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霏,王芝敏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從而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1]。2016 年《健康浙江2030 行動綱要》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列為健康浙江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并要求“到2020 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4%;到2030 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本調查于2022 年5—10 月開展了健康素養監測,為提升區域內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情況提供參考。
選取杭州市拱墅區內15~69 歲具有中國國籍的常住居民(過去1 年內在轄區居住時間累計超過6 個月、不包括集體居住)作為調查對象,共671 人。
1.2.1 抽樣方法
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杭州市拱墅區內抽取4 個街道、每個街道抽取2 個社區作為監測社區;將每個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片區,隨機抽取100 個家庭戶;最后采用Kish 表法從每個家庭戶中抽取1 名15~69 周歲常住人口作為調查對象,每個片區內完成80 份調查問卷為止。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全省統一編制的《浙江省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使用平板電腦(PAD)開展入戶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和基本技能三個方面,以及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與急救、基本醫療和健康信息六類健康問題。
1.2.3 指標定義
健康素養水平即指具備基本健康素養的人在被調查總人數中所占的比例,問卷得分在總分的80%及以上則被視為具備健康素養。三個方面及六類健康問題素養的實際得分在該維度總分的80%及以上則被視為具備該維度的健康素養。
1.2.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運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健康素養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671 份,有效問卷有651份,有效率為97.02%。其中,男性有302 人(46.39%),女性有349 人(53.61%);平均年齡為(45.24±13.99)歲;文化程度以大學及以上為主(59.14%);職業以企業為主(46.54%);吸煙者有102 人(15.69%);患慢性病的有184 人(28.3%)。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及健康素養水平
調查對象的健康素養具備率為43.78%。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情況、家庭人口數、慢性病患病人群的健康素養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杭州市拱墅區居民的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三個方面的健康素養水平分別為56.68%、42.70%和36.71%。不同年齡組、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情況、家庭人口數、慢性病患病人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杭州市拱墅區2022年居民三個方面及六類問題的健康素養水平 (%)
杭州市拱墅區居民的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安全與急救素養(70.20%)、科學健康觀素養(65.59%)、健康信息素養(53.15%)、慢性病防治素養(45.62%)、傳染病防治素養(35.02%)、基本醫療素養(32.87%)。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家庭人口數、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研究運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將居民是否具備健康素養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統計學變量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情況、家庭構成、是否患有慢性病作為自變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是杭州市拱墅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以15~24歲年齡段作為參照組,55~64 歲年齡段的健康素養水平較低;以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作為參照組,學歷為大學及以上者的健康素養水平較高;以職業為機關、事業單位作為參照,工人的健康素養水平較低。見表3。

表3 2022年杭州市拱墅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22 年杭州市拱墅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3.78%,遠遠高于同期全國居民27.78%的水平[2],比同期浙江省[3]的素養水平高,比杭州市[4]的素養水平高出1.79%。同時,2022 年較2021 年[5]提高了2.28%,杭州市拱墅區居民素養水平呈現出穩步提升態勢。該數據體現了杭州市拱墅區自全面落實健康浙江戰略、踐行健康浙江行動以來,作為杭州市的主城區,持續高水平推進衛生健康品質提升工程,在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三個方面健康素養水平上,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均高于2021 年杭州市拱墅區的整體水平,分別較2021 年提高了1.48%和0.2%,而健康技能素養略有下降[5]。根據“知信行”行為模式和行為轉變階段模式[6],知識和學習是健康行為轉變的基礎,同時健康行為的改變是一個漸進和連續的過程。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健康知識,但尚未形成健康行為或正處在行為轉變的過程中,因此出現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較高,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水平和健康技能素養水平相對薄弱的情況。這種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發生知行分離的現象,在其他城市[7-9]也普遍出現。下一步工作可重點關注如何將已獲得的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在六類問題的健康素養水平上,安全與急救、科學健康觀、健康信息均達到50%以上,其中安全與急救素養水平最高為70.20%,而慢性病防治、傳染病防治、基本醫療相對欠缺,尤其是基本醫療素養水平僅為32.87%,這與國內[8-10]其他研究結果相同。出現安全與急救素養水平較高的現象,可能與社會不斷加強科普安全與急救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居民對自身生命安全的關注日益增長有關。應該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與普及、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壯大衛生專業人才隊伍等[11]。
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是影響杭州市拱墅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主要因素,這與其他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8,10,12]。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素養水平越低,馬斌[9]等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其可能原因在于中老年人的思想較為封閉,相對難以接受新的健康知識,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均已固化,且隨著身體機能的衰老,患慢性病的概率增加。
文化程度為大學及以上者的健康素養水平是小學及以下者的19 倍,這與何曉燕[13]、閆曉彤[14]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人通常擁有更好的學習理解能力,能鑒別正確的健康信息,并將已獲取的健康信息落實到行動上,從而形成健康技能,且具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健康觀念也會更強。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是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關鍵。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提高居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職業為工人的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較低,與閆曉彤[15]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從事機關事業單位職業的人,例如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等可能更易從其職業中獲取健康知識,工人和農民等體力勞動者則可能較少有機會獲取衛生健康知識,參加各類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的機會有限,同時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健康意識更為薄弱。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杭州市拱墅區居民的整體健康素養處于較高水平,但仍需要提高和平衡。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從事體力勞動的這幾類人群應成為今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重點人群,同時將基本健康技能、基本醫療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