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梅
(遼寧省建平縣馬廠動物衛生監督所 遼寧 建平 122400)
遼西地區飼草資源豐富,是實施羊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的重點示范區,多年來,羊養殖業已經成為遼西地區主要畜牧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在羊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羔羊腹瀉病時有發生,已經成為遼西地區羊生長發育的主要障礙因子之一。羔羊腹瀉病原比較多,對羊自身形成了較大的危害,羔羊腹瀉病發病流行比較普遍,特征不明顯。實施集約化、規模化羊養殖,生產、出售、培育羔羊,是羊場經濟收益的骨干項目,所以,針對此情況,分析羔羊腹瀉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實施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關鍵技術,有效、有序防治羔羊腹瀉病的發生程度與頻次,對集約化、規模化羊養殖場實現穩步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1.1 羔羊出現營養不良。羊養殖場因面積較小活動受限等原因,羔羊出生前的母羊體重輕小,體質偏弱,分娩后母羊乳汁產量低,導致羔羊營養不良。新生羔羊出生后吸允母乳不及時,羔羊體內消化酶、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不足,羔羊出生后便出現饑餓情況,極易形成或導致營養不良性的腹瀉病。
1.2 圈舍環境惡化。羔羊出生處于嚴寒冬季,羊舍環境惡劣,難于抵御嚴寒霜凍,氣溫急劇下降時棚圈保溫不到位,極易產生羔羊的應激性腹瀉病。
1.3 環境條件不衛生。羊舍整體衛生差,養殖環節防疫消毒措施不全面、不系統,病原微生物攜帶于母羊羊體、羊舍周際,羔羊出生后,羔羊吸允母乳、舔食雜物導致病原微生物侵入羊羔消化道,此時,羔羊體內消化器官剛剛啟動,胃酸分泌嚴重不足,當羔羊體內消化道毒素達到相應的指標的時候,對羔羊消化器官的破壞性較大,羔羊腹瀉就會發生。
1.4 羔羊應激反應明顯。集約化規模化羊養殖場,因為羊只是季節性的發情家畜,同步發情的情況較多,羊羔的出生期比較集中。羔羊從出生出欄、育成輔食、分群分欄、斷奶斷尾、防疫驅蟲鑒定多項管理措施對羔羊每一次都是較強的應激,因為產生比較劇烈的應激反應,羔羊應激性腹瀉就會隨之產生。
1.5 羔羊飼養技術不規范。羔羊出生后,由于精飼料與粗飼料搭配在較短的時間內即行實施飼料轉換,用發霉的飼料飼喂羔羊或采用不清潔的水飲羔羊,或所采取的防疫技術不盡合理,或對羔羊驅蟲技術不當,或用藥治病不及時,都會致使羔羊發生腹瀉病。
患病羔羊的臨床癥狀十分明顯。其中精神委頓并厭食,虛弱加起臥難度加大,后臀糞便污染是其主要特征。一般來說,腹瀉占據單純性的較多,單純性腹瀉的羔羊糞便呈淡草綠為主;中毒性腹瀉羔羊糞便呈黑褐色或血色,此為羔羊大腸桿菌、魏氏梭菌中毒所致。
3.1 強化飼料、飼草的科學配備。飼草準備是否充沛,母羊自身的健康狀況如何,關系到羔羊生長發育的優劣。母羊在交配、妊娠、哺乳等主要環節都應科學搭配好精良飼料,確保母羊有充足的營養水平。
3.2 配備好產羔羊活動場地。待產母羊一旦進入產羔期,必須配備好充足活動場所,保持圈舍冬暖夏涼,與此同時,飼喂、飲水設施也要經常性消毒。如此,才能保障母羊生長良好,保障出生羔羊具備健壯的體質,提高羔羊自身的免疫力。
3.3 健全配置衛生防疫設備與措施。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圈舍和母羊體表乳房等的衛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斷臍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臍部,擠去乳塞,確保羔羊及時吃到初乳。對病羔要及時隔離,加強護理。羊場每周不少于兩次全面清掃、消毒圈舍,保持產羔、育羔環境和用具的清潔衛生。魏氏酸菌常發羊場,可于母羊產前35 ~40 d 注射四防苗,大腸桿菌常發羊場,可借鑒仔豬腹瀉病預防辦法,于母羊產前21d 注射K88、K99 等雙價基因工程苗等。
3.4 優化羔羊管理模式。在充分改善羔羊生長環境的基礎上,做到既有利于進行各環節工作,又有利于羔羊生長發育,同時,科學處理各項工作環節,盡量減少對羔羊的應激。飼喂方面,哺乳羔羊以早開食、早補飼、喂以全價代乳顆粒料為好,斷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階段、分體重、逐漸加大全價育肥顆粒料的飼喂量。全價顆粒料,不僅營養價值全面,同時羔羊適口性好、易采食,而且有助于促進羔羊消化系統的發育完善。疾病控制方面,可于飲水或飼料中適量添加抗生素或口服液鹽,春夏高溫季節,要保證羔羊有充足潔凈飲水,增強抗病力。治療方法,堅持早發現、早治療原則,可采用對發病羔羊補液或服用抗生素等,對中毒性腹瀉可配合相應的解毒措施。
4.1 圈舍全面消毒技術。羊養殖場圈舍一方面要保持干燥通風、冬暖夏涼的優良環境,還要注意平時消毒。消毒可分為兩個程序:首先要清掃;其次采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間隔時間每7 d 進行1 次,藥劑采用2.5%~4.5%氫氧化鈉消毒或用1∶2 200 ~2 500 的百毒殺舍羊一并進行消毒。
4.2 圈舍入場處消毒技術。規模化羊養殖場入場處必須建有消毒室,紫外線燈分別設置于消毒室內的側面、頂棚等處;與此同時,在羊養殖場的外部地面設置消毒池,用麻袋片浸潤4.5%的氫氧化鈉藥液,出入羊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必須更換鞋,穿羊養殖場統一配置的專用服裝,每次出入人員同時要實施登記造冊;來往出入車輛處設消毒池,堅持定期噴3%過氧乙酸。在羊舍密閉條件下,舍內無羊需要關閉門窗,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20 ~24 h,然后開窗通風24 h,福爾馬林的用量為25 ~50 ml/m3,加25 ~50 ml 水,加熱蒸發。通常情況下,羊舍消毒每7 d 進行1 次。
4.3 圈舍地面消毒技術。集約化規模化圈舍地表面可用10%漂白粉溶液、4%福爾馬林或12%氫氧化鈉溶液。對病羊尸體暫存處堅持嚴格消毒,用10%漂白粉溶液噴灑地面,然后將表層土壤挖通25~30cm,撒上干漂白粉后充分攪拌土壤,然后進行深埋即可達到消毒的效果。
4.4 羊只糞便消毒技術。采取生物熱消毒技術進行羊只糞便消毒,主要技術流程是:在距離羊場350~500m 以外的空閑地建一堆糞場,把羊糞集中堆成堆后噴撒水分,上面覆蓋塑料薄膜或濕泥封嚴,堆放發酵22~30d 以上,即達到了消毒的效果,又解決了農家肥料的問題。
4.5 圈舍污水消毒技術。對于集約化、規模化的羊養殖場來說,圈舍污水要實施系統性消毒,采用漂白粉進行消毒,用量以1 000 ml 污水用5 ~8 g 漂白粉進行消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