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高永平,荊蕾,李小麗,秦芳,張潔莉,劉闊,周云芝
(應急總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北京 100028)
過度動態氣道塌陷(excessive dynamic airway collapse,EDAC)是由于縱向彈性纖維的虛弱和萎縮,導致結構完整的氣管壁后膜部過度向前移位,致使氣道管腔狹窄超過50%的病理狀態,但沒有軟骨塌陷;氣管支氣管軟化癥(tracheobronchomalacia,TBM)是指:氣管-支氣管壁軟骨結構完整性喪失,且肌彈性體張力減退,所致的氣管-支氣管壁塌陷[1-2]。兩者因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如:呼吸困難、咳嗽和喘息等,被統稱為過度中央氣道塌陷[3]。對于EDAC的治療,主要為:非侵入性的持續氣道正壓通氣、雙水平正壓通氣、侵入性的支架置入和手術治療[1,4]。然而,氣道正壓通氣只能短暫地緩解臨床癥狀,并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支架置入往往伴隨著分泌物潴留、感染和肉芽增生導致的再狹窄等并發癥。手術治療對患者損傷大,風險高,并發癥多,并且存在一定限制。隨著臨床對EDAC 認識的提高,識別臨床危險因素和改進治療,是至關重要的。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是治療EDAC 侵入性較小的新技術之一,通過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使局部組織攣縮,形成瘢痕,從而改善氣道塌陷。目前,國外有少量文獻[5-6]報道了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EDAC 的效果,臨床反饋較好。國內此類報道較罕見。因此,本研究對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循證醫學證據。
回顧性分析北京應急總醫院2018 年1 月-2022年8月收治的13例EDAC,并接受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合并TBM,分為單純EDAC 組(n=6)和EDAC+TBM 組(n=7)。其中,女7例,男6例,年齡21~91歲,平均(56.90±20.00)歲,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和嗜睡。氣道塌陷異常程度評價中,4例為2級,4例為3級,5例為4級。病因構成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結核、氣道感染和腫瘤。見表1。

