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周應兵 蒲進平 王克躍 羅科梅 吳勇 肖丹 呂發厚 徐健 梅娟 童正彬 宋江 崔權仁 謝強



摘要 為充分發揮湘煙7號的生產潛力,優化配套生產技術,采用裂區設計,研究了9種不同的田間結構對湘煙7號產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打頂時留葉21片、下部葉優化 4片和打頂時留葉22片、下部葉優化 5片,這2種田間結構最有利于湘煙7號獲得較高的煙葉產量和較好的煙葉質量。
關鍵詞 田間結構;產質量;湘煙7號
中圖分類號 S 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6-00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0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ffects of Fiel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Xiangyan 7
WU Lei1,ZHOU Ying-bing2, PU Jin-ping1 et al
(1.Luzhou Branch of Sichuan Province Tobacco Company, Luzhou, Sichuan 646000;2.Institute of Tobacco,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Xiangyan 7 and to optimize the supporting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effects of 9 different field structure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Xiangyan 7 were studied by split plot design.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field structures were 21 leaves left after topping and 4 leaves removed at the bottom, and 22 leaves left after topping and 5 leaves removed at the bottom.These two field structures were most favorable for Xiangyan 7 to obtain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Key words Field structure;Production quality;Xiangyan 7
湘煙7號遺傳性狀穩定,田間長勢強,抗早花,易烘烤,抗黑脛病,中抗青枯病,是一個兼顧品質、抗病、產量等方面的優良新品種,適宜在華中煙區、華南煙區和東南煙區種植[1]。瀘州煙區是四川省的重要煙葉產區之一,也是國內多家重點卷煙工業企業的煙葉原料基地。但煙區進入7月份以后,容易出現高溫天氣,造成煙葉假熟,影響煙葉質量,制約煙區可持續發展。為了優化瀘州煙區的烤煙品種布局,篩選出適宜瀘州煙區的烤煙新品種,筆者于2021年引進了烤煙新品種湘煙7號在瀘州進行試驗與示范,結果顯示湘煙7號在瀘州煙區的適應性較好,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同時其他地區對湘煙7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種特性、移栽期[1-2]等方面,在田間結構優化等方面研究較少。為了充分發揮湘煙7號的生產潛力,找出煙株田間結構與最佳產質量的平衡點,實現“良種”與“良法”相配套[3-4],筆者從煙株田間結構優化方法與有效留葉數2個因素,采用裂區設計,研究了9種不同的田間結構優化處理對湘煙7號產質量的影響,以期為瀘州煙區優化湘煙7號配套技術提供理論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瀘州市古藺縣大寨鄉大寨村進行。土壤類型為潮土,pH 6.07、堿解氮184.9 mg/kg、速效磷和速效鉀 248.5 mg/kg、有機質4.17%;前茬為蘿卜,深耕曬垡超過15 d。
1.2 供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湘煙7號,由湖南省煙草科學研究所選育,2020年通過審定。
1.3 試驗設計
采用裂區設計,以打頂后保留的總葉片數為主處理(A處理),以下部葉優化的葉片數為副處理(B處理)。主處理設3個水平,分別為21片(A1處理)、22片(A2處理)、23片(A3處理);副處理3個水平,分別為4片(B1處理)、5 片(B2處理)、6片(B3處理),重復3次。
試驗育苗采用漂浮育苗,1月21日播種,4月8日移栽,施氮量為105 kg/hm2,氮磷鉀比例為1.0∶2.0∶3.5 ,按照當地的做法進行穴內環狀施肥。每個小區種植4行,每行30株,120株/區。行距1.2 m,株距0.5 m。四周設保護行。從7月1開始第1次采烤,到8月15日采烤結束,共采收5次。主處理葉片數足夠就開始打頂;副處理同一時間進行下部葉優化。其他栽培措施按照當地烤煙生產技術方案進行。
1.4 調查及測試分析項目
