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英 陳滿紅 陳加妹 黃培芳 黃素萍 陳燕燕


[摘? ? ? ? ? ?要]? 針對“1+X”證書制度背景下地方高職院校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存在實訓資源匹配不到位、實訓教學體系融合程度不深等問題,通過探索和完善“124”建設方案,即 1 個政策、2 個定位、4 個建設路徑,構建一個同時滿足學歷教育和證書培訓的實訓基地,優化現有護理實訓基地結構,以國家政策引領,明確學校和專業的定位,從場地、體系、師資、組織保障四個方面入手,軟硬件結合建設支撐護理實訓基地的良性發展,提升護理人才培養質量。
[關? ? 鍵? ?詞]? “1+X”證書;“124”模式;護理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4-0149-04
2019年1月,國務院下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實訓基地是職業院校學生訓練職業技能、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場所,必然成為承擔“X”證書培訓工作的主要載體[3]。建好、用好實訓基地是“1+X”證書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也是重要的基礎保障。護理實訓基地是護理學主要專業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場地,是學生進行實習前驗證及鞏固理論知識、訓練基本操作和綜合技能、培養綜合素質和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基地。
一、“1+X”證書制度的意義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老年照護和母嬰護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老齡化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養老健康服務市場,老年照護要求兼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等[4-5];另一方面,三胎政策的開放,亦帶來巨大的潛在母嬰護理健康服務市場,優生優育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母嬰健康[6-7]。因此,上述兩大健康服務市場的需求導致需要更多老年照護和母嬰護理的專業人員,為了彌補老年照護和母嬰護理人員的不足,緩解社會照護壓力,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利用現有資源,面向社會成員及在校學生開展母嬰護理及老年照護技能等級培訓,以增強社會母嬰護理及養老服務能力。
我校醫學健康系積極探索將老年照護及母嬰護理融入現有的學歷教學體系,學生畢業前取得專科學歷證書、全國護士執業證書的同時,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未來就業崗位的需要,積極參加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并獲得相關證書。
二、現有護理實訓基地軟硬件與“1+X”證書的需求匹配問題
(一)實訓基地規劃布局不能滿足“X”證書培訓和鑒定的需求
目前,我校護理實訓中心建設與規劃是基于臨床仿真教學理念,含有護理綜合實訓室、母嬰實訓室、模擬產房、急救護理實訓室、臨床綜合實訓室、醫學基礎實訓室等。實驗室種類較為齊全。但是,老年照護和母嬰護理證書的崗位內容與臨床護理既有重疊,又有其獨特之處,如老年照護要求照護人員能夠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康養、功能障礙及認知障礙照護等,對照《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職業技能要求,目前現有的護理實訓基地只能滿足部分培訓需求[8]。
(二)實訓師資隊伍技能水平與“X”證書培訓團隊要求有差距
我校實訓師資隊伍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均取得護士執業資格,但是,取得養老護理員或育嬰員證書的實訓教師相對較少,老年照護和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要求與臨床不盡相同,對于如何將“X”證書實訓內容融合入學歷證書實訓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探索,實訓師資隊伍技能水平直接關系到“X”證書培訓質量。
(三)實訓教學體系不能滿足“1+X”證書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護理產業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型養老模式和母嬰護理模式不斷推陳出新,目前的實訓教學體系較為單一,跟不上臨床護理技術的發展和“X證書”技能培訓需求,導致學生所訓練的技能與新型的老年、母嬰護理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滿足產業的發展需要。
三、“1+X”證書制度下護理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統籌規劃和開放共享
實訓基地要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建設,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建設資金到位情況以及實驗室的需求緊急程度逐步進行建設,規劃要合理、科學,涵蓋學歷教育和證書教育兩種體系的實訓需求,實訓基地在滿足校內正常的實訓教學的基礎上,要積極對外開放,面向區域內有相關培訓需求的機構如養老機構、月子中心等進行開放共享,最大化實現基地的建設價值,發揮基地的最大效能,促進實訓基地的管理不斷優化提升,走上良性循環[9]。
(二)前瞻性和實用性兼顧
一方面,“1+X”證書制度還在不斷探索優化階段,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另一方面,“1+X”證書制度中的“X”證書是基于市場需求的崗位技能培訓,因此,基于“1+X”證書制度的護理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堅持前瞻性和實用性兼顧的原則,堅持面向臨床護理、老年照護、母嬰護理等行業的現實和遠期需求,在實訓資源配置、實訓室運行管理、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與醫院、行業進行深度合作,共管共建。
(三)育訓結合和書證融通
育訓結合和書證融通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核心思路,是強化學生職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關鍵所在。“1+X”證書制度的實施核心就是教學改革,要求現有的學歷實訓教學體系進行調整,融入證書培訓的相關要求,打通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的壁壘,構建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多元化實訓教學體系,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培訓需求。