表1 13例EDAC患者臨床資料Table 1 Clinical data of 13 EDAC patients
納入標準: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等癥狀,且改良英國醫學研究學會呼吸困難指數(modified version of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2 級;根據CT 等輔助檢查和臨床表現懷疑為EDAC,并在麻醉支氣管鏡下,證實存在明確的膜部受損,導致其凸向管腔,引起氣道管腔狹窄50%及以上,伴或不伴有氣管支氣管軟骨環完整性受損,出現氣道扁平軟化者。排除標準:單純從臨床表現、CT和肺功能等輔助檢查懷疑EDAC,未經支氣管鏡確診者;無明顯呼吸系統癥狀者;臨床資料不全,沒有后續隨訪者;經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后,置入氣道支架仍無法觀察塌陷改善情況者;惡性腫瘤患者氣道塌陷處存在腫瘤侵犯,無法準確評估氣道塌陷程度者。
1.2.1 硬質支氣管鏡 德國Storz公司生產,型號:12號。
1.2.2 可彎曲電子支氣管鏡 Olympus 公司生產,型號:BF260或290。
1.2.3 高頻噴射呼吸機 TwinStream公司生產。
1.2.4 激光治療儀 安徽得邦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半導體激光治療儀(型號:DJL-050M4)。
1.2.5 光導纖維 安徽得邦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型號:DJL30-400H。
在進行充分術前評估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平臥位,在全身麻醉下經口置入硬質支氣管鏡,直至聲門下,位于病變上端,距離病變處長度 > 1 cm。經硬鏡進入軟鏡進行觀察,找到病變部位后,經鉗道置入激光光纖,行膜部激光成形術治療。激光功率為8~15 W,激光纖維尖端伸出支氣管鏡鉗道1至2 cm,避免損傷支氣管鏡。進行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時,停止供氧,避免氣道著火。激光成形術治療采用點射,避免損傷深度無法控制,以免出現氣胸和大血管損傷。激光光纖尖端斜對膜部,與膜部的距離為2~5 mm,在膜部均勻、有序地行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壞死物質用活檢鉗取出。整個支氣管鏡下治療過程大約為10 min。
1.4.1 mMRC 采用mMRC評價呼吸功能:只有在劇烈活動時感到呼吸困難,為0級;在平地快步行走或在爬小坡時出現氣促,為1級;在平地行走時速度較同齡人慢,或由于氣促需要停下來休息,為2 級;在平地行走100 m 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喘氣,為3級;由于出現明顯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間,或在穿脫衣服時出現氣促,為4級。
1.4.2 氣道塌陷異常程度 無氣道異常,為1 級;氣道塌陷出現在一個主支氣管或葉支氣管,或一個氣管區域(上、中、下)的局灶性異常,為2級;氣道塌陷出現在兩個相鄰,或至少兩個不連續區域的多灶性異常,為3級;氣道塌陷出現在兩個以上的相鄰區域的彌漫性異常,為4級[7]。
1.4.3 病變部位描述 采用中央型氣道八分區法進行描述:Ⅰ區為主氣管上1/3 段,Ⅱ區為主氣管中1/3段,Ⅲ區為主氣管下1/3段,Ⅳ區為隆突,Ⅴ區為右主支氣管,Ⅵ區為右中間段支氣管,Ⅶ區為左主支氣管近1/2段,Ⅷ區為左主支氣管遠1/2段[8]。
1.4.4 氣道管腔狹窄程度 采用FREITAG 等[9]的分級方法,根據管腔橫截面積減少百分比,將氣道狹窄程度分為6 級:0 級為無狹窄,1 級為狹窄 < 25%,2 級為狹窄25%~49%,3 級為狹窄50%~74%,4 級為狹窄75%~89%,5級為狹窄90%至完全堵塞。
觀察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氣道管腔狹窄程度、6 min 步行試驗、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氧合指數和mMRC。氧合指數=動脈血氧分壓(mmHg)/吸入氧濃度百分比(%)。
1.6.1 有效 經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復查支氣管鏡,無膜部塌陷,或呼氣相管腔塌陷較前好轉,且氣道管腔狹窄 < 50%,治療前后,氣道管腔狹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2 無效 患者癥狀無好轉,復查支氣管鏡,仍存在膜部塌陷,且管腔塌陷,使得氣道管腔狹窄程度較治療前相同或加重,治療前后氣道管腔狹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Wilcoxon 符號秩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名患者共進行了17 次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其中,4 例(1 例EDAC,3 例EDAC+TBM)進行了2次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對于伴有肉芽增生和腫瘤占位的氣道狹窄患者,給予氬氣刀消瘤、球囊擴張和二氧化碳冷凍等治療。
2.1.1 單純EDAC 組 治療后1 周,所有患者癥狀均好轉,氣道管腔狹窄程度、mMRC 和6 min 步行試驗較術前有明顯改善。在6個月的隨訪中,所有患者癥狀改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氧合指數、FEV1%、6 min 步行試驗和mMRC 較術前好轉,并維持穩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有效率為100%。

表2 單純EDAC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DAC group
2.1.2 EDAC+TBM 組 治療后1 周,所有患者癥狀均得到好轉,氣道管腔狹窄程度、氧合指數和mMRC 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因部分患者未能完成肺功能檢查,沒有行FEV1%比較。在1 個月的隨訪中,患者的氧合指數、6 min 步行試驗、氣道管腔狹窄程度和mMRC 評分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5 例患者治療后8 d~6 個月內,再次出現呼吸困難并加重,甚至需要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復查支氣管鏡,可見膜部塌陷、管腔瘢痕狹窄和肉芽增生,需進一步行反復凍融、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等氣道治療。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有效率為28.57%。

表3 EDAC+TBM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DAC combined with TBM group
兩組患者在進行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后1周內,再次復查氣管鏡,治療部位均會出現局部少量壞死物附著,清理后,可見黏膜輕度充血水腫。6例患者1 個月內復查支氣管鏡時,出現少量肉芽增生(EDAC 組1 例,EDAC+TBM 組5 例),經支氣管鏡下吸引或凍融治療,可清除。兩組患者均未見氣道著火、氣道大出血、氣道穿孔和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發生。
2.3.1 典型病例1 病例序號1 女,48 歲,主因間斷咳嗽、活動后氣短2個月余入院。支氣管鏡下可見V 區支氣管管壁塌陷狹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5 級,黏膜光滑,未見新生物。治療后病情好轉,爬樓時偶有氣短,1 周后復查支氣管鏡,可見管腔塌陷狹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3 級,氣道黏膜上覆蓋少許壞死物,1個月后復查支氣管鏡,可見管腔塌陷狹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2級。見圖1。

