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浩 何琳華 楊寶 魏凱
單純性肥胖癥多由于機體過度脂肪堆積引起,與血糖、血脂、血壓、代謝紊亂相關[1]。中醫認為肥胖癥與氣血情志、臟腑功能、陰陽等因素有關,與脾、胃、腎、大腸等臟腑關系密切,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虛弱、肝郁等因素均可引起肥胖[2]。肥胖者常陽氣虛衰無法溫熙水液,痰濁內生,或腸胃伏熱,氣機不暢,日久成瘀,痰瘀互結,導致肥胖[3]。電針是將針刺與電流脈沖相結合,是針灸的現代化產物,臨床可廣泛用于單純肥胖癥的治療[4]。腹部推拿治療施術基于腹部,涉及腎經、肝經、胃經、脾經及任脈,能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健脾燥濕,理氣活血,祛痰補腎,以使氣血通暢,肥胖消除[5]。本研究對45例單純性肥胖癥患者運用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治療取得了理想效果,結果如下。
將巴中市恩陽區人民醫院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7例單純性肥胖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治療組49例患者,對照組45例(脫落3例,1例失訪,1例發現嚴重不良事件,1例要求退出),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20~47歲,平均(32.48±6.91)歲,病程1~8年,平均(4.31±0.89)年,體質量62~97 kg,平均(83.12±5.99)kg,肥胖度分為Ⅰ度12例、Ⅱ度33例。治療組剩45例(脫落4例,2例未按醫囑治療,2例要求退出),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齡21~46歲,平均(32.02±6.73)歲,病程1~9年,平均(4.23±0.91)年,體質量61~96 kg,平均(83.30±5.63)kg,肥胖度分為Ⅰ度14例、Ⅱ度3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通過巴中市恩陽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20010902)。
(1)滿足單純性肥胖癥的標準[6];(2)符合脾腎陽虛證[7],形體肥胖、四肢欠溫、易疲勞、喜食熱飲、小便清長,舌淡苔薄,脈沉細;(3)3個月內體質量基本穩定,變化在2 kg以內;(4)知情同意書已簽署。
(1)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自身免疫系統病變;(2)心肝腎功能衰竭等病變;(3)近3個月服藥激素、代謝、降脂等影響療效判定的藥物;(4)肥胖手術治療;(5)經期、哺乳、妊娠、計劃妊娠的女性;(6)繼發性肥胖癥;(7)精神異常;(8)認知、語言功能異常;(9)近3個月內服用減肥藥物。
(1)發現嚴重不良事件;(2)要求退出;(3)失訪;(4)未按醫囑治療。
對照組患者進行基礎治療,告知患者控制飲食和適量運動,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勞動強度、肥胖度計算總熱量,膳食熱量低于消耗熱量;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運動時間不低于半個小時,運動強度以個體差異制定,運動期間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等不適癥狀應暫停運動。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治療,(1)選取雙側天樞、外陵、滑肉門及陰交、水分為主穴,穴位位置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經穴部位的標準,患者排空小便后取仰臥位,使用酒精常規清潔消毒,選取一次性毫針(華佗牌0.3 mm×50 mm)進行斜刺(與皮膚夾角30°),進針30~40 mm,刺入腹部脂肪層為宜,按照水分—左側滑肉門、左側天樞—左側外陵、陰交—右側外陵、右側天樞—右側滑肉門,按照正極在前、負極在后連接電針治療儀(達佳6805-D型)上的兩級電針,設置為疏密波,頻率2~100 Hz,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持續治療30分鐘,隔日治療1次。(2)腹部推拿,運用摩腹法進行腹部推拿,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實施摩法,以局部發熱為度,實施醫師腕關節放松,手掌輕貼于腹部,動作輕快靈活,推拿過程中不帶動皮下組織,操作持續5分鐘;然后運用點腹法,取氣海、天樞、中脘為主穴,運用拇指指腹依次點按上述腧穴,以患者微脹感為度,持續10分鐘;運用拇指指腹或大魚際對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循經路線進行推腹法,按照從頭到足的順序進行10~15遍推法,施術者發力,速度適宜,推到皮下組織一起運動,持續15分鐘,隔日治療1次,與電針間隔進行。患者在持續2個月治療后分析療效。
1.6.1 臨床療效標準[7]持續治療2個月,分為:痊愈,腰圍降低≥10 cm,BMI降低≥2.5 kg/m2,體質量達到標準或超重,癥狀、體征均消退;顯效,腰圍降低<10 cm且≥7 cm,BMI降低<2.5 kg/m2且≥1.8 kg/m2,體質量降低≥5 kg,癥狀、體征均明顯減輕;有效,腰圍降低<7 cm且≥4 cm,BMI降低<1.8 kg/m2且≥1.0 kg/m2,體質量降低<5 kg且≥3 kg,癥狀、體征均減輕;無效,腰圍降低<4 cm,BMI降低<1.0 kg/m2,體質量降低<3 kg,癥狀、體征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45×100%。
1.6.2 體征指標 運用人體成分分析儀(韓國InBody770型)測定患者在就診時(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的第2天(治療后)的體質量、腰臀比、BMI、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主要水平情況,由同組醫師進行檢測并統計數據。
1.6.3 中醫證候 在就診時(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的第2天(治療后)由用一主治醫師對患者脾腎陽虛證(形體肥胖、四肢欠溫、易疲勞、喜食熱飲、小便清長)的中醫證候積分進行評分,按重、中、輕、無分別記為3、2、1、0分,各癥狀分值總和即為中醫證候積分。
1.6.4 血漿指標 患者在就診時(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的第2天(治療后)進行外周靜脈血標本采集,經離心處理保留血漿,在放射免疫分析儀(羅氏cobas e411型)上按照上海臻科生物公司生產的試劑盒運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血清中瘦素、網膜素1的水平。
