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已經從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廣播電視轉向了數字媒體,特別是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具有生動形象、簡潔明了、易于傳播等優勢,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成為新聞媒體面臨的重要挑戰。因此,新聞媒體需要優化傳播策略,創新傳播內容,以更好地實現新聞信息的有效傳播。文章采用文獻綜述法和案例分析法,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的發展情況,探討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傳播內容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吸引受眾注意、增強媒體影響力、引領媒體發展等。文章結合理論與具體案例,提出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傳播內容的創新路徑,包括內容形式創新、內容題材創新、內容互動創新、內容傳播創新等。這些策略可以幫助新聞媒體更好地適應短視頻時代的需求,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與此同時,新聞媒體也要兼顧新聞的真實性、公正性和客觀性,避免出現誤導受眾的情況。文章希望能夠為深入研究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傳播內容的創新策略提供更多參考。
關鍵詞: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傳播內容;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3-0095-03
短視頻時代,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信息。短視頻因時長短、傳播靈活,更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迅速發展。短視頻新聞別具一格的播報形式為新聞類產品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簡單、直接的展示形式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年輕人對新聞的刻板印象,還能降低他們的理解難度,進而對新聞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短視頻時代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新聞媒體不僅在形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將短視頻作為傳遞新聞信息的主要手段,還在內容上進行了深度挖掘,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這種直觀、快速的傳播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使新聞內容能夠更廣泛地觸達受眾[1]。
與此同時,新聞媒體也積極與用戶互動,通過評論、點贊、分享等功能,使用戶主動參與到新聞的傳播過程中,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這種互動方式不僅提升了用戶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也為新聞媒體提供了寶貴的反饋意見,有助于更好地調整策略,滿足用戶需求[2]。
當然,新聞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內容質量監管不足、競爭壓力大等。但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新聞媒體的創新能力,促使其不斷適應并引領短視頻時代的發展潮流。
(一)吸引受眾注意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和短視頻的流行,用戶對新聞內容的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更傾向于獲取簡潔、有價值、多樣化的信息,對傳統長篇累牘的新聞報道已經失去興趣。因此,新聞媒體必須創新傳播內容,提供符合用戶需求的短視頻新聞[3]。相關市場調研顯示,從用戶對短視頻新聞的接受程度來看,有85%的用戶表示喜歡或非常喜歡觀看短視頻新聞,而只有15%的用戶表示不喜歡或不太喜歡。從用戶對短視頻新聞內容的需求來看,有65%的用戶表示希望看到不同領域和話題的短視頻新聞,有70%的用戶則表示希望看到不同觀點和解讀的短視頻新聞[4]。(見圖1、圖2)


(二)增強媒體影響力
通過提供有深度、有思想、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可以讓用戶對新聞媒體產生更多的信任和認可,從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增強影響力。例如,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媒體不僅要深入報道各國政府的政策和行動,還要深入到一線,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人們進行采訪,呈現氣候變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和挑戰[5]。深度報道的形式,能夠讓用戶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的背景、發展和影響,從而提高用戶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和認可。
(三)引領媒體發展
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的內容創新也是引領媒體發展趨勢的重要體現。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新聞媒體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通過對用戶行為、興趣、偏好等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新聞媒體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用戶的興趣,從而為用戶提供精準化的新聞內容。基于用戶畫像和數據分析,新聞媒體可以為每個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推薦[6]。與此同時,新聞媒體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分享功能,將新聞內容快速傳播給更多用戶。這些創新不僅可以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和質量,還可以增強用戶黏性,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內容形式創新
短視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新聞傳播方式。新聞媒體通過精心剪輯和制作,可以將最新的新聞事件或熱點話題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現給觀眾。這種形式不僅具有實時性,能夠快速地傳遞新聞信息,同時也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激發他們對新聞內容的興趣。另外,短視頻新聞通常以簡短的視頻片段為主,時長通常在幾十秒到幾分鐘之間。這種長度使得觀眾可以快速地獲取新聞信息,而不會感到厭煩疲勞。同時,短視頻新聞通常會使用生動的音效、音樂和圖像來增強視覺效果,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聞內容[7]。
例如,央視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我是代表委員》《兩會三分鐘》等短視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現了代表委員們的發言和會議進程,通過場景再現、個性敘事、碎片整合等方式,將新聞的嚴肅性與短視頻的活潑性高度整合,不僅拓展了主流話語的傳播空間,也豐富了主流話語的傳播形式[8]。
(二)內容題材創新
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需要對內容題材進行創新,以滿足觀眾的需求。其中,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和科技前沿是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的重要內容題材[9]。
