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彤 莊杭杭 楊天佑 丁市委 張航 白錦原



摘 要:基于現場車輛運用與管理所運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對接崗課賽證,以活頁教材為載體,依托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實施一課多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工科教學理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以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為主線。不斷開展車輛運用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創建了創新課程內容體系。以“自信樂觀、團結協作、求實創新”為思政要素,潤物無聲地滲透于課程教學之中。課后強化崗位拓展,培養學生專長,突出學生個性發展。
關鍵詞:車輛運用與管理 以學生為中心 創新課程內容
1 引言
《車輛運用與管理》是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主要講授車輛列檢所、站修所作業范圍、作業過程、勞動組織、車輛段、車輪廠、車輛廠生產管理及車輛檢修有關財務管理、物資管理、定額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熟悉鐵道車輛運用維修部門的業務組織與管理。學生學完本課程后應掌握客貨車日常維修的部門、任務、業務范圍、工作組織及主要設施;掌握車輛運用管理有關基礎知識及主要技術指標;掌握安全生產相關知識;熟悉車輛檢修的生產組織、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技術教育及成本費用管理等知識,為從事鐵道車輛的日常維修和運用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并且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
本次課堂教學選取《車輛運用與管理》中典型工作任務四旅客列車快速修作業和運行途中車輛故障的應急處理為教學內容,采取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樂學課堂。教師組織,破重解難;學生鉆研,實作演練;練賽賞評,有序實施。建設思路如下:
1.1 落位思政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立足課程內容,將安全教育、新時代鐵路工匠精神、西鐵院紅色精工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創建課程思政、課程內容、課程實踐和科技創新的課程教學體系,“雙核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1.2 打造多元課堂策略
以培養具有“新時代鐵路工匠精神”、掌握車輛運用檢修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兼具“職業性”和“人文性”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打造多元課堂策略的要求與標準。
1.3 校企聯動,多方位培養學生
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學校根據企業需求構筑真實工作環境,整合教學內容,將鐵路企業工作引進學校,企業專家同時以兼職教師身份引進,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
2 背景與存在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也再次強調各地各部門和職教戰線要堅持立德材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任課教師調研、平臺學習行為分析后,總結問題如下:
(1)傳統的《車輛運用與管理》以知識灌輸式為主,教學只關注知識的講解,以學生掌握運用檢修知識為授課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標,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模式,使學生養成慣性思維,抑制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缺乏創造性教育和發散性思維教育。
(2)在傳統教學模式里,學生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實踐通過實訓周來集中完成,使得理論知識、實踐有些分割,“學中做、做中學”停留在表面,因此急需探索一套適合學生在不斷實踐過程中升華理論,并領悟職業素養內涵的學習模式。
(3)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在課程成績評定上,考核方式以期末閉卷成績為主,不注重過程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存在片面性,側重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程度,忽視學生個性專長的發展,不能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以及治學的態度。
3 課堂教學設計
3.1 落位思政課堂,潤物于無聲處
課程思政立足《車輛運用與檢修》內容,將安全教育、新時代鐵路工匠精神、西鐵院紅色精工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五育并舉,德育為先,倡導心理疏導、職業精神、健康技能;拓展案例培訓、規章培訓、技能培訓,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與知識技能同步增長,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3.2 創新教學模式,促進產教融合
教學團隊以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創建課程思政、課程內容、課程實踐和科技創新的“四位一體”課程教學體系,“雙核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教學目標,打造多元課堂策略。
