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商丘市動物檢疫和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南 商丘 476100)
生豬屠宰檢疫是保障豬肉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吃上健康肉、放心肉的關鍵,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各級畜牧獸醫行政執法與監督部門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嚴格把守生豬屠宰企業屠宰的每一個環節,執行落實各項綜合防控措施;規范屠宰操作流程、檢查生豬來源,做好宰前檢查,發現疑似疫病的豬,要立即報告并采取控制措施。生豬屠宰標準化,是提升肉制品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生豬肉產品安全和有效供給的必要措施。
1.1 生豬屠宰前檢疫程序。首先,做好入場前的檢查工作,此工作通常是生豬從養殖場到屠宰場之間進行的一系列檢查工作,確保入場生豬符合動物檢疫標準,排除不符合屠宰標準的生豬入場,避免因疏忽導致潛伏在豬體上的病原在運輸途中肆意傳播,完成以上查證驗標工作后,才能進入屠宰前的等待流程。在實際工作中,各地的動物檢疫合格證在格式和內容上略有不同,工作人員要認真仔細查驗,防止弄虛作假行為。其次,檢驗合格的生豬在入場等待屠宰過程中,還需再觀察,并進行必要的各項檢查。主要包括視覺檢查、聽診和觸診等檢查。應用這些方法對生豬動態、靜態、采食、運動等行為進行全面觀察診斷分析,初步判斷生豬健康情況。此過程中,重點觀察生豬排泄狀況,一旦發現患病豬或疑似病豬,要立即采取個體檢疫流程,確保及時發現患病豬,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最后,屠宰前檢查,檢疫員對生豬再一次觀察檢查,觀察精神狀態,走路姿態,皮毛的光澤度,以及是否咳嗽、發燒等判斷生豬是否健康良好,對于運輸途中遭受應激反應出現異常的要及時隔離,嚴重的及時宰殺,宰殺之后對肉制品實施檢疫,確保被屠宰的生豬健康良好后才能開具屠宰單,進入正常的屠宰流程。
1.2 屠宰后的檢疫程序。宰后的檢疫工作也是發現豬疫病的關鍵環節,工作流程復雜程度不亞于屠宰前,宰后主要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檢疫:第一,體表、頭、蹄部位,查看體表皮膚顏色是否有變化,是否有紅斑丘疹和痘瘡病灶,蹄部是否有水泡潰瘍跡象,頭部是否有炭疽化膿現象,如果有必須采取無害化處理。另外針對咬肌檢驗是否有無囊尾蚴等寄生蟲;第二,內臟檢測,查看內臟質地是否有彈性,心臟、腎臟、肺臟的大小形狀以及色澤和彈性是否病變,查看心臟二尖瓣是否存在豬丹毒病變,查看肝臟血管有沒有寄生蟲,肺臟是否有出血點和化膿現象,腸胃脾是否有出血,水腫、壞死和潰瘍現象,大小是否正常。觀察脾臟組織是否存在炎癥、壞死、梗死病理性變化。最后剝離生豬的橫膈肌膜,用肉眼觀察是否發生病變,同時采樣制成涂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若有旋毛蟲存在,應及時采取無害化處理。第三,在做好上述部位屠宰檢疫的前提下,還應檢查生豬的面部、腹部乳房、蹄部是否有水皰病灶,進一步排查口蹄疫、豬瘟、水皰病等傳染病。
2.1 銷毀措施。農業農村部相關文件規定,經檢驗有危害和病害的動物尸體應做無害化處理,將整個尸體或者病變部位切割下來,用封閉消毒的專用密閉車運輸到焚燒廠,然后投入到焚化爐中焚燒炭化。
2.2 深埋處理措施。深埋處理是將病死豬尸體消毒密封后,專車運往深埋的地點,深埋位置選擇遠離居民區、河流、學校、工廠、主干道路,根據豬的數量來決定坑的大小,坑內用生石灰消毒,坑深2.5 m 左右。為切斷病原,將病死豬放入后,將污染的泥土和繩索一并深埋,深埋后夯實土層,坑表層周圍進行全面消毒,徹底滅菌,然后放上警示標牌禁止靠近。
2.3 無害化高溫生物降解技術。收集病死生豬尸體,在無菌條件下,采集尸體病變組織做病理學檢測。然后采用無害化高溫生物降解方法將病死動物尸體放入密閉的處理室內,添加15%~25%的輔料密封處理,經過6 ~10 h 的高溫處理后,加入降解活化菌進行生物發酵自然降解,降解完畢后,采集處理后的殘渣與處理前樣本進行對照,檢查病原殺滅情況。如殘渣中檢測不到病原,證明無害化高溫生物降解處理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