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任麗娟

1 裙房近景
UUA 建筑師事務所
是一家擁有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特許資質的事務所。將建筑視為一種人文溫度與技術精度的整合體,并通過一系列國際獲獎作品在業界建立起卓越的聲譽,主要體現在:對空間與形式的創新性設計、對細節的關注、以及對文化和場所的敏感性。工作范圍涵蓋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可承接從小型藝術裝置到大型產業園規劃的各類規模項目。

李泳征
UUA 聯合創始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師、倫敦大學學院建筑學碩士、英國注冊建筑師、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特許會員。全面負責工作室的設計創作和項目品控。設計作品曾登上國際范圍內的眾多媒體,也多次獲得國際知名設計大獎,包括2018 年美國IDA Awards 銀獎、2021 年意大利A'Design Awards 銀獎、2021 年德國ICONIC Awards 優勝獎、2021 年英國WAN Awards金獎、2021—2022 年美國Architizer A+ Awards 終選獎等。

李其郅
UUA 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目前主持UUA 北京工作室的項目管理與日常運營。多次在國際建筑設計競賽中獲獎, 主要擅長商業綜合體、總部辦公、酒店、文化旅游地產開發的策劃與方案設計,并多次在大型公建投標中中標。以客戶利益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為設計目標,力爭為客戶提供多元的策劃和建筑解決方案。

2 總平面圖
項目類型:商業建筑
項目地點:浙江紹興
設計單位:UUA 建筑師事務所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Tim Mason
設計團隊:鄧亮、賀文博、呂延鋒、馬興華、方泓博、夏渤洋
業主:鏡澤地產
建成狀態:建成
項目時間:2018.7 ~2023.9
建筑面積:26370 m2
建筑(合作設計院):紹興中和建筑設計院
材料:白色烤瓷鋁單板(品牌:墻煌)、8 mm 鋼化白玻玻璃(品牌:浙玻)、6 mm 超白玻璃(品牌:浙玻)
攝影師:直譯建筑攝影

1 蘭花閣墻身細部
紹興鏡湖新區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紹興的經濟、文化和體育中心。鏡湖區域水系盤錯,生態環境極佳,綠意盎然的場地環境具有啟發性。本案位于鏡湖新區核心地段,毗鄰金融辦公區,與紹興市行政中心和紹興市圖書館隔河相望,位置重要且敏感。
項目在建筑規模上強調低密度、低高度和景觀化;在功能業態上定位中高端商業配套,其中地上三層以服務型商業、餐飲和精品酒店為主要業態,地下一層布置車庫,局部設置夾層為地上餐飲提供后勤服務。
“作為此片區之中我們的第二個項目,本案賦予我們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真正地從城市視角來審視設計:怎樣嵌入城市肌理?怎樣縫合周邊地塊?怎樣引發市民共鳴?”
——李泳征
俯瞰鏡湖新區,蜿蜒的水網與崎嶇的地塊共同構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的城市肌理。聚焦場地周邊,西側為高度100 m 以上的金融建筑群,東側隔河而立的是近30 m 高的紹興市圖書館,因此場地形成了一處“城市河谷”。
UUA 采用景觀化的設計策略,塑造出流動感的建筑裙房以及場地景觀,同時引入五座“三瓣蘭花”形態的“蘭花閣”,以清晰的建筑語言呼應紹興水鄉的地理特征以及培育蘭花的文化傳統。同時,本案也以優美的頂部形態,成為周邊高層建筑俯瞰的風景。
項目地塊狹長且尺度巨大,南北跨度約280 m,東西跨度約70 m。場地四周分別臨近不同功能性質的建筑群落。因此本案需要承擔起復雜的過渡角色,有效縫合周邊地塊。
場地北鄰紹興市行政中心,位置重要且敏感,因此場地北側放置兩棟“蘭花閣”單體,以低密度、低高度的形態,降低對行政中心的視覺干擾。
場地南接蘇寧廣場購物中心,因此場地南側以連續的裙房托起三棟“蘭花閣”,提升商業密度,承接商業人流。

1 城市河谷
場地西側坐落著同為UUA 設計的雙擎大廈,其主入口面向東側的河流。為協調兩座建筑的空間關系,本案設置軸線廣場,對位雙擎大廈主入口。廣場兩側均衡布置建筑形體,形成經典的建筑空間序列。此外,本案還沿軸線將河岸做內凹處理,引水入灣。
場地東側隔河而立的是紹興市圖書館,本案采用與之相同的白色主調與流暢線條,形成建筑語言上的呼應。
場地原始岸線近乎于直線,枯燥乏味。為了增加濱河空間的活躍度,UUA 對原始河岸線進行調整,塑造出內凹外凸的動感岸線。凸出原始河岸的部分采用架空平臺,保留原始河堤,避免填河造成的工程代價。
依據片區大規劃,本案沿河設置了3 m 寬的濱河慢行道,全程無障礙,滿足散步、慢跑和騎行的需求。慢行道在南、北兩端通過橋下棧道連接到臨近地塊,形成連續的慢行系統。
此外UUA 從城市空間出發,在城市道路和河流之間建立兩個廣場與一條通廊,形成周邊片區與濱水景觀的相互滲透,營造出一個更包容的親水城市空間。

1 裙房近景
幾何控制是對建筑形態的一種技術性回應。本案設計的難點在于協調地下車庫的規整軸網與地上建筑的自由形態。UUA 采取的方式是在地庫軸網的基礎上,用直線和相切圓弧的方式繪制出地上建筑的輪廓,形成看似隨意,實則理性的幾何控制。
五座“蘭花閣”分為三大兩小的兩種尺寸型號,通過鏡像、錯位與高差形成豐富的建筑形態。每個“蘭花閣”亦是通過嚴格的幾何控制得出樓板控制線、玻璃幕墻控制線和外格柵控制線。
“蘭花閣”的外格柵的形態控制以1/6 圓周,即60°為一組團,形成一組連續的變化趨勢。再通過組團的反復鏡像,實現了“蘭花閣”的起伏形態。
基于幾何控制線,UUA對建筑幕墻進行細化,在設計層面上確保建筑的高完成度,為后續的施工圖單位和幕墻公司提供詳細的深化設計依據。
作為幕墻中最為重要和顯著的元素,外格柵的內芯為圓形鋼管,起到結構作用。外層由半圓弧的實面鋁板和矩形的穿孔鋁板組成。其中穿孔鋁板采用漸變的孔徑,形成虛實的過渡的效果,豐富了建筑的細節體驗。外格柵的設置還起到了對室內遮陽,對周邊環境過濾自身玻璃光污染的作用。
UUA 以情感共鳴作為設計切入點,為建筑賦予“溫度”;以基于幾何學的整合式設計為方法,推動建筑整體與細節的同步深化,最終實現建筑的“精度”。在人文溫度與技術精度的統合下,隨時間的積淀和人氣的聚集,九流渡濱河藝術街區將會成為紹興的新城市地標。

2 起伏錯落的蘭花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