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班級管理存在德育缺失和形式單一的問題,為打破這一局限,提出通過環境潤育、規則引導、師幼互動、多元評價和家園聯動等方式,確立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旨在營造和諧的班級德育環境。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策略有效促進了幼兒道德品質的培養和發展,為幼兒園班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德育;幼兒園;班級管理;創新研究;教育環境
作者簡介:丁璐璐(1996—),女,江蘇省海安市七星湖幼兒園。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兒園班級管理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班級管理主要側重紀律的維護和秩序的保障,但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德育的核心價值。德育作為教育的基石,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關系到個體的道德品行、人格的完善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1]。在當前背景下,必須重新審視班級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將德育置于班級管理的核心位置,通過創新的管理策略和方法,為幼兒教育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以培養出具備高尚道德品質全面發展的未來一代。
一、環境潤育,氛圍營造
幼兒園的環境不僅是指為幼兒提供的安全的物理空間,還指基于對幼兒幼小心靈進行細膩關懷所營造的心理環境[2]。環境作為幼兒成長的重要載體,其德育意義不容忽視。隨著教育理念的優化,環境在幼兒德育中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通過創設蘊含德育理念的環境,將道德規范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能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墻面布置、角落裝飾等環境元素,都能成為傳遞德育信息的媒介,讓幼兒在探索與體驗中感受德育的力量。
以一所城區幼兒園為例,其環境設計獨具匠心,充滿了德育的韻味。一走進幼兒園,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棵巨大的“成長樹”,這棵樹不僅裝飾了大廳,更承載著深厚的德育意義。樹上掛滿了幼兒親手繪制的樹葉,每一片樹葉上都寫著“誠實”“勇敢”“友善”等德育主題的字樣。這些樹葉不僅是幼兒創造力的體現,更是他們內心品質的映照。幼兒經過這棵“成長樹”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仰望這片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感受德育的力量。在班級的墻壁上,有一塊“友善故事墻”,上面記錄著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的友善行為。每一個故事都如同一顆種子,播種在幼兒的心田,這些故事激勵著他們繼續傳遞正能量,讓友善成為成長的底色。每當有新的故事被記錄下來時,幼兒都會圍在一起觀看、討論、學習,他們在這里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理解他人。此外,幼兒園還設有一個“小小植物園”,里面種植著各種植物,幼兒可以在這里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感受生命的奇跡。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愛護生命、尊重自然,他們用心澆水、施肥、除草,每一次付出都讓他們更珍惜寶貴的生命。這些經歷不僅讓幼兒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了耐心、細心和責任感等品質。
環境潤育作為一種有效的策略,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作用不可估量。精心設計和布置環境,能營造出既美觀又富含德育意義的班級氛圍,使幼兒在優美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種環境不僅滿足了幼兒對美的追求,更在無形中傳遞了德育的價值觀,促進了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
二、規則引導,行為養成
在班級管理中,規則不僅是維護秩序的工具,還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重要載體。傳統的規則制定方式往往過于機械和僵硬,難以適應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教師要重新審視規則的作用和價值,將規則引導與德育培養相結合,使幼兒在遵守規則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規則的制定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幼兒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引導幼兒自覺遵守并內化規則[3]。
以一位教師所采用的“小星星”獎勵制度為例。幼兒在遵守規則、幫助他人等方面表現出色時,就會獲得一張“小星星”貼紙,這是幼兒心中的寶貝,代表他們的努力和成就。每當獲得一顆“小星星”,幼兒都會興奮地把它貼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這個簡單的獎勵制度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自覺地遵守規則,并樂于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每周末,教師會開展一次“小明星”評選活動,獲得最多“小星星”的幼兒將被評為本周的“小明星”,并獲得表彰。這個榮譽讓幼兒倍感自豪,也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在評選過程中,教師還會鼓勵其他幼兒向“小明星”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和行為習慣。除了“小星星”獎勵制度,教師還設置了“規則小衛士”角色,這個角色由幼兒輪流擔任,負責監督大家遵守規則。每當有幼兒違反了規則,“規則小衛士”就會上前提醒他們,并幫助他們糾正錯誤。這個角色讓幼兒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不僅自己遵守規則,還幫助他人遵守規則。在擔任“規則小衛士”的過程中,幼兒形成了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等品質,這些品質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合理的規則制定和實施,能有效引導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和道德品質提升。教師應當注重規則的德育價值,將規則制定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幼兒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反思和調整規則引導的策略和方法,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特點的幼兒的需求。
三、師幼互動,情感共鳴
師幼互動在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師幼互動往往被局限于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訓練,缺乏情感共鳴。情感共鳴是建立良好師幼關系的關鍵,也是促進幼兒情感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在班級管理中加強互動,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建立親密、和諧的師幼關系[4]。通過情感共鳴,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幼兒的需求和感受,為幼兒提供更個性化的關愛。
以筆者所在的幼兒園為例,教師們都深知情感共鳴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不但將幼兒視為教育的對象,更將每個幼兒都視為自己的家人,用心關照,用愛呵護。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注重與幼兒互動,通過微笑、擁抱、贊美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這種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為幼兒營造了安全、信任的環境,讓他們更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向幼兒傳遞道德知識,還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德育的力量。比如,在一次“勇敢小衛士”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生活中的勇敢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學會了如何面對困難,克服恐懼,還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鳴。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幼兒對德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們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優良道德品質。除了通過活動來增進情感,教師還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為他們提供傾訴和分享的平臺,讓幼兒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個性化的關愛和支持。這種關注與傾聽,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被重視和被理解的快樂,也讓他們更信任教師。
