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升松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現代建筑工程通常工程量大、工期長、結構復雜、危險性較高,諸多工程中應用新技術工藝增加了安全管理難度。建筑施工風險因素構成復雜,包括人為因素與非人為因素。風險防控不到位易產生風險事件,延誤工期,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時造成人員傷亡。為此,應開展安全施工管理,積極防范施工風險,促進安全施工。當前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通常側重于施工過程管理,多從安全教育等方面著手。本文加強了施工風險識別分析,通過技術方法歸因風險,并針對常見風險類型提出針對性管理方法。
當前,常用風險識別方法包括證據理論方法、因果分析、德爾菲法風險識別、事故樹分析、WBS-RBS、結構分析、幕景分析、對照核查、頭腦風暴、安全檢查表法以及文獻研究法等。上述方法優缺點不同,在應用時需要具體分析工程規模、施工難度和項目風險等級,合理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例如,證據理論方法應用難度較高,但可靠性較好,當先驗概率未知時,可利用證據理論法融合不確定信息,其缺點是當被融合的信息嚴重沖突時,可能導致結果不準確;安全檢查表法應用難度較低,可操作性較強,但使用時要求明確施工風險,且該施工環節技術難度較低;對照核查法較易實施,但對施工經驗具有一定要求,新型工程項目不適用。
采用DEMPSTER A P 和SHAFER 構建以證據理論為基礎的施工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是利用數據合成規則,引入信任函數,逐步構建識別框架,引入基本概率分配函數、信任函數和似然函數,最終形成證據理論合集。
確定施工中全部潛在風險,將所有潛在風險歸為同一有限集,描述為θ,該有限集可用于描述全部命題。有限集Θ的限制條件是其中包含的元素θi之間為互斥關系,即無論外界條件如何變化,命題答案有且僅有θ有限集內1 個元素。以n描述命題數量,該識別框架具體表達模式如下:
描述施工風險等級時,將施工風險等級劃分為5 個層級。低風險描述為θ1,較低風險描述為θ2,中等風險描述為θ3,較高風險描述為θ4,高風險描述為θ5,風險等級命題描述如下:
識別框架潛在子集集合即θ冪集,使用2θ表示。冪集2θ內元素數量與有限集θ命題數量呈正相關,即當θ中命題數量為n個時,冪集2θ中元素數量為2θ個。使用? 表示空集,則公式表示為:
應用此種方法時,信任度即對命題支持、信任的程度。在識別框架中,2θ冪集中元素相互獨立,其內在關系為:
θ中任意子集描述為A,即,命題信任度描述為m(A),信任命題A與m(A)呈正相關,同時全部m(A)相加和為1,此時θ框架下A的mass 函數為m(A),并且符合以下條件:
識別框架θ下包含A子集和B子集,同時,2θ冪集映射于[0,1]中結果描述為Pl(A)。識別框架θ下不滿足A的信任函數描述為Bel(),并且Pl(A)符合如下關系式:
此時,識別框架θ中A的似然函數為Pl(A),該結果表明信任命題A信任程度上限與證據支持一致。
整合多源信息時,mass 函數可能≥2 個。此時應組合不同mass 函數,融合信息。根據DEMPSTER 分析方法,首先設定基礎條件,即識別框架θ中2 個基本概率賦值函數分別描述為m1和m2,同時滿足m1≠m2,其中m1焦元為{A1,A2,A3,…,Ai},m2焦元為{B1,B2,B3,…,Bi}。歸一化因子描述為(1-K),m1和m2融合形成m(C),沖突系數以K表示,K為證據信息融合沖突嚴重性;m1、m2等函數正交和以表示。由證據理論合成規則可知:
m1、m2等多個函數并存時,可表示為:
既往施工安全事故數據分析顯示,風險較高的施工安全事故類型主要為高墜、物體打擊和建筑物坍塌,此外起吊機械作業、施工機具事故和觸電事故也具有較高發生率(見圖1)。

