 次,可完全控制該蟲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