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梅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內官營畜牧獸醫站 甘肅 定西 743011)
馬立克氏病是危害養雞業的主要傳染性疫病之一,嚴重威脅養雞業的健康發展。雞群感染后典型的癥狀就是引起各種臟器、外周神經、性腺、皮膚、虹膜、肌肉等器官和組織的單核細胞浸潤,形成腫瘤性病變,給養雞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最早是在1907 年由匈牙利獸醫病理學家Joseph Marek 報道的,將此病稱為“雞麻痹”和“多發性神經炎”[1],后來該病在美國、荷蘭、南非、日本等國家相繼發生,為紀念最先的發現者Joseph Marek,將該病命名為馬立克氏病,并一直沿用至今。各個年齡段的雞群都可以感染雞馬立克氏病,其中2 ~6 月齡的雞群發病率較高,我國在20 世紀70 年代也有大規模的暴發流行,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疫苗免疫接種廣泛推廣,已經基本控制了該病的流行,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疫苗免疫效果差,甚至免疫失敗的情況都有發生,導致該病仍然時有流行,尤其在規模化養雞場,一旦發病可以引起大批雞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馬立克氏病(MD)是由皰疹病毒科的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到目前為止,MDV 有三種血清型,分別為MDV-1、 MDV-2 和MDV-3。 其中只有MDV-1 的強毒株具有致病性。感染雞群的墊料、羽毛、掉落的皮屑中都含有病毒,都具有感染性,這些物質在室溫下感染性可以持續4 ~8 個月。該病毒對消毒劑比較敏感,常用的化學消毒劑短時間就可以將其滅活,因此雞舍內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2.1 飼養管理不科學
2.1.1 雞群生存環境受到污染,存在早期感染。馬立克氏病主要通過空氣、墊料等接觸傳播,而接種疫苗免疫只能防止雞群感染而不能阻止病毒的傳播和流行。當成年的雞舍中存在隱性感染的病雞,并向外排毒時,雞舍中病毒的濃度會逐漸升高,導致雛雞出殼后就會感染,雖然雛雞1 日齡就接種疫苗,但是疫苗產生保護力需要5 ~14 d。我國商品肉雞不接種MDV疫苗,商品肉雞的生產時間短,MD 沒有暴發就已經出售。農村大部分的散養雞,常常是多種日齡的雞混合飼養,也不接種MDV 疫苗,成為MDV 的儲毒庫和污染源。雞場和周圍環境中長期存在MDV,育雛生產過程中被強毒包圍,如果沒有采取科學的消毒措施,就會導致MD 的發生和流行。雞越小易感性越強,尤其雞出殼過程中更容易感染。如果雛雞發生了早期感染再接種疫苗,疫苗的保護力就會降低。我國很多的養雞場,防疫意識差,消毒不徹底,養雞場布局不合理,墊料沒有及時清理,在孵化場和育雛室早期感染難以避免,引起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2.1.2 受到應激因素的影響。在農村養雞生產中,由于養殖條件和技術水平有限,大多采用半開放的養殖模式,受到應激因素的影響比較嚴重,如雞飼料營養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飼料和飼料原料保存不當,出現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雞舍內飼養密度、通風、光照、溫濕度等不適宜;雛雞在運輸過程中環境條件差;雞群受到噪聲、老鼠等的驚擾,都會導致機體的免疫機能下降,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疫苗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也會激活免疫感染雞的MDV 潛伏狀態,導致MD 的發生和流行。
2.2 疫苗免疫效果受到母源抗體的干擾。由于疫苗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凍干火雞皰疹病毒疫苗(HVT)的應用,使得雛雞母源抗體水平比較高,當雛雞接種疫苗的時候就會受到母源抗體的中和,從而影響疫苗的免疫力,尤其是遇到強病毒、超強病毒和特超強病毒感染的時候,接種HVT 后的保護力就會從70%降到10%~18%,甚至會失去保護力,為了補救可以采用二次接種,接種的時間和接種的劑量要根據母源抗體的水平來確定;也可以為了預防母源抗體的感染,增加凍干HVT 疫苗的使用劑量,一般接種的劑量為正常劑量的4 倍[2];或者更換疫苗,父母代雞和商品代雞使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采用二價苗或三價苗提高疫苗的保護力[2]。
2.3 雞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雞群接種馬立克氏病毒疫苗后,免疫保護力的產生主要以細胞免疫為主,同時也需要體液免疫的參與。傳染性法氏囊病(IBD)、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RE)、雞傳染性貧血(CA)、新城疫(ND)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抑制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應答的產生,從而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導致該病的發生,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對脾臟和胸腺都會產生損害,抑制B 細胞和T 細胞免疫,導致疫苗的免疫力降低。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AV)感染會導致胸腺、法氏囊萎縮,使得淋巴細胞的數量減少,從而抑制細胞免疫,雛雞早期感染CAV 后還會導致疫苗免疫失敗,從而導致MD 的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雙重或者多重感染,對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影響更大。