田間進行各處理組合的農藝性狀調查 [5]。采收結束后按小區分級計產[6]、按2022 年煙葉收購價格計產值。選取各處理組合的C3F等級煙葉各1.0 kg,分別進行外觀質量描述、化學成分分析和感官評吸質量鑒定。 煙葉化學成分分析如下:采用硫酸-過氧化氫消解液總凱式氮法測定總氮;采用硫酸-過氧化氫消解火焰光度計法測定總鉀;采用鐵氰化鉀比色法測定總糖、還原糖,鹽酸萃取法測定煙堿;采用硝酸銀滴定法測定氯離子;原煙感官質量評價則由安徽中煙技術中心進行評吸,并出具評價報告。
1.5 統計分析
采用DPS軟件對經濟性狀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同一主處理的不同副處理之間的農藝性狀差異較小,不同主處理的同一水平副處理之間的農藝性狀有一定差異,株高隨著留葉數的增加而增高;除B1處理外,腰葉寬隨著留葉數的增加而變窄。此外,頂葉長度隨著留葉數的增加而變短,頂葉寬度隨著留葉數的增加而變窄,其他性狀沒有規律性的變化。
2.2 不同處理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2.2.1 產量。
由表2可知,不同主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副處理間,副處理B1與B2間差異不顯著,但B1、B2處理都與B3處理有極顯著差異。湘煙7號留葉數(21、22、23片)對煙葉產量的影響不顯著,隨留葉數增加,產量呈下降的趨勢,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7];而下部葉優化片數對煙葉的產量影響較大,優化4片和優化5片2種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但優化6片處理與其他2種處理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煙葉產量明顯降低。
由表3可知,在主處理A1水平下,下部葉片優化數量對產量影響較大,隨著優化葉片數量的增加,煙葉的產量也隨之降低,并且達到顯著差異,特別是優化6片葉時,減產明顯,與優化5片或4片時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而優化5片葉的產量也與優化4片葉的產量差異葉達到顯著水平。在主處理A2水平下,下部葉片優化數量對產量同樣有較大的影響,其中優化4片葉與優化5片葉時的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優化6片葉與優化5片葉間煙葉產量差異顯著。在主處理A3水平下,下部葉片優化數量對產量影響較小,隨著下部葉片優化數量的增加,煙葉產量有下降的趨勢,但優化4、5和6片下部葉各處理間的產量差異不顯著。
從不同主處理條件下的副處理之間的產量差異可以看出,隨著有效葉片數的增多,下部葉優化片數對煙葉產量的影響逐漸變小,有效葉片數的增加對產量的調節能力也隨之增加。通過對不同處理的有效葉數的分析可以發現,可采葉片數達到17片時,煙葉的產量可以穩定在較高的水平,因此湘煙7號的有效葉片數保持在17片,可獲得較理想的產量。
綜上,為了獲得最大的產量,湘煙7號在打頂時總葉片數21片時,下部葉優化4片最適宜;在打頂時總葉片數22或23片時,下部葉優化4或5片均較為適宜。
2.2.2 產值。
由表2可知,煙葉產值方差分析顯示,主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副處理B1與B2間差異不顯著,但B1、B2處理都與B3處理有極顯著差異。湘煙7號留葉數(21、22、23片)對煙葉產值的影響不顯著;而下部葉優化的片數對煙葉的產值影響較大,優化4片和優化5片2種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優化6片處理的煙葉產值下降明顯,與上述2種處理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在主處理A1水平下,下部葉片優化數量對產值影響較大,隨著優化葉片數量的增加,煙葉的產值也隨之降低,優化5片葉與優化4片葉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是下部葉優化6片時,產值降低明顯,與優化5或4片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因此,下部葉優化4片產值最高。
在主處理A2和A3水平下,隨著下部葉片優化數量的增加,煙葉的產值也隨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低的幅度較小,各副處理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無論A2處理還是A3處理,都是以下部葉優化4片的處理產值最高,而優化6片的產值最低并且與優化4片或優化5片的差異較大,優化5片與優化4片處理的差異較小。
分析主處理不同水平下的副處理之間的產值差異,結果顯示所有主處理的各副處理,都是以下部葉優化4片的產值最高、優化6片的產值最低。由此表明,為了獲得最大的產值,下部葉優化的片數不宜多于4片。
2.2.3 均價。由表2可知,主處理之間、副處理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無顯著變化規律,說明在留葉數為21、22、23片,下部葉優化4、5、6片對均價的影響不顯著。
2.2.4 上等煙比例。由表2可知,主處理之間、副處理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在留葉數為21、22、23片,下部葉優化4、5、6片對上等煙率的影響不顯著。
2.2.5 上中等煙比例。