1.6.5 生活質量 在就診時(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的第2天(治療后),由同一醫師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運用世衛組織生活質量簡表(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ef,WHOOOL-BREF)評估[8],該量表分為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四個領域,由醫師問詢患者的自身健康狀況,將得分轉換為百分制,生活質量越差則分值越小。

治療組的療效為93.33%(42/45),對照組的療效為77.78%(35/45),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對比(例)
治療前,兩組的體質量、腰臀比、BMI、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體質量、腰臀比、BMI、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體質量、腰臀比、BMI、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體征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形體肥胖、四肢欠溫、易疲勞、喜食熱飲、小便清長、中醫證候積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形體肥胖、四肢欠溫、易疲勞、喜食熱飲、小便清長、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形體肥胖、四肢欠溫、易疲勞、喜食熱飲、小便清長、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中醫證候比較分)
兩組治療前的瘦素、網膜素1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瘦素低于治療前,網膜素1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瘦素低于對照組,網膜素1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WHOOOL-BREF各項評分(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WHOOOL-BREF各項評分(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顯著升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的WHOOOL-BREF各項評分(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比較分)
肥胖癥的發病機制復雜,可能與能量代謝、胰島素分泌、中樞神經系統、脂肪生成代謝有關[9]。肥胖癥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關節炎等患病的風險,增加臨床死亡率[10]。
《百病》中所述“肥胖癥常真元之氣不足”,表明肥胖癥與先天稟賦不足密切相關,腎精虧虛無法彌補先天缺失,水液氣化不利,泛溢于肌膚;或后天脾胃虧虛,水飲痰濕積聚,影響氣血運行,痰濕瘀血滋生肥胖[11]。《素問奇病論》中所述“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此肥美之所發,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表明飲食不節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12];并且肥胖癥與情致內傷有關,情志內傷導致肝失疏泄,氣血失調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水濕內停,形成肥胖[13]。
本文通過溫陽健脾法電針治療,在針刺得氣后,按照水分—左側滑肉門、左側天樞—左側外陵、陰交—右側外陵、右側天樞—右側滑肉門接力順序以針接針,以點線帶面,持續電流刺激,深入腹部脂肪層,帶動腹部脂肪振動,更快清除腹部脂肪能量,增強脂肪代謝,發揮減肥降脂的作用。電針在針刺得氣的條件下通過生物電流增強穴位刺激及經絡傳感,通過刺激肌肉內神經傳入脊髓,調節中樞神經遞質及激素分泌,促進阿黑皮素在黑素細胞的表達,還能拮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改善糖脂代謝,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減輕脂肪炎癥,清除炎性水腫[14]。同時本研究給予疏密波刺激,發揮疏波與蜜波相協調的優勢,提高肌肉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脂肪分解代謝,減輕組織炎性水腫,調節激素分泌,增強組織新陳代謝,繼而降低脂肪堆積,發揮減肥作用[15]。本文選取雙側天樞、外陵、滑肉門及陰交、水分等腧穴位于肚臍,該部位為全身氣血經絡重要樞紐,能調節氣血運行及臟腑功能。單純性肥胖癥以下腹部肥胖為主要特點,本文通過針刺腹部8個腧穴進行電針治療,通過疏密波電針治療增強針感,激發經絡之氣,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
同時本文選取摩腹法、推腹法、點腹法進行腹部推拿治療;摩腹法使腹部肌肉放松,通過摩擦生熱,發揮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作用,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推腹法循經進行推拿,發揮溫經通絡,健脾養胃之效,理氣活血;點腹法發揮疏經通絡,消積祛瘀,以使腸胃通利,調節氣機。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體質量、腰臀比、BMI、體脂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脾腎陽虛證的中醫證候積分的降低程度比對照組高。結果表明,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可提高單純性肥胖癥的治療效果。
網膜素1參與機體脂糖脂代謝,在肥胖癥患者機體中顯著降低,能調節脂聯素基因的表達,進而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16]。瘦素參與脂肪細胞內分泌進程,能抑制脂肪細胞中信號轉錄和葡萄糖轉運,可促進胰島素抵抗的發生[17]。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的瘦素低于對照組,網膜素1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有助于調節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脂質代謝水平,此可能是其發揮療效的機制。本文還發現,治療組治療后的WHOOOL-BREF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能進一步提高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溫陽健脾法電針聯合腹部推拿可提高單純性肥胖癥的治療效果,進一步發揮減肥作用,減輕患者中醫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機制可能與調節脂質代謝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