四、基于“1+X”證書制度下護理實訓基地“124”建設方案
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方案是“1+X”證書制度能夠切實落地的重要保障,基于多方面的調研分析、相關文獻的研讀解析,以及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健康系的現實需求,結合醫學健康系實際,提出“1+X”證書制度下護理實訓基地“124”建設方案,即“基于現有的實訓基地,以1個國家政策為導向驅動,2個定位即學校定位和專業定位為標準,4個建設路徑即場地、體系、師資和組織保障建設為支撐體系,打造基于“1+X”證書制度下的護理實訓基地。具體的建設方案如圖1所示。
(一)落實一個政策,助力區域產業
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政策方針,高度重視高水平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以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目標,統籌各方面資源,推動實訓基地開放共享,輻射周邊同類學校,探索創新護理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提升護理實訓基地整體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水平,為社會公眾、職業院校在校生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企業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二)明確兩個定位,培育優勢人才
1.學校定位
以社會需求為目標,根據莆田市“十四五”規劃要求,培育養老服務、母嬰護理、康養服務、病患關懷等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是我市生命健康產業的重要發展內容。學校的定位是將醫學健康系做成我校特色專業,為區域護理事業輸送優秀護理人員,搭建集學歷教育、證書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護理教育平臺。
2.專業定位
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為臨床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及護理教育等工作;面向家庭、社區和學校,從事預防保健、社區護理、老年護理、家庭護理及康復療養等工作。
(三)四個建設路徑
1.場地建設
(1)專家論證,構建專業嚴謹的論證流程
我校新校區場地充足,原先的規劃布局主要滿足護理專業學歷教育的需求,老年照護、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進一步融入,需要在原有的規劃布局上進行調整,使現有的實訓基地能夠同時滿足兩個體系的教育需求,為保證區域規劃的合理性,需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充分論證,在原有的基礎上,整合資源,避免過度、重復的建設。
(2)資源整合,構建融合、共享的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按照資源整合共享,節約成本,避免重復建設的原則,分類規劃學歷教育和證書教育功能區,建成急危重癥護理實訓中心、基礎護理實訓中心、醫學基礎實訓中心、母嬰護理實訓中心、老年照護實訓中心5個實訓教學島,具體設置如圖2所示。整合原有的婦科技能實訓室、產科分娩實訓室、模擬產房、新生兒沐浴室、兒科護理實訓室共同構成母嬰護理實訓中心,后期根據需要擬增加母嬰護理綜合技能實訓室、母嬰營養實訓室等;我系有中醫專業,以中醫康復護理實訓室、老年護理實訓室、家庭養老護理實訓室為主體,構建老年照護實訓中心,與中醫康復保健專業群共享。這樣功能分區可以同時滿足護理專業學歷教育體系實踐訓練需求和“1+X”老年照護、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和鑒定的要求[8]。
(3)開放運行,構建開放有序的管理模式
實訓基地調整后要充分對外開放共享,對校內師生,改變以往下課就關門的狀態,實施預約開放制度,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對課堂所學進行鞏固訓練,遴選技能嫻熟的高年級護生作為“小老師”輔助實訓指導教師對低年級護生進行訓練,通過小老師和盤化管理模式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自主交接實訓物品、自主訓練操作技能的開放性管理模式,保證實訓基地開放共享的有序管理。對于校外培訓人員,采用集中預約制度,一般利用周末、節假日或者寒暑假進行錯峰預約培訓。
2.體系建設
(1)建章立制,構建實訓基地完善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保障護理實訓基地良性運行的關鍵,護理實訓室基地的制度建設主要從安全管理、開放共享、崗位職責、設備及用物管理、考核獎勵等入手,安全管理方面要制定實驗室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等,護理實訓涉及氣瓶、手術器械等用物要單獨形成管理細則;開放共享方面要制定開放實驗室管理辦法,明確開放時間、開放方式、預約方式等;崗位職責方面要明確實訓基地涉及的實訓指導教師、實驗員、學生等的具體職責,約束實訓基地管理人員、實踐教學人員以及參與護理訓練學生等人員的行為規范;設備及用物管理方面要明確設備的采購、使用、報廢等方面的管理細則,考核獎勵方面要完善獎懲機制,提高管理人員和實訓教學人員積極性,讓實訓基地的建設持續保持充足的動力。
(2)對接職業需求,構建多元化的“1+X”實訓項目體系
實訓教學體系是實訓基地建設的靈魂,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學生的護理實訓技能的提升,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實訓基地要為多層次和系統性的護理實訓教學提供平臺,有機融合學歷教育實訓教學體系和“X”證書教育培訓體系,形成層層遞進、系統化和一體化的多元化實訓教學體系,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考取過程中,實際操作部分的比例約為70%[10],兩本證書的技能等級培訓項目要融入現有的學歷專業實訓教學體系,其中老年照護分解的融入基護和應急救護實訓項目,母嬰護理的分別整合進婦產科護理和兒科護理[11]。采用集體指導、示教、分組練習、回示等教學手段,強化學生對重點、難點步驟的掌握,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3)多維考核評價,構建實訓質量保障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是實訓質量的保證,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多元化實訓教學體系的實施,根據不同的實訓教學模式開展多維度的考核評價,充分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合理。同時,運用大數據及信息技術輔助評價,提供客觀量化的評價數據,如實訓室開放時長、學生課后自主操作時長、設備操作時長、護理用物使用量等,形成可視化數據直觀呈現。另外,構建管理人員服務評價、學生實訓操作技能評價、X證書通過率等綜合評價體系,實訓基地管理層充分利用上述客觀數據進行剖析評價,為后續實訓基地的進一步改進、提升提供結果導向。