各處理的上中等煙率經方差分析表明,主處理之間、副處理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在留葉數為21、22、23片,下部葉優化4、5、6片對上中等煙率的影響不顯著。
2.3 不同中處理原煙外觀質量比較
由表4可知,不同留葉數配合不同結構處理對湘煙7號外觀質量影響不顯著,這與表4結果一致。顏色均為金黃、色度強、身份中等,葉片結構疏松。各處理組合的原煙外觀質量沒有明顯差異。
2.4 不同處理原煙化學成分比較
由表5可知,主處理為A1水平時,B1處理的化學成分比B2、B3處理更加協調;主處理為A2水平,B2處理的化學成分比B1、B3處理更加協調;主處理為A3水平時,B1處理的化學成分比B2、B3處理更加協調。
2.5 不同處理原煙感官評吸質量比較
由表6可知, A1B1、A1B2、A2B2 這3個處理組合的原煙感官評吸質量較好,其余處理組合的原煙感官評吸質量有所降低。
3 小結
湘煙7號打頂留葉在21~23片,煙葉的產量、產值、均價、上等煙比例和上中等煙比例沒有顯著差異。下部葉優化片數對煙葉的產量、產值有顯著影響,對原煙的均價、上等煙比例、上中等煙比例和中部原煙的外觀質量沒有顯著影響,對原煙的化學成分和感官質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湘煙7號在打頂留葉21片(A1處理)時,下部葉優化4片處理(B1處理)最好,其產量、產值最高,原煙化學成分和感官質量都最好。打頂時留葉22(A2處理)時,下部葉優化5片最好。其下部葉優化5片處理比優化4片處理的產值略有下降,但原煙化學成分和感官質量最好。打頂時留葉23片(A3處理)時,下部葉優化4片處理最好,其原煙感官質量最好,產量產值也最高;但無論下部葉優化4、5或6片處理,其原煙的感官質量都表現為差于主處理A1和A2的各副處理 。因此,湘煙7號的打頂留葉數達到23片時,煙葉的質量會有所下降。
湘煙7號打頂時留葉21片、下部葉優化 4片打頂和打頂時留葉22片、下部葉優化 5片,這2種田間結構最有利于湘煙7號獲得較高的煙葉產量和較好的煙葉質量。
4 討論
在實際生產中,田間結構優化作為提高煙葉收購等級結構的有效田間措施,得到廣泛認可,但由于煙株生長受各種外界條件的影響比較復雜,不能盲目通過去除不適用煙葉或增加留葉數,否則會導致煙葉化學成分趨向不協調。因此,在煙草生產實踐中,既要考慮到煙葉的產量、產值,又要兼顧煙葉的工業可用性[8-10]。
湘煙7號在瀘州的田間表現較為突出,產量高、產值高、易烘烤、病害輕;2022年大田前期遇到了低溫天氣,但該品種仍然有足夠的葉片數,沒有表現出早花的現象,驗證了該品種具有耐低溫、抗早花的優良特性,適宜早移栽。加快該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的本地化,可使該優良品種盡快應用于瀘州的烤煙生產。
綜合試驗結果來看,瀘州煙區湘煙7號打頂時留葉21片、下部葉優化 4片打頂和打頂時留葉22片、下部葉優化 5片,產質量協調性較好。首先,留葉 21、22片煙株的株型為腰鼓型,使田間有良好的光照及通風透光條件,煙株田間長勢長相良好;其次,留葉21片,下部葉優化 4片打頂和打頂時留葉22片、下部葉優化 5片煙葉綜合產值效益、產量、表現最好,既能滿足商業企業對煙葉收購等級結構的需要,也能保障煙農的經濟收入;最后,采用以上田間結構優化方法的煙葉化學成分協調性和評吸質量較好,工業可用性也最佳。當然,還應根據實際的打頂時間、煙株有效葉數和煙株生長情況,靈活采取適宜的田間結構優化措施,才能獲得煙葉外在產、質量的相對諧調。
參考文獻
[1]胡日生,向世鵬,蒲文宣,等.烤煙新品種湘煙7號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國煙草科學,2022,43(4):1-5.
[2] 袁小康,張勝,張明發,等.湘西中海拔地區湘煙7號適宜移栽期的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2022,50(3):30-37.
[3]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4] 宮長榮.煙草調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5] 國家技術監督局.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YC/T 142—199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烤煙:GB 2635—9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2.
[7] 唐永紅.烤煙產質量與施鉀量及留葉數變化規律的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1998(3):23-24,29.
[8] 戴勛,王毅,張家偉,等.不同留葉數對美引烤煙新品種NC297生長及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101-103.
[9] 張繼旭,高遠,竇玉青,等.煙葉等級結構優化關鍵技術措施的綜合效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9):30-33.
[10] 韓治建,牛瑜德,楊宏星,等.不同打葉數量對秦巴山地烤煙等級結構及工業可用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3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