雙核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動車組檢修專業指導委員會,西安動車段,西安客車車輛段和西安東車輛段合作。根據專業核心技術、典型崗位及核心技能等要求,注重學生核心素養和核心能力培養,學生—學徒、教師—企業師傅的互動,推動企業真實項目和課程學習項目結合,整合教學內容,以兼職教師身份引進企業專家,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落實校企雙主體育人。
以課程中車輛運用檢修問題為導向,采用隨堂討論、分組研討、角色扮演,課程實踐等手段,加深對于課程內容中車輛運用與檢修的理解與掌握,逐步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由“知識應用”提升為在線下互動研討推動下的學生“主動講授”的翻轉課堂,不斷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3.3 確定教學目標,打造多元課堂策略
參考鐵路局集團公司等制定的《專業群核心能力標準》、《頂崗實習標準》,行業指導委員會制定《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車輛運用與檢修》課程標準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確定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具有“新時代鐵路工匠精神”、掌握車輛運用與檢修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4 重構教學內容,搭建校企供需對接
《車輛運用與管理》是動車組檢修專業的核心課程,結合鐵路局動車段崗位作業指導書,篩選典型教學任務。
本次課堂教學展示的教學情境為項目三,任務五——旅客列車運行途中車輛故障的應急處理,包括客車運行途中軸溫報警處理、緊急制動停車處理,車鉤故障處理等。內容的選取圍繞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檢查→故障檢修實作演練→頭腦風暴(科技創新、智慧檢修)→創新成果展示(翻轉課堂)這一主線展開,教學內容由簡至難,層層遞進。同時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與1+X證書考試融合、與職業崗位融合、與職業技能競賽融合,按照“以用導學”的要求對教學容進行重構,并隨著專業領域新技術、新業態和新規范的變化進行適時更新。
3.5 校企深入聯動,搭建理實一體
校內課程資源有車輛檢修綜合演練場,動車組電氣檢修實訓室,車輛制動檢修實訓室、鐵路貨車檢修VR虛擬仿真,創新工作室,云在線教研室以及在線開放課、微課、三維演示動畫等。教師團隊在授課過程中借助西安動車段綜合實訓基地,安全警示教育室等實踐教學平臺,使得教學環節多元、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效果顯著。在課堂中進一步深入融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模擬企業真實崗位情境教學,有效加深學生對企業實際工作的理解。
3.6 多維度教學評價,打造“有效”課堂
建立多維度、多主體的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探索各典型項目的增值評價,動態捕捉學生學習結果和方式數據,為課程畫像、師生畫像,反饋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促進教師優化教學行為,精準調控后續教學活動安排,實現課程質量診改和教學預警?;贠BE理念,充分利用線下課堂、超星和智慧職教MOOC等平臺,采用探究式、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新模式。
4 特色與創新
4.1 創新教學模式,促進產教融合
教學團隊以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創建課程思政、課程內容、課程實踐和科技創新的“四位一體”課程教學體系,“雙核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教學目標,打造多元課堂策略。將理論、實踐、創新與思政教學同步,將教學活動由課堂教授延續到課后自主的學習、實踐和探索,營造了自由、創新和開放的學習氛圍。
4.2 思政落位于課堂,共享多方資源
將安全教育、新時代鐵路工匠精神、西鐵院紅色精工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校企聯合,共享實訓資源,實現五育并舉,德育為先人才培養目標,倡導心理疏導、職業精神、健康技能,拓展案例培訓、規章培訓、技能培訓,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與知識技能同步增長,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4.3 多維度教學評價,打造“有效”課堂
建立多維度、多主體的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探索各典型項目的增值評價,動態捕捉學生學習結果和方式數據,為課程畫像、師生畫像,反饋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促進教師優化教學行為,精準調控后續教學活動安排,實現課程質量診改和教學預警。
參考文獻:
[1]楊稅,向敏,胡穎. 基于“崗課賽證”融合“三教”改革的探究——以高職藥學專業制藥設備使用與維護課程為例[J]. 衛生職業教育,2023,41(21):50-53.
[2]王千慧,齊賀,鄭劍玲. 醫學微生物技術“課堂革命”實踐與案例剖析[J]. 遼寧高職學報,2023,25(10):53-59.
[3]姜玲玲. “課堂革命”背景下導游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遼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5):61-63.
[4]邱聰聰,袁丁. 基于三教改革視域的高職課堂革命策略和路徑——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為例[J]. 秦智,2023,(10):113-115.
[5]楊俊顯. 革命老區寫生實踐融合于高校中國畫課堂教學——美育與德育并舉[J]. 大眾文藝,2023,(19):182-184.
[6]史其慧,劉澍芃. 基于OBE理念的職業本科高校英語課程質量提升路徑[J].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3,(0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