3.師資建設
(1)專兼結合,建設雙師型實訓教學團隊
實訓教學團隊教師要專兼結合,年齡、職稱、專業結構搭配合理,梯度合適。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實訓教室護理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不僅要緊跟臨床護理技能的發展,同時還要積極熟悉掌握“X”證書的實訓操作技能,首先,專職教師通過暑假或者周末下臨床或老年護理和母嬰護理相關的培訓機構培訓進修,提升臨床及職業護理技能,積累臨床及職業技能經驗,積極考取養老護理員或育嬰員證書。其次,積極引入臨床或者培訓機構兼職教師,專、兼職教師互補,采取主、副實訓指導教師模式,或老教師搭配新教師的模式,實現傳、幫、帶機制,推進實訓團隊分級梯次發展,優化專兼結合實訓指導結構。
(2)獎勵機制,構建團隊主觀能動性長效激勵機制
實訓基地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實訓管理團隊、實訓教學團隊的辛勤付出,實訓基地要讓團隊成員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提升團隊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讓團隊成員將實訓基地看成自己的第二個“家”,用心、用情投入其中。同時,要完善獎勵機制,激發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投身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中,開展各類評優評先活動,營造積極奮發的團隊氛圍[12],樹立先進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團隊不斷前行。
4.多方聯動,構建“X”培訓組織保障
(1)強化組織領導
學校是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及監督主體,系部領導作為護理實訓基地的實施主體,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是管理主體,實訓指導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和校外培訓人員是使用主體,要健全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協調解決實訓基地建設、運營、管理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多方聯動,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強化經費保障
經費保障既是護理實訓基地平穩運行的支撐,又是其逐步創新發展的動力,學校和系部要保障護理實訓基地日常運行的經費如耗材費、維保費、業務費等,同時每年要專項撥付一定的經費用于實驗室改造或者新增的實訓室建設經費、實訓儀器設備的更新購置經費等,保證護理實訓基地在硬件條件上與學歷教育和證書教育的實訓需求相匹配。
五、結束語
“1+X”證書制度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地方職業院校護理實訓基地同“1+X”證書制度所需軟硬件資源的匹配問題進行剖析,基于“1+X”證書制度,構建出“124”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為地方高校的基于“1+X”證書制度的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及良性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有利于助推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改革,提升護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校護理專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6):9-16.
[2]丁郭平,丁琳.“1+X”母嬰護理課證融通雙線混合式教學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18):76-79.
[3]周小青,姜樂軍,肖紅升,等.基礎性條件保障:“1+X”證書制度下的實訓基地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16-20.
[4]曹強,李君.高職護理專業“1+X”老年照護證書課證融通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3(25):65-68.
[5]鄭薏,彭雯雯,鐘月麗.“三全育人”視域下“1+X”失智老年人照護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24):57-60.
[6]初鈺華,呂梅軍,趙雪,等.山東省家庭母嬰護理員職業現狀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18):106-109.
[7]王媛媛,王慧.高職院校“1+X”證書制度下護理專業“課證融通”母嬰護理課程體系構建策略探究[J].大學,2023(23):37-40.
[8]俞茹云,周肖英,林莉莉.“1+X”證書制度下護理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改革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0):51-53.
[9]何晶.現代護理專業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5):246-247.
[10]郭曉華.面向“1+X”證書制度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課程改革[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2.
[11]周慶.“1+X”證書制度下護理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改革的實踐[J].知識窗(教師版),2023(8):114-116.
[12]苗玉琪.產教融合式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目標、策略與成效[J].現代職業教育,2023(25):113-11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