師幼互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師幼互動和情感共鳴,能構建更緊密、和諧的師幼關系,為幼兒提供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這樣的師幼關系不僅能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還能增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和對幼兒園的歸屬感。教師應注重師幼互動的策略和方法,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情感智慧,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和期望。
四、多元評價,助力發展
評價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過于單一和片面,難以全面反映幼兒的發展狀況。教師要引入多元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技能水平,還關注幼兒情感態度、道德品質和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多元評價,教師能更全面、準確地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為幼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以筆者熟悉的李老師為例,她一直堅信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過程就像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教師需要通過細心觀察和多元評價來捕捉其中的精彩瞬間。她把多元評價的理念和方法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全過程,從多個維度對幼兒進行觀察和評估。在評價幼兒認知能力方面,李老師不僅關注幼兒的知識掌握程度,還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通過觀察幼兒的表現,了解他們是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以及在遇到困難時是如何思考和尋求幫助的。這種評價方式讓李老師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她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評價幼兒情感態度方面,李老師注重觀察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情緒變化,以及他們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態度。她經常與幼兒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李老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及時發現他們的情緒波動,并提供情感支持。這種評價方式為她營造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提供了重要參考。在評價幼兒交往能力方面,李老師關注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觀察他們是如何與他人相處的,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李老師也關注幼兒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的表現,了解他們如何與不同的人建立聯系和互動。在評價幼兒道德品質方面,李老師注重觀察幼兒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情況。她通過日常觀察和互動交流,關注幼兒是否尊重他人、關心集體、誠實守信,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及時評價和引導。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她的班級成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溫馨的大家庭,幼兒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多元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實踐。
多元評價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能使教師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為幼兒教育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指導。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還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積極推廣多元評價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探索和創新多元評價的方式和手段,使其成為幼兒教育的常態化工具。
五、家園聯動,德育延伸
家園聯動是幼兒園班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幼兒教育中,家庭和園所是兩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教育場所。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對促進幼兒德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家園聯動的方式能將幼兒園的德育延伸到家庭中,使幼兒在家庭環境中也能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5]。這種聯動不僅能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還能增強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和支持。
以一所知名幼兒園為例,為了將德育延伸到家庭,該園定期組織家長沙龍活動,邀請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活動中,家長可以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和心得,講述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情操以及如何與孩子一起成長和進步。同時,家長也可以向教師請教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如何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制訂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這樣的交流和互動不僅增強了家長的教育信心和能力,也為幼兒園提供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和啟示。除了家長沙龍活動,該園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等渠道定期發布德育文章、教育案例和家庭教育指導等內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德育動態和孩子在園的表現。這些渠道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內容豐富多樣。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這些渠道向幼兒園反饋意見和建議,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出謀劃策。在家園聯動的推動下,家長不僅能更了解幼兒園的德育理念,也能更積極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他們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變化,關注孩子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和行為準則,一起參與家庭活動和社會實踐,共同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這樣的環境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也能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關心集體,養成誠實守信等習慣、品質。
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能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提供更全面、系統的教育環境。這種聯動不僅能提升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能使幼兒在家庭環境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教師要注重家園聯動的策略和方法,不斷創新家園合作的形式和途徑,還要加強對家長的引導,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幼兒園的德育活動。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以德育為核心的幼兒園班級管理創新策略,深刻揭示了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價值和重要作用。通過環境潤育、規則引導、師幼互動、多元評價和家園聯動等多元化策略,構建了全面、系統的班級德育環境,有效促進了幼兒道德品質的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慧珍.管理取勝,助力發展:優化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J].試題與研究,2022(10):130-131.
[2]胡昳麗.淺談德育與幼兒教育融合發展新路徑[J].考試周刊,2022(46):159-162.
[3]劉鮮茹.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J].科學咨詢,2021(8):126-127.
[4]郜巧玲.念陶,學陶,做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亞太教育,2022(21):141-144.
[5]林宜真.幼小銜接視角下大班幼兒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師,2023(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