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琴妹
[摘 要]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以學科任務為統領,在厘清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關系的基礎上探索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需要教師精設情境,搭好任務平臺;優化活動,激活學科內容;巧設任務,培養高階思維。推動學科內容、問題情境與學科任務高度契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科任務的導向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任務;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1-0052-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建構以學科任務導向為標志的思想政治學業水平考試命題框架。筆者積極開展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并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明確的任務導向引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推進的任務探索中理解知識,實現灌輸性與啟發性的統一;堅持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價值引導為核心,寓品德養成于知識傳授,實現了知識性和價值性的統一。下面以“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復習為例,談談具體的實踐操作及反思。
一、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研究
1.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科學性。新時代高考命題以考查關鍵能力為重心,為強化教考銜接,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將能力立意作為重要依據。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不同學科的關鍵能力也有所差異、各有側重。思想政治作為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關鍵能力包括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為了更好地考查這一系列的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從內容角度可將思想政治學科任務分為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四個類別,分別回答了“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應該怎樣做”的問題。根據學科內容的內在關聯恰當地設置學科任務,充分發揮學科任務的媒介作用,可使學生在執行關鍵任務時實現學科核心素養養成過程的具體化、鮮明化和可視化,既展示了學生的關鍵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2.厘清學科內容、問題情境與學科任務三者之間的關系。開展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深入理解學科內容、問題情境和學科任務的涵義,在此基礎上厘清三者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包含知識、能力和思維方法等維度,問題情境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域。學科內容是考查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依托,學生在應對特定問題情境時需要整合相關學科內容以執行特定任務。問題情境是運用學科內容、執行學科任務、展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載體,是執行特定任務和運用學科內容的背景與依托,科學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完成學科任務。學科任務對有效開展課堂學習活動起到統領作用,學科任務應與問題情境、學科內容相融合,問題情境是舞臺,學科內容是道具。
3.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構建。基于學科內容、問題情境與學科任務三者的關系以及學科任務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當通過案例再現學科知識產生的場景或真實的生活情景,引起學生思維和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去執行學科任務,從而達成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制定的教學目標。本文以專題復習為例,探索如何創設源于現實生活、回應社會熱點、契合學科內容的有效情境,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依次設置了角度全面、層次性強的四種學科任務,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真實的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總之,要構建學科內容、問題情境與學科任務三者有機融合的復習課堂,讓學生在完成學科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構建、知識遷移、知識應用,促進能力培養、能力提升和能力突破,實現價值引領、價值塑造、價值落地,讓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在復習課中也能真正落地。
二、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探索
開展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創設是關鍵。“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復習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指示、中山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狀以及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的事跡為背景創設情境,分別設置了和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四種學科任務相對應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生產資料所有制、新發展理念、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管理、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等學科內容完成指定的學科任務,以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并推動其向更高水平發展。
1.熱點引領,明確方向。本節課開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論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為背景,創設了“結合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簡要概括當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這一問題情境,設置的學科任務為解釋與論證,要求學生結合材料(材料略)運用學科知識概括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這一任務要求學生對真實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或問題,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原因,探究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完成這一學科任務的關鍵在于獲取、解讀并整合材料信息,從材料“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等關鍵信息中探究落實新發展理念、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我國實施鄉村振興策略的必要性。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明確了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邏輯,培養了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素養。
