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娣



摘 要:文章基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現狀,分析了《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運行與維護》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依據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參照崗位職業資格標準,構建基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重構了教學內容,改善了教學方式,結合專業特點及學生具體條件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實踐表明,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軌道交通 車站設備 理實一體化 教學改革
城市軌道交通因其具備運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適、低碳環保等特點,也就成了人們日常出行選擇的交通方式之一。截至2023年9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99條[1]。要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快速、等方面的優勢,就必須保證所有的設備設施以良好的狀態運行,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運行與維護》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專科生進行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先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各類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的工作原理及相互關系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對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的各項工作形成初步認識,以便更好的進行后續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
1 課程實施“改革的必要性
1.1 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中,認識實習安排在該課程結束后進行,學生的直觀認識是滯后于課程學習的,沒有一定的前期較為直觀的認識,加上課堂教學時間限制,有些知識點得不到充分立體的展現,學生理解困難,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提高,直接影響該課程甚至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所以,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是當前實現職業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
1.2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環節相對集中。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2]。將學習場所與實踐場所有機融合,實習實訓基地變成了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依據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將主干課程分為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綜合實踐課。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掌握本專業知識、重點面向基層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操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以培養更多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現在,學校雖然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當中適當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重,但是現有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上依然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才培養能力與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技術教學當中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操作能力。其中,《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運行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涉及教學內容比較多,從教學的角度來講,要想熟練的掌握這些教學內容,對于教學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要對教學手段與方式進行改革。
2 課程內容的改革
2.1 教學內容的重建
結合我校人才培養定位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特色,與一線企業專家就課程內容進行溝通交流,對接運營現場崗位應具備的技能和素質要求,結合課程特點,提煉總結出課程對應崗位方向、工作任務、職業技能; 有機整合課程,及時更新、重構了相關教學內容(見圖1)。
2.2 明確重點教學內容
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面向城市軌道交通的就業崗位是站務員,站務員需熟悉所在車站的基本情況,對車站各個系統設備能熟練操作,需掌握廳巡崗、站臺崗、客服中心崗的不同工作職責,并熟知票務相關內容。為保障車站的安全運營,保護乘客乘車安全,站務員還應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在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上,需將站務員操作頻次高的自動售檢票(AFC)系統和站臺門(PSD)系統作為重點教學的對象,并且在學時分配、考核力度等方面適當的向這些重點項目傾斜,使得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相應的設備;當然,針對這些重點項目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應該考慮到可實踐性和和延展性。
2.3 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劃分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依據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難易程度的層次劃分;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隨時對內容進行調整。例如,本課程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認知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第二層次,掌握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各個系統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第三層次,掌握城市軌道交通各個系統之間如何相互協作、實現聯動,使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例如自動滅火系統是根據FAS系統或環境設備監控系統的指令,自動控制相關的消防設備和滅火裝置進行聯動滅火的一套自動化系統。
3 教學開展方式的改革
3.1 建立開放性實訓室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設備數量較少,雖然目前加大了實訓環節的比例,但是還是存在教師無法進行大班實訓演示等特點,如果采用傳統方法就會存在諸多弊端。例如講授TVM相關知識點時,因實訓室目前只有一臺TVM,只能(AGM/BOM/TVM)三類設備的三個子任務同時進行,學生分成三組進依次輪換進行操作演練,每一組能上手操作的同學就那么幾個,對于部分同學來說,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非常低,并且每一組的操作時間都受限,無法給學生足夠多的實踐時間,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面對此種教學情境,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高校實驗課的開設經驗,建立開放性實訓室[3]。通過開放相關實訓室,鼓勵學生課余時間自主進實訓室,對實訓設備進行操作,在實訓教師批準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基本操作提升實操能力。與此同時實訓室要做好管理工作,對進入的人員采取登記制度,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學生愛護設備的意識,確保實訓設備不受到損壞。
3.2 改進教學的方式
實訓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除了利用校內實訓室外,還應與校外真實運營環境結合起來。總之,在應用型專科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必須深化課程改革,將創新精神融入到課程設計當中,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改革后的實訓環節分為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課堂實訓,依據課程性質和面向崗位的能力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知識點設計了理實一體化實訓項目(見表1),在課堂上通過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角色扮演的方法開展實踐演練。
第二個模塊是課程綜合實訓,總學時是30個學時,由專業教師帶領,開展整周實訓,主要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票務與站務管理實訓室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訓室的各項設備,依據相關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按照工作過程的需求來選擇知識,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設置相應的實訓項目(見圖2),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第三級實訓是以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校外實習-頂崗實訓,大三期間在地鐵公司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頂崗實習。崗位是站務員,實習過程其中包括理論課程培訓階段,首先需學習并掌握機電、計算機、軌道交通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的基礎知識,站務員崗位專業知識(車站設備、系統設備、車站運作、行車組織)和鐵路安全相關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理論知識需要結合實踐才能更好掌握。實習的第二關為崗位技能實戰考核,以師徒帶教模式,對學生進行跟崗學習培訓及考核。考核由指定導師負責,確保每位員工的掌握程度均符合崗位要求。跟崗學習結束后,由車站管理人員對其進行考核,全部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獨立上崗的專業素質。
3.3 培養理實一體化教師團隊
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保障,有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是評定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標準[4]。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開展“青藍互助工程”、“磨課坊”等活動,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教師隊伍“師徒結對、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快速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專任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跟崗學習,將職業能力標準轉化為教育教學能力。科技發展較快,課程涉及到的AFC系統(自動售檢票系統),目前開通城市大都使用生物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和掃碼過閘等技術,因實訓室設備僅限于刷卡過閘,此方面知識較為欠缺,因此應鼓勵青年教師多多了解行業前沿知識;多去現場,熟悉目前設備的性能,提升自身實操能力,力求在授課的過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將標準化作業流程和行業前沿知識移到教學實踐中去,提高學生實操技能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
4 考核模式
對于處于應用型轉型的高校,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3]。目前所用的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反應出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考試時僅采用期末閉卷考試,試題以填空、選擇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部分學生靠考前的死記硬背在期末考試中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其設備操作和維護的能力無法界定。為了培養具備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運行與維護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可將原先的考核模式調整為“N +1”考核模式,N代表平時表現,1代表期末技能考核水平[3]。具體應用到“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的運行與維護”課程,N 為 4,既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表現和實踐演練表現,原考核方式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為3∶7,按照 N + 1考試模式,將比例調整為1∶1,即平時成績50%,其中出勤5%、作業10%、課堂表現10%、實踐演練25%,期末技能考核占50%。實踐演練和技能考核參照設備操作標準及崗位作業標準按照這種模式可以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助于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品質和勞動素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5 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工作重點由建設為主逐步轉向建設與運營管理雙重并重,作為今后的城市軌道交通從業人員,首先要熟練掌握城市軌道交通設備運行與維護的基礎知識,同時要積極關注新技術、新設備、新思路,努力做到一體融合、量力有序,從而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運行與維護》課程教學為例,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參照崗位職業資格標準,構建基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探討了《城市軌道交通設備運行與維護》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現,重構課堂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實施真實工作場景沉浸式教學,精準實行“教學做”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學校就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實現學生與職業和社會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丘宇.地鐵隧道結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分析[J].運輸經理世界,2022,(35):1-3.
[2]彭海梅.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0.
[3]高健,田繼龍,等.基于應用型轉型的“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19(03):59-60.
[4]黃蘭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2013(07):199-200.