社會熱點是短視頻時代新聞媒體的重要素材之一,涵蓋了各種社會動態,包括社會事件、文化現象、民生問題等。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新聞媒體可以將社會熱點的背景、原因、影響等呈現在觀眾面前,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社會動態[10]。
例如,某新聞媒體在報道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時,通過短視頻形式呈現事故現場的情況和進展。視頻中可以看到事故現場的交通堵塞和救援人員的緊張工作,以及受傷人員的救治和家屬的等待。新聞媒體還可以在短視頻中呈現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和分析,以及專家對事故原因的解讀和預防措施的建議。
(三)內容互動創新
短視頻時代,內容互動創新是新聞媒體與用戶之間建立緊密聯系的關鍵。通過互動評論、投票調查等方式,新聞媒體可以增強與用戶的互動和交流,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同時提高觀眾的參與度。
互動評論是新聞媒體與用戶之間進行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短視頻平臺,用戶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評論和留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回復評論、引導討論等方式,與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同時,新聞媒體還可以通過評論區的監管和管理,保證互動評論的質量和氛圍[11]。
例如,某新聞媒體在報道一起交通事故后,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相關新聞。在評論區,網友紛紛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包括對事故原因的猜測、對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對交通安全問題的關注等。針對這些評論,新聞媒體積極回復,與觀眾進行互動和交流。他們提供更多的事故細節和相關報道,分享官方調查結果,以及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和解釋。同時,他們還引導其他用戶進行討論,如提醒大家關注交通安全,討論如何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等[12]。
(四)內容傳播創新
短視頻時代,內容傳播創新是新聞媒體擴大影響力、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通過跨平臺傳播、直播報道和個性化推薦等方式,新聞媒體可以更有效地傳遞信息,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提高傳播效果和用戶滿意度[13]。
1.跨平臺傳播
新聞媒體可以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新聞網站等多個平臺上進行新聞內容的傳播,讓更多用戶接觸到新聞信息。通過不同平臺的優勢和特點,新聞媒體可以針對不同受眾群體進行精準傳播,提高傳播效果和影響力[14]。例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短視頻新聞,利用社交網絡的分享和互動功能,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和討論;在新聞網站上發布長篇報道,滿足用戶深度閱讀需求,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和細節;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直播報道,利用平臺的實時性和互動性,讓觀眾實時了解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和最新動態[15]。
2.個性化推薦
通過分析觀眾的興趣和喜好,新聞媒體可以向觀眾推薦相關的新聞內容和話題。這種個性化推薦不僅可以提高觀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還可以提升觀眾對新聞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例如,根據觀眾的歷史瀏覽記錄和興趣愛好,新聞媒體可以向觀眾推薦相關的新聞內容和話題,引導觀眾進行深入閱讀和討論。
短視頻時代,新聞報道運用短視頻的形式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的變化,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需求。不斷創新新聞媒體的傳播形式和內容,不僅可以提高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也可以更好地適應短視頻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玲.自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傳播優化路徑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7):151-153.
[2] 王興艷.探討多媒體視角下新聞類短視頻制作與傳播[J].明日風尚,2023(17):43-45.
[3] 仇瑰麗.融合視角下短視頻新聞轉型發展探索[J].新聞文化建設,2023(16):106-108.
[4] 黃智淵.新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傳播態勢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3(15):155-157.
[5] 馮亮.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J].新聞文化建設,2023(15):164-166.
[6] 卜俊成.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傳播優勢及發展路徑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 2023(8):112-115.
[7] 田超.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傳播效應分析[J].中國報業,2023(15):88-89.
[8] 張圣龍.媒體融合背景下短視頻新聞傳播創新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4):20-22.
[9] 孫意亭.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的生產與傳播[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3):38-40.
[10] 袁麗麗.短視頻新聞創新路徑探析[J].中國有線電視,2023(2):68-70.
[11] 吳驥.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短視頻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策略[J].新聞文化建設,2021(20):179-180.
[12] 呂芙蓉.短視頻新聞傳播方式的發展前景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19):156-157.
[13] 葉張迪.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發展探究[J].傳媒論壇,2021,4(14):43-44.
[14] 余鴻康.全媒體時代國際新聞短視頻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研究:以“全球拍工作室”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17):10-12,21.
[15] 鞠超.短視頻: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資源的價值體現[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9):15-17.
作者簡介 張歐,記者,廣漢市融媒體中心網絡編輯部主任,研究方向:短視頻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