2.4 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同品種或品系的雞對MD 的易感性不同,有的品種或品系對該病抵抗力強,而有的品種容易感染發病,如三黃雞是我國優良的肉雞品種,其發病率要遠遠高于其他肉雞品種,而在三黃雞的本品種內,快羽的發病率要遠遠低于慢羽的發病率[3]。
2.5 疫苗質量差或者保存、使用不當導致感染發病。有的養殖場對疫苗的質量重視程度不夠,為了節省養殖成本沒有從正規廠家購買疫苗,疫苗的質量差,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防控MD 的疫苗常用的有HVT凍干苗、CVI988/Rispens 細胞結合性疫苗和HVT +CVI988/Rispens 三類,這些疫苗對保存、運輸等條件要求較高,細胞結合性疫苗需要在液氮中保存,使用的時候對融化溫度、稀釋液的溫度、稀釋后的使用時間以及注射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按要求進行就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HVT 凍干苗稀釋后在常溫下很容易失活,必須要在30 min 內注射完成,最長不能超過1 h,稀釋后的HVT 凍干苗的效價會隨著時間的延長不斷降低,因此,稀釋30 min 后接種的疫苗要加大使用劑量,才可以保障免疫接種的效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對馬立克氏病進行治療,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接種和做好綜合防控措施對該病進行預防。
3.1 養雞場要科學布局。為了預防馬立克氏病的早期感染,以免引起發生和流行,養雞場和雞舍要做好科學布局,尤其種雞場,孵化廳、育雛室、育成舍、成年雞舍要科學分布,相隔有一定的距離。孵化廳要在整個雞場的上風向,并且距離雞舍至少要大于500 m,育雛舍要遠離成年雞舍,以利于管理和防疫。
3.2 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養雞場要加強飼養管理,按照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提供優質的全價飼料,在轉群、斷喙、高溫等應激情況下,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降低應激對雞群的影響,提高雞群對疾病的抵抗力。育雛室的溫濕度要適宜,并且注意通風,保持雞舍干燥、空氣清新。雞舍的飼養密度要適宜,不要過于擁擠,育雛的墊料要及時更換,不能長期使用。糞便要及時清理,并將其堆積到指定的地點進行發酵處理。要加強消毒工作,水槽、料槽等用具要定期用5%的來蘇水和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用百毒殺、次氯酸鈉或新潔爾滅溶液定期進行帶雞消毒;一批雞出欄后,雞舍的墻壁、地面要用20%~30%的石灰水或者用1%~2%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雞舍內用高錳酸鉀和甲醛進行熏蒸消毒,雞舍必須空置2 周左右才可以引進下一批雞。雞場要采用封閉式管理,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種雞和種蛋引進時要經過嚴格的檢疫,以免引入病菌或病毒。要做好傳IBD、RE、CA、ND 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接種,提高雞群對各種疫病的抵抗力。
3.3 選擇合適的疫苗免疫接種。為了提高免疫效果,要根據養雞場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首先,要做好疫苗的采購工作,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疫苗,確保疫苗的效價。疫苗的理化特性要正常、外包裝要完整,說明書要準確。第二,沒有馬立克氏病史的養殖場,可以用HVT 凍干苗進行免疫;對于疫情嚴重,并且出現過HVT 免疫失敗的養殖場,可以用二價苗(SB1+HVT,301B/l + HVT,CVI988+HVT,Z4+HVT 等)、三價苗(CVI988+SB1+ HVT,814 +SB1 + HVT 等)、CVI988/ Rispens 疫苗進行免疫。第三,要規范使用疫苗,按照使用說明用適量的專用稀釋液對疫苗進行稀釋,稀釋的濃度要精確,稀釋后的疫苗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否則就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第四,要根據疫苗的說明書確定使用劑量,劑量不足或過多都影響免疫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