圖1 典型病例1Fig.1 Typical case 1
2.3.2 典型病例2 病例序號6 女,21 歲,主因間斷咳嗽、咳痰7個月余入院,自覺活動后氣短。支氣管鏡下可見支氣管管壁塌陷狹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3級,黏膜光滑,未見新生物。治療后偶有咳嗽、咳痰,無明顯活動后氣短,1周后復查支氣管鏡,可見氣道管腔狹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1 級,1 個月后復查支氣管鏡,氣道管腔狹窄程度1級。見圖2。

圖2 典型病例2Fig.2 Typical case 2
EDAC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其總體患病率尚不明確。一項診斷伴有肺氣腫的吸煙患者的研究[10]中,EDAC 患病率為13.4%,而一項對于45~80 歲吸煙者的多中心研究[11]中,EDAC患病率為5%。支氣管鏡檢查被認為是診斷EDAC的金標準,而高分辨率動態CT 掃描是公認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與支氣管鏡檢查有良好的相關性,但需要規范的圖像收集和專業的影像知識[2,12]。呼氣性中央氣道塌陷可能在清醒鎮靜下變得明顯[13]。本研究入組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經支氣管鏡檢查確診,并且將支氣管鏡下直接觀察到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作為衡量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更加具有直觀性。患者癥狀、氧合指數、6 min 步行試驗和mMRC 評分等指標具有相關性,但不具有特異性[14],作為本研究觀察的次要指標。EDAC多見于一些繼發性疾病,如:氣管插管后或氣管切開后損傷、肺氣腫、慢性氣道炎癥、復發性多軟骨炎、吸煙,以及因腫瘤、膿腫、囊腫或血管異常(血管環和動脈瘤)導致的氣管外壓性狹窄等[14-16]。本研究中,患者病因與既往文獻[14-16]報道大致相同。
EDAC 的治療主要包括:支持治療、藥物治療、支架置入和手術治療。支架置入是目前比較推薦的治療方法。置入支架后,患者的癥狀通常馬上能夠得到改善,但支架存在移位、分泌物潴留、繼發感染和肉芽增生等風險[17]。外科手術治療EDAC 對患者有益,但創傷大,近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圍手術期不良事件,包括:呼吸衰竭或肺炎,且有1%的死亡率[4,18]。隨著臨床對本病認識的加深,改進治療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是近年來一種治療EDAC的新方法,在動物實驗中已取得不錯的效果[19]。CASTELLANOS 等[6]報道了采用激光治療EDAC 的10 例患者,近期、遠期療效均較好,與本研究中單純EDAC組治療效果相似。國內已經開展此技術,但該類文獻報道較罕見。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EDAC 組患者1 周內癥狀明顯改善,氣道管腔狹窄程度和mMRC 等均好轉,氧合指數、FEV1%與術前比較,雖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較治療前升高。在隨后6個月的隨訪中,所有指標均有改善,且維持穩定。而EDAC+TBM組患者,1周內病情改善明顯,但在術后1個月,氣道管腔狹窄程度和mMRC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在隨訪過程中,5 例患者病情反復,考慮原因為:EDAC+TBM 組不僅存在氣道塌陷,還有軟骨破壞,以及瘢痕和肉芽增生,為混合型狹窄,需要接受球囊擴張、冷凍和支架置入等綜合治療。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治療后,部分患者復查支氣管鏡可見局部少量壞死物附著,給予清理即可。所有患者均未見氣道著火、氣道大出血、氣道穿孔和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
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病例數較少,尚需要更大樣本量、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本研究未與其他類型激光或治療方式進行對照,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來探討。
綜上所述,氣管支氣管激光成形術是治療EDAC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技術。對于單純EDAC患者,治療效果好,對于EDAC 合并TBM 患者,長期療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