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轉型機遇。文章聚焦于這一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創新,探討高校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如何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實現有效的融合與互動。通過文獻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揭示新媒體技術對高校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的深刻影響,并分析這兩方面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融合實踐。研究結果表明,新媒體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同時為就業指導開辟了更廣闊的互動平臺。這種融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規劃能力,還強化了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的相互補充作用。新媒體平臺的互補和協同效應體現了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內在聯系,思政教育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價值觀基礎,而就業指導則將這些價值觀轉化為具體的職業目標和行動計劃。此外,文章還強調數字平臺在優化就業指導策略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這些平臺通過提供個性化和互動性強的就業服務,極大地提高了就業指導的效率。最后,文章提出,通過構建以互動為核心的教育生態系統,可以實現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有效融合和實踐,為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動力。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創新融合,不僅優化了教育內容和形式,還為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高校需要重視這一趨勢,繼續探索新媒體工具的有效應用,以適應新媒體時代教育的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就業指導;融合實踐;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6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輔導員專項項目)“師范學院非師專業就業能力提升研究——以經濟與管理專業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53DY005;2022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輔導員專項項目)“疫情背景下體育文化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52FDY001;2022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輔導員專項項目)“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培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52FDY004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領域,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還對教育模式和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議題。新媒體時代也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新媒體平臺的廣泛使用,不僅可以拓展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創造新的互動空間。
由此,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可以實現有效的互補和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一)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適配、互動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有效融合呈現出顯著的適配性與互動性。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為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提供了新的實施路徑。如此,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不再是孤立的單元,而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綜合體[3]。
新媒體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生動、直觀。通過多媒體呈現和交互式教學,思政課堂增強了思想滲透力和感染力,變得更加吸引學生。
同時,新媒體平臺上豐富的資源和靈活的交流方式,極大地拓展了學生就業指導的范圍和深度,使其更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通過網絡論壇、視頻講座等形式,學生可以了解更多職業信息,獲取就業指導,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此外,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之間存在明顯的互動關系。思政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職業道德的同時,也為就業指導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反之,就業指導中對于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的強調,也進一步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涵。這種雙向互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還為高校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畢業生提供了保障[4]。
(二)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價值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結合,還是教育理念與方法的創新。這種融合所體現的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既服務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又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5]。
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結合,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引入了更加開放和互動性強的教學方式。利用新媒體工具,思政教育可以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內容傳遞,使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同時,新媒體為就業指導提供了更廣闊的互動平臺,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就業信息和趨勢,更加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此外,對新媒體平臺的利用使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創造了互補和協同效應[6]。思政教育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也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則將這些價值觀和理想轉化為具體的職業目標和行動計劃。這種互補關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還增強了他們實現個人職業目標的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還體現出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重視。新媒體平臺的靈活性和個性化特點,使得教育內容和方法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實現個性化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7]。
(一)融合新媒體工具:創新思政教育方法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教學方法的挑戰與轉型機遇。新媒體工具的融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還是思政教育方法創新的關鍵。通過新媒體,思政教育能夠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實現學生更廣泛、更深入的參與[8]。
新媒體平臺,如在線教育平臺、社交媒體等,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平臺的優勢在于互動性和實時性,能夠為思政教育提供全新的傳播和交流方式。通過這些平臺,教師能夠及時發布思政教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時事評論、政策解讀、道德講堂等,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消化和吸收思政教育內容[9]。
同時,新媒體工具為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視頻直播、在線講座、互動討論等形式使得思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內容和形式。
此外,新媒體還使得思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例如,通過數據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點,進而提供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的教育內容。更為重要的是,新媒體工具的融合使得思政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更加緊密。通過新媒體,思政教育能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隨時隨地學習和討論的氛圍。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還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接受方式[10]。
(二)利用數字平臺:優化就業指導策略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數字平臺的廣泛應用在優化就業指導策略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數字平臺不僅提供了一個多元化、互動性強的就業信息發布和獲取平臺,還使就業指導更加個性化和高效。
數字平臺,如在線職業指導中心、虛擬職業博覽會、在線模擬面試系統等,已成為連接學生、教育機構和企業的重要橋梁。這些平臺通過提供豐富的就業資源和工具,使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就業信息,了解行業動態,掌握市場需求[11]。例如,虛擬職業博覽會允許學生在不受地理限制的情況下,接觸到更多的雇主和職業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
此外,數字平臺還為個性化就業指導提供了可能。通過數據分析,教師和就業指導員可以更準確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職業興趣、能力特長和就業傾向,據此提供定制化的職業規劃建議和就業策略。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自主學習,如觀看職業發展講座、參加在線職業技能培訓等,增強就業競爭力[12]。
重要的是,數字平臺還促進了就業指導過程的實時互動和反饋。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向就業指導員提出具體問題,如簡歷撰寫、面試技巧等,就業指導員也可以及時回應。這種即時的互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還使得就業指導更加高效,更具針對性。
(三)構建互動生態:思政與就業指導的融合實踐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實踐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構建起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生態系統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這一生態系統不僅強調教學內容的整合,還注重學生參與和體驗過程的互動性,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13]。
在融合實踐過程中,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不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強大互動功能,思政教育能夠及時反映社會熱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同時在就業指導中強調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使學生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4]。
此外,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例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等,學生可以在模擬環境中體驗不同職業,這種沉浸式體驗使得思政教育的理念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職業,為未來職業選擇和發展提供參考。在這種互動生態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積極參與和探索的主體。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的互動討論、案例分析、模擬實踐等,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中的相關問題,實現自主學習和自我提升[15]。
新媒體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的有效融合不僅是對新媒體挑戰的回應,還是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
通過整合新媒體工具,高校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強教育內容的互動性和實用性,從而有效培養出既具備堅實理論基礎又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優秀畢業生。未來,高校應繼續探索并優化這種融合模式,以培育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的持續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關翠玲.高校思政教師專業教育指導整合方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24):88-89.
[2] 黃海紅.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對緩解大學生創業焦慮心理影響研究[J].大眾文藝,2022(23):178-180.
[3] 余廷文.媒介融合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挑戰、機遇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0):183-185.
[4] 白啟華.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政教育的價值向度及優化路徑探析[J].才智,2023(34):49-52.
[5] 高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的作用探析[J].池州學院學報,2020,34(3):146-148.
[6] 郭鈺,柳楊.高校輔導員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5):183-185.
[7] 王亞煒.基于創業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22(19):32-35.
[8] 齊榮光,賈麗麗,呂岱瑤,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索[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6(4):87-91.
[9] 賀林.新媒體視域下基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5):186-188.
[10] 曾紅平,張愛林.新媒體環境下的就業指導工作改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6):91.
[11] 鄭孟曜,賈潔.新媒體應用于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1):167-169.
[12] 路坦.探討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第一屆教師教育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3:3.
[13] 劉爽,劉潤.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J].才智,2022(13):36-39.
[14] 羅碧純.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思路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35):160-162.
[15] 王瑛.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8):20-22.
作者簡介 王珺雅,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業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