圖1 常見施工風險
2019 年調查數據顯示,該年度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高處墜落占比為53.69%,物體打擊占比為15.91%,建筑物坍塌占比為8.93%,起吊機械作業占比為5.43%,施工機具事故占比為2.98%,觸電事故占比為2.59%,其他事故占比為10.47%。分析相關調查數據可知,在安全施工管理中應重點防控高墜、機械傷害及預防建筑坍塌[1]。
為降低高墜風險,在人員管理方面應規范佩戴安全帽、安全繩、安全帶,使用吊繩前檢查是否出現風化或斷裂,保證承重等級合格。規范使用和固定腳手架、梯具。高空作業應避開高空電源線路,焊接等操作時需做好防火措施。
極端天氣室外作業易發生高墜。例如,在施工期間突然遭遇暴雨或大風,易引起高墜;冬季地面、物品表面覆蓋霜凍,易打滑摔倒;高溫天氣作業時,工人可能因為中暑而暈厥;照明不足情況下夜間懸空作業,易發生高墜。在安全管理中應盡量避免極端天氣作業,夏季施工需定期檢測體溫,完善避暑措施。夜間作業保證照明條件良好。高空作業需按照規定嚴格使用安全繩等設施,全面預防高墜[2]。
起吊作業環節物體打擊事故風險較高,應加強起吊作業安全管理。在起吊作業時,應根據場地、作業強度、吊裝物品質量等科學選擇起吊設備。起吊作業時,起吊過程應緩而穩,作業前規范清場。起吊機起吊前應規范檢查固定情況,預防材料或者工具墜落。起吊時嚴禁下方人員停留。
施工過程中,全員嚴格執行規范操作,在傳遞物品時嚴謹拋接作業。在傳遞材料、工具時,高空作業人員應采用專業運輸設備運輸物品。一旦發現違章行為,按照管理規定懲處,并且召開安全會議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因為施工操作不規范造成墜落事故。以高墜為例,增加高墜風險的常見因素如表1 所示。

表1 高空墜落常見客觀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中經常需要建設臨時用電系統,觸電風險較高。臨時用電具有臨時性、危險性、流動性和變化性特點,在用電安全管理中應加強設備管理和人員管理。應規范安裝線路,根據用電標準敷設線纜,選擇帶有保護套的線纜,室外用電杜絕地面明設,預防腐蝕或機械性損傷。做好線路絕緣,避免直接接觸金屬物品。垂直敷設線路時應與腳手架相互獨立且互不干擾,可利用豎井等敷線。非必要不使用接頭線纜,必須使用該類線纜時應加固接頭部位,預防漏電、短路等事故發生,同時嚴格控制線路長度與安全距離。安全距離無法保證時需使用圍欄等設施做好隔離防護,同時規范設置警示標識。在實際作業時,應根據電壓等級控制安全作業距離。見表2。

表2 危險電壓帶電體與安全間距
此外,應科學使用安全電壓。安全電壓通常分為42 V、36 V、24 V、12 V、6 V 等。在實際使用時應綜合分析現場人員和用電方式等因素。施工金屬板材職工臨時宿舍通常采用36 V 照明電壓。設置照明變壓器時,杜絕使用自耦變壓器,應采用雙繞組式安全隔離變壓器。
施工現場用電系統應設置TN-S 接零保護,其專用零線連接用電設備金屬殼。在潮濕環境中用電時必須配備接零保護,同時接零保護截面≥工作零線截面,并且符合機械強度要求。保護零線上禁止安裝熔斷器或開關裝置。電氣設備采用重復接地模式,且連接保護零線。在此基礎上加強用電系統維護,組織專人監控用電安全,定期全線巡查和絕緣檢測。尤其是雨雪與大風天氣時應排查供電系統,檢查用電設備,積極預防漏電、觸電,保證安全用電[3]。
施工風險識別可采用證據理論方法,其通常應用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等不確定因素復雜的工程管理中,有利于綜合分析各種風險因素。應用此方法時應注意對風險因素進行篩選和預處理,提前處理高度沖突要素,然后進行證據分析。
施工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責任主體復雜特點,風險隨著工程進度變化而變化,但施工風險具有可預測性,結合專業技術和施工經驗科學施工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預測風險,進而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
施工人員素質、 施工機械設備是影響施工安全的直接因素,應全面規范施工管理,重點加強高空作業、起吊作業和用電管理,促進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