2.活動探究,突破重點。這一環節設置的活動任務為“請你調查你所在鄉鎮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鄉土化的社會調查將所學學科知識與身邊真實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這一活動任務綜合了描述與分類、預測與選擇兩個學科任務,關鍵任務為預測與選擇,要求學生運用新發展理念、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等學科內容對自己所處鄉鎮中真實的社會現象進行闡述、比較和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類建議。學生在社會調查過程中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筆者通過學科任務啟發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弘揚科學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行使民主權利,提高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
3.仿真訓練,提升能力。高考真題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復習備考中引用真題對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思想政治課較強的時效性,筆者綜合2023年北京高考經濟主觀題的情境內容和廣東高考哲學主觀題的設問方式,設置了回應時代熱點、融合學科內容的學科任務:“有人認為,只要發展特色產業就能推動鄉村振興,從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相關知識對這一觀點加以辨析。”這一任務屬于辨析與評價中的辨析類,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對觀點從不同層面、角度進行分析,考查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一任務要求學生全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理性分析鄉村振興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系,拓展了學科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素養。通過完成前幾個任務,學生對學科內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設置辨析與評價任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4.榜樣示范,擔當使命。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設置了關于預測與選擇學科任務的問題情境,要求學生結合扶貧故事,為當代青年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三條建議。該問題情境以李保國、黃大發、黃文秀、黃詩燕等脫貧攻堅先進人物的事跡為背景,學生在分析情境時既能感受到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又能體會到每一個普通群眾在平凡崗位作出的不凡貢獻,從而更加堅定人民立場,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這一任務聯系社會現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引導學生將“我的夢”融入中國夢,自覺擔當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增強公共參與素養。
三、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啟示
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以具有梯度的學科任務為腳手架,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師應做到以下三點。
1.精設情境,搭好任務平臺。情境是學生運用學科內容、執行學科任務、展現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平臺,情境設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科素養水平能否得到全面展現。本節課根據真實的社會生活設計了三個典型性、真實性、綜合性較強的情境: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鄉村振興的闡述、中山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狀調查、脫貧攻堅先進人物事跡。這三個情境分別從宏觀的國家頂層設計到中觀的社會公共生活再到微觀的個人參與,一一對應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時代主題、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探索以及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該如何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科任務,對情境進行結構化處理,引導學生在真實、典型又具有綜合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思考和探索。
2.優化活動,激活學科內容。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活動必須依托于真實的問題情境開展,以引導學生在真活動、真情境、真參與中完成具體的學科任務,使學生在活動中真學、真做、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結構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零散的學科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真實故事感悟生活道理、提煉學科知識,實現從事實性知識到概念性知識的升華。恰當的學科任務能引導學生將純文本的學科內容結構化、程序化,將概念性知識具象化為事實性知識,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學生通過鄉土調查了解中山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取得的成就,明確中山市是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的,再利用發展現代化農業、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等學科知識為解決中山市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建議。
3.巧設任務,培養高階思維。學科任務的設計是否恰當關系到教學評價時能否精準獲得被評價者預期的行為表現特征,因此,每一個學科任務都必須有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教師應根據特定的核心素養目標,引導學生調動相關學科知識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再通過學科任務考查學生在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并評價其學科核心素養水平。一節完整的思想政治課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置具有一定梯度性的學科任務,依次設置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等學科任務,推動學生發展高階思維。學生通過熱點解讀、活動探究構建學科知識框架,明確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真題訓練探究產業興旺、鄉村振興與中國式現代化三者之間的關系,理性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在現代化強國中的地位與作用,在辨析中實現思維提升和情感升華。最后一環節啟發學生勇擔使命,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青春之力,從而推動素養落地,實現價值引領。每一個環節之間既相互關聯,又呈現出一定的梯度,環環相扣的同時層層遞進,一步步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思考、打開思維、拓寬視野。
綜上所述,學科任務導向型的思想政治課可以將系統綜合的學科內容融入具有一定復雜程度的結構化教學情境中,通過設置合理的學科任務考查學生相關的關鍵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同時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這些關鍵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林芳.學科任務引領下推進思想政治課學習活動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學,2020(6):43-45.
[2]? 任靖.學科任務完成質量評價:原則、路徑與標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9):78-8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王禮新.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12):16-20.
[5]?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 陳友芳,朱光明.核心素養本位的思想政治學科學業質量評價的策略與指標[J].中國考試,2016(10):32-37,57.
[7]? 韓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