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 要:小學教師在德育工作中采用有效的激勵策略至關重要。本文全面探討了激勵策略的各個方面,包括價值、原則和實施方法等。通過研究小學教師在多樣化責任中的角色,深度剖析了激勵策略的實際意義。文中強調了這些策略在塑造積極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信、促進課堂和諧等方面的潛在力量。詳細介紹了個性化激勵計劃、獎勵機制和個人發展機會等多種方法,以確保全面理解有效策略的實施。本研究強調了激勵策略在促進道德教育中的關鍵性,并為成功執行提供了實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152-03
小學教師肩負著多方面的德育責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輔導、家校溝通和教師團隊協作等,將激勵策略融入其中對工作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在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自尊心、引導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創新能力以及促進課堂和諧等方面,激勵策略顯得至關重要[1]。本文深入探討了激勵策略在道德教育中的關鍵作用,闡述了支持其有效實施的核心原則。
(一)班級組織與管理
在小學的德育工作中,課堂管理是關鍵環節之一,做好課堂管理有利于于營造有利于學生道德發展的環境,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必須創設一個安全、尊重、吸引人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確立清晰的期望、規則和規范有助于維持積極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整體的道德發展[2]。不僅如此,通過同伴學習、小組討論和合作項目等活動,培養學生間的協作、尊重和同理心,不僅可以促進學術進步,還能培養學生社交技能和道德觀念。課堂管理不僅關乎紀律,更是為了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到受到重視、尊重,并激勵他們積極參與道德成長的環境。
(二)學生管理與輔導
指導和支持學生情感與行為發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需要教師具備有效識別和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解決沖突和培養解決問題技能的機會。教師透過同理心傾聽和提供建設性反饋,在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引導他們應對道德困境和決策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讓學生在個人成長中感受到被傾聽、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3]。為學生提供管理情緒、應對挑戰和做出道德決策的工具,為他們的道德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家校溝通與合作
建立教師、家長或監護人之間順暢的互動溝通,對于孩子的道德培養非常重要,這種合作保證了在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孩子價值觀培養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致性。良好的家校溝通是確保老師和家長之間保持開放、坦誠、定期的交流渠道是關鍵所在。教師有責任向家長報告孩子在學業上的進步、面臨的挑戰和行為表現[4]。家長參與道德教育活動、座談會或討論有助于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與學校共同進行道德教育。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志愿服務或參與道德教育項目進一步拉近了家庭和學校的聯系,為孩子的道德成長提供了支持。教師在構建和維護這種伙伴關系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因為它對孩子整體道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教師團隊合作與溝通
學校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合作和有效溝通是培養學生道德價值觀的重要部分。教師團隊的合作確保了采用一致而全面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教師之間分享思路、經驗和最佳實踐有助于整個學校保持高度一致的道德教育方法。團隊會議、合作規劃和教學策略的分享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形成共同的愿景,增強他們對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共同承諾[5]。此外,營造教師間的支持性環境有助于分享成功的道德教育實踐并互相學習。這種合作強化了共同努力的重要性,為創造有利于學生道德發展的環境做出貢獻。建立合作文化有助于促進包容性的道德教育方法,它鼓勵交流創新的教學方法,提供相互支持,推動學校制定更全面、更有效的德育計劃。
(一)塑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教學采用激勵策略有助于建立積極的學習氛圍,這些策略涵蓋了在培育有利于道德發展的環境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確保課堂內存在積極的學習環境[6]。教師在創設安全、尊重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氛圍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建立明確的期望、規則和習慣有助于維持積極的學習環境,并促進學生的整體道德發展。此外,像同伴學習、小組討論和協作項目等活動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尊重和同理心。這不僅有助于學術發展,還培養了社交技能和道德觀念。
(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自我價值感
實施激勵策略對于在德育領域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具有顯著的意義。它需要教師具備有效認知和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能力,并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解決沖突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7]。創造一個讓學生在個人成長中感到被傾聽、理解和支持的環境,為學生提供管理情緒、面對挑戰和做出道德決策的工具,為他們的道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品德修養
實施激勵策略有助于引導小學生養成積極的行為習慣和培養堅定的道德觀念,這些策略是培育道德發展的基本元素。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不斷加強對積極行為和價值觀的強調。老師樹立榜樣、提供指導和營造環境,將道德修養融入日常活動中,如講故事或進行品德培養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應用道德價值觀。
(一)公平公正原則
在小學的德育工作中,公平正義是激勵策略的基石,實現公平意味著一視同仁地應用規則和標準,無論學生的背景或能力如何,它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公平的機會。這個原則確保每個孩子都在一個公正、沒有偏見或偏袒的環境中受到公平對待,促進包容性并提供平等的參與機會。教師有責任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制定的道德框架內平等地成長、學習和參與。道德教育中的正義還包括教導行為的后果和培養同理心,教師向學生灌輸“行為必有后果”的理念,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公正和責任感。公平正義的重要性不僅限于課堂,還涵蓋整個學校環境,教師必須確保紀律、獎勵和教育機會的公平分配,以建立學生間的信任、尊重和道德責任。
(二)個性化原則
個性化原則注重認識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獨特需求、興趣和學習方式量身定制教育方法,它旨在創造一個讓每個學生都感到受到重視和支持的環境。這個原則強調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劣勢和偏好,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教師努力創造不同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風格,并提供資源來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步調和偏好。通過承認個體差異,教師與學生建立緊密聯系,營造有利于學術和道德發展的支持氛圍。個性化的方法確保教師能夠滿足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的學生需求,避免任何學生在道德教育中掉隊。
(三)多元化原則
多元化原則倡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偏好,旨在通過呈現不同的觀點和經驗促進包容性和參與度。要實施這個原則,需要使用各種教學技巧、資源和教材,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能力和文化背景。教師利用多樣的內容、活動和方法來吸引學生,并通過多個視角促進道德理解。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教育體驗,鼓勵對不同觀點和文化的同理心、尊重和欣賞。這種方法創造了一個環境,讓學生懂得重視差異并培養對各種道德觀點持開放態度。
(一)制定個性化激勵計劃
個性化激勵方案在小學教師的道德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核心是針對學生的個性需求、興趣愛好和學習方式來制定特定的激勵策略,從而激發他們在課堂上更積極地參與和投入。要創建個性化激勵計劃,首先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特點,包括優點、缺點和興趣所在。通過認識到這些不同點,老師可以設計出能與每個學生產生共鳴的具體策略,激發他們對道德教育更積極的態度。舉個例子,在小學課堂里,老師面對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制定不同類型的激勵措施。對于喜歡競爭的學生,可以采用基于完成道德任務或展示道德行為的獎勵制度,這些任務可以包括展現善意、和平解決沖突或幫助同學,以鼓勵他們之間的健康競爭,維護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同時,對于更需要個人關注的學生,老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目標或挑戰,例如,對于展現出非凡同理心的學生,可以通過公開表揚或針對他們同情心行為的小額獎勵來認可他們,從而強化他們的積極行為,鼓勵他們持續表現良好的道德行為。
(二)建立獎勵機制
建立獎勵機制是小學老師推行德育激勵策略的重要手段,這種方法就是建立一個有組織、有條理的系統,來表彰和獎勵積極的行為或取得的成就,從而在課堂中培養一種鼓勵和正面強化的文化。建立獎勵機制的過程包含幾個關鍵步驟。首先,老師需要確定與他們所期望傳達的道德價值觀相符的期望行為或成就。例如,在小學課堂里,老師想鼓勵學生培養同理心,于是老師為學生設定了一個目標,讓他們對同學或社區里需要幫助的人展現出善意或同情,這可能包括幫助同學完成任務、安慰有困難的朋友或參與社區項目,一旦確定了這些期望的行為或成就,教師會建立一個清晰明確的獎勵制度。這些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證書、小禮物、特殊權限,或者被視為班級楷模的角色。這個制度還應該說明哪些行為值得認可和獎勵的標準,以及學生可以預期的獎勵類型。為了讓獎勵制度更有效,一致性和公平至關重要,教師需要保持一貫地執行獎勵標準,并確保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并獲得認可。公平地承認和獎勵努力可以培養平等感,激發學生參與道德正直的行為。
(三)提供個人發展機會
在小學教師德育領域,實施有效的激勵策略需要給學生提供個人發展的機會。這種方法的目標是創造讓學生探索和促進個人成長的路徑,培養積極主動的道德學習方式。首先,老師了解每個學生獨特的優勢、興趣和成長領域,為他們提供個人發展的機會,鼓勵學生的道德發展。比如,老師可能會發現有些學生特別擅長理解他人,但在公開演講上缺乏信心。認識到這一點,老師可以提出各種活動,讓這些學生用不同方式表達他們的同理心,通過支持性環境來增強他們的信心。這些機會的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經驗,鼓勵他們跨出自己的舒適區。例如,一所小學正在籌備一項社區服務計劃,老師可能會鼓勵學生自行選擇符合他們興趣和技能的任務,而不是強制分配固定的角色。這種方式不僅促進個人成長,也確保學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全身心投入并獲得激勵。此外,個人發展機會并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環境,老師還可以引入各種道德方面的課外活動或俱樂部,比如環保、社區服務或沖突解決等。
總而言之,成功地將激勵策略運用于小學教師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策略在公平、個性化和及時性原則的指導下,有效地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它賦予學生力量,引導他們道德素養的發展,促進了積極競爭和創新。采用個性化計劃、獎勵機制和教師示范等方法有助于實現這些策略,通過將激勵策略納入道德教育中,從而培養全面、自信和有道德意識的未來之才。
(責任編輯:張玲玲)
[1]丁玉芳.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01):164-166.
[2]徐嘉雯.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亞太教育,2021,(24):52-53.
[3]謝樹鳳.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102-103.
[4]王世曉.淺談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文學教育(下),2020,(09):161-162.
[5]章芳.小學班主任德育中激勵措施應用探討[J].華夏教師,2020,(17):88-89.
[6]陳殿文,羅經銀.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夏教師,2019,(17):83-84.
[7]